回覆列表
  • 1 # 叨逼叨逼叨

    記者調查發現,高校有償替課現象悄然成風,而替課者大多是學生。隨著需求的增加,替課已經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校園中的灰色產業鏈。從單個學校到高校密集的地區,都分佈著或大或小的替課群。這些替課群人數不等,多的有七八百人。隨著學生需求的變化,“服務”的內容也從替課延伸到拿快遞、帶飯、替考、替黨課、替早操等。而提供這些“服務”的大多是在校大學生。

    當下,替課是在某些高校人人皆知的“秘密”。有償替課每每被媒體曝光,都會引起大眾的口誅筆伐,被曝光的高校自然要出面“深刻反省”,對替課行為加以整治處理,可等一陣子,類似替課又會故態復萌,捲土重來。

    不可否認,其中的問題在於如果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得知子女找他人代替上課,會作何感想?我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可某些學生來到高校只是為了混張文憑,不好好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卻花錢僱人替課,真是可悲。高校替課成了產業鏈,學生是難辭其咎的。可是,這也從一個方面暴露出相關高校對學生管理工作的不足。課程設定不合理、教學內容老套乏味、教學方法照本宣科等問題是一些高校客觀存在的問題。

    學生固然有錯,可是上過大學的我們都知道,很多課真的很枯燥很沒意思,甚至是沒必要。我是新聞學出身的,說實話,這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是學的很多都是舊理念,沒有與時俱進的意識,新媒體如此火,很多學校的新聞系都沒有開設這門課程,也沒有資料新聞這門課程。當你準備考研時才知道你什麼都不會,你甚至不會寫一篇評論。以致於很多學新聞出身的人,最後選擇去做媒體,倒沒有那些非專業的做的好,因為人家實踐比你多。

    相信很多老師在你讀書時,也說過不要浪費時間,如果覺得課程無聊,不想上課,我允許你逃課,你可以去圖書館讀書,哪怕出去旅遊增長見識都可以,都比你來到課堂,不學習反而刷手機看電視,來的實在。反正叨逼上大學,老師都這樣說過,所以我逃掉不喜歡的課去秦淮河划船,也敢光明正大的發朋友圈讓老師看到。

    倘若說對於高校替課風行的現象,公眾的第一反應會是,一些大學生不懂事,拿學習當兒戲,這不僅是欺騙學校、欺騙老師,更是欺騙父母、欺騙自己,性質惡劣,影響也惡劣。也就是說,板子大多都會先打在學生身上。可過於針對學生,只會陷入“不理智”漩渦,那樣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學生確實有錯,但要想化解“有償替課”成風的尷尬,還需考慮多重因素,多做換位思考。既要審視學生主觀上的“思維異化”,又要顧及到讓替課得以生存的現實土壤,切忌帶著戾氣去看待“有償替課”成風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應是更準確的判斷和方法探索。

    無論學風有多好,制度有多嚴明,總會有學生厭惡學習,不想上課,因為“滴水不漏”只是理想的狀態,而不是現實。一般來說,這類學生是極少數的,在正常狀態下不會“成風”。而且可以承認的事情,這“有償替課”成風,學生的錯誤無法忽視。但是現在,逃課的壞學生卻能實現從極少數到多數的轉變,也就是說,有很多原本不逃課的學生開始逃課,“變壞”,並呈增長之勢。這樣的轉變在讓人感到驚訝的同時也應該有所思慮。如果過於苛責學生的自身錯誤,顯然是打錯了靶子,摸不清方向。而更應該把目光放在學生身處的高校環境中,這才是正確靶子所在。

  • 2 # 奮鬥中的95後

    有需要就有市場,如今大學生有償代課也成一種趨勢,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代課群,這麼要看你怎麼看。

    有的同學是真的有事情,但是導員不給假,沒辦法真的就去找代課的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這個我認為可以理解,而且代課一般都會記筆記,你有時間看看筆記也可以啊。

    還有的同學是因為起不來,或者就是不想去上課,不喜歡去上課,然後去其他渠道找代課的,這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儘管學校也都大力查處代課,但是畢竟學校人數眾多,難免有漏網之魚。

  • 3 # 春風不度奈何橋

    高校有償替課,一般來說這是一種市場需求,懶人.喜歡逃課的人又或者是當時有事的人既怕老師點名,又想平時分多一點,就出現替課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是及其不好的,對高校學習的氛圍是具有攻擊性的,這種情況如果氾濫的話,那一個高校就不能是高校了,學生將不會學習,學習也不能稱之為學習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面對電腦的人應該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