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似煙火

    不抬槓。漢語普通話只存在鼻音韻尾,粵語中還有-p -t -k的入聲韻。子音結尾消失確實是很多語言常見的情況。

    藏語是個比較好的例子,其文字拼寫反應了古時最初的發音。大家都熟悉的“扎西德勒”,藏文拼寫的拉丁字母轉寫是bkra shis bde legs,可以看到聲母和韻尾都比較複雜,而現在拉薩藏語的讀音為:/ʈ͡ʂə˥˥.ɕi˥˩.te˩˧.le˥˩/,複雜的聲母子音叢變成了單個子音,韻尾也一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聲調,現代藏語的聲調與原來的子音韻尾有一定的相關性。

    和英語關係密切的法語也存在韻尾消失的趨勢,韻尾的子音只有在聯誦(Liaison,請自己使用瞭解)時才都出來,一些新式口音甚至也會無視聯誦。

    至於子音的吞音是怎麼區分呢。這裡只說p, t, k, b, d, g這組。ptkbdg作韻尾,即使被吞掉,因為要做口型,也是會影響前邊母音的發音的,母語者就是靠這個微妙變化來區分被吞掉的子音的。而p-b, t-d, k-g,對應清濁音的區分,主要是透過前邊母音的長度。比如 bad 中的 a 就比 bat 中的 a 長一點。當然我不是說母語者只靠這些區分,語境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如果脫離語境,只靠我說的那些特徵來區分,可能母語者也只能區分對60%-70%。

    其實,普通話母語者對於子音韻尾的抱怨和外華人對漢語聲調的抱怨是一樣的。失去了幼年習得的機會,有一定年齡後再去用耳朵區分母語中沒有的特點是一件很難的事。這個就回答了你問題描述中的問題,是“習得”的,不是學的。幼兒天生具有獲得任何語言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必要的能力就會被剪掉。也就是說一個幼兒可以輕鬆學會區分聲調,也可以輕鬆學會區分不同的韻尾,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所處的環境不需要他區分非母語的語音特點,為了節省大腦資源,這部分暫時沒用的能力就暫時被“最佳化”掉了。(啊我怎麼想起了某些電腦“安全輔助軟體”)

  • 2 # HSheryl

    你是指子音?還是詞尾的字尾?

    假設是子音吧:

    英文詞彙中最常見的就是CVC - 子音 + 母音 + 子音, 比如 teach (子音t + 母音 ea,發/i:/ + 子音ch)

    再就是VC結構,比如 owl (ow一起發母音 + 子音 L)

    也有 CV結構, 比如 tree (tr是子音,ee是母音)

    不論是CVC, 還是VC,以子音結尾,在英文中就是很常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計分板怎麼用,我的世界計分板指令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