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地聖人
-
2 # 深空電報
這個問題中提到的霍金主導的專案“突破攝星”計劃,這個計劃是億萬富翁尤里-米爾納與史蒂芬-霍金、馬克-扎克伯格三方合作,旨在研發一種速度達到五分之一光速的微型探針。我們知道大多數空間專案都是研發宇宙飛船、探測器,然後配上核電池,這樣才能飛到更加遙遠的深空。但是現在研究人員指出,一種微型探針式球面飛船可能更為有效。這就是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計劃核心內容,該宏偉計劃用鐳射進行加速,直接打到軌道上加速微小探針,使其達到五分之一光速。
該技術的另一個核心是透過地球發射的高能鐳射推動探針前進,這一技術最適合球面探針探測器。哈佛大學科學家扎卡里-曼徹斯特作為“突破攝星”計劃諮詢委員會成員之一,他曾經指出,球面探針探測器已經被開始製造,致力於鐳射推動進行星際航行。之前的多個方案中發現沒有一個具有很高的穩定性,但球面探針的穩定性極佳,並且外形比較好看,這拿到是水滴的雛形?腦洞而已。
球面探針探測器看起來將會很像一個球形結構,中心藏有探測儀器。當鐳射束撞擊其薄薄的鏡面外殼時,光束就會反彈,進而推動探針前行。使用的鐳射束強度中心低,邊緣高,如此一來,探針只要稍稍偏離軌道,鐳射強度就會增加,使探針的運動趨於穩定。這個方案如果順利推進,有望在未來數年內出現,並且發射進入太空進行測試,五分之一光速飛行,理論上是可行的。
據介紹,計劃建造的微型星際飛船名為“奈米飛行器”,它由一塊名為“星片”的 電腦晶片 作為船體。米爾納在釋出會上展示了“星片”的成品原件。該晶片僅有兩三釐米見方,幾克重,但集成了攝像機、光子推進器、導航和傳輸部件,是具有完整太空探測功能的飛行器。
不得不說,霍金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幻想家,發射飛船接近太陽,釋放微型飛船,透過太陽帆把幾克的飛船加速到光速,這對材料的要求,對晶片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要耐受得了太陽附近的百萬度高溫,而不出故障,然後得耐得住超低溫,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等到遠離太陽後宇宙中的其他方向的射線將超過太陽方向的強度,這時候還要能夠定向導航到半人馬座,接近半人馬座後,還要頂住半人馬座的逆向射線,還要在絕對零度下向地球發出資訊。個人覺得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至少現有技術達不到絕對零度電子晶片還能夠正常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