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貞觀防務
-
2 # 每日點兵
起初預警機的誕生是因為了克服地球表面曲率的影響,由於現代戰爭中攻擊範圍的擴大和攻擊速度的提高,地面雷達的探測和預警距離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讓雷達可以藉由飛行高度,自空中搜索各類空中、海上或者是陸上目標,提供較強的預警與搜尋效果,並延長反應的預警時間。
此外現代空戰還有著大量的空情資訊需要處理,而地面塔臺是無法有效的快速處理這些資訊,因此就需要一種既可以增加雷達探測範圍又可以指揮己方飛機作戰的新機型,於是空中預警指揮機便應運而生。
對於預警指揮機的日常任務運用來說,先用雷達鎖定目標,再進行目標分配和戰機引導,之後再將測算出來的對方飛機飛行引數諸元用資料鏈傳送給一線的戰機飛行員,這樣一線戰機就有著幾乎完美的資訊感知優勢,憑藉這一點預警機這個空中指揮部發揮出無與倫比的作用,這樣的強大指揮控制能力使得中國在和平時期對防空識別圈的有效控制能力以及處置突發空情的角度來看非常具有實際價值。
另外在戰時預警指揮機也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作戰指揮功能;在 1982年6月的貝卡谷地空戰中,敘軍得知以軍突襲貝卡谷地的訊息,當即從國內各機場緊急起飛,趕在貝卡各地。然而,以軍的“鷹眼”預警指揮機立刻牢牢地捕捉住了這些資訊,幾秒鐘內,電子計算機已將敘軍升空飛機的距離、高度、方位、速度和其它資料計算出來。指揮了以軍戰機,正是有著戰場情報單向透明的絕對優勢,最後以軍取得了82:0的戰績,這在空戰史上是開創了先河的。
由此可見在現代化空戰中要想取勝;有兩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強大的資訊感知能力,其次是空戰指揮體制。以軍在這兩個方面都佔了上風。以軍參加這次空戰的飛行員,受過美式訓練,在空中有靈活處置的主動權,可以自如的憑藉著預警指揮機提供的資訊來作戰;而敘軍飛行員則是按蘇軍條令訓練出來的,較多地依賴於地面指揮所的指揮,這幾乎讓敘軍飛機成為了地面塔臺的傀儡;可是在面對大規模的空戰中,地面指揮根本無法處理過多的空情資訊,這就使得地面指揮空戰存在很大的滯後性,加上以軍針對敘軍的這一弱點,運用了電子干擾戰術,更讓敘軍戰鬥機幾乎得不到地面的指令。可見預警指揮機對現代空戰的指揮體制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甚至顛覆了傳統的空戰作戰樣式。
預警指揮機這種能夠顛覆傳統戰爭形勢的戰略大殺器,絕不會簡簡單單的出現在我軍的裝備序列中,2006年6月3日下午一架正在測試中的我軍預警指揮機墜毀在安徽廣德縣柏墊鎮姚村的一座毛竹山上,機上40餘人全部遇難,雖然我們處於這樣一個和平年代,不用時刻準備著“拋頭顱,灑熱血”,但是中國軍工仍讓用他們的生命與獻血詮釋了“中國軍魂”。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預警機最初是為了減少雷達探測盲區,增大探測範圍而研製的。地面雷達受地球曲率影響,探測距離往往被限制在30至40公里以內,而且隨著距離的增大對中低空目標的探測有些力不從心,而航空兵器的高速發展使得地面雷達難以滿足需要,因而空中雷達平臺——預警機因此誕生。
最初的預警機出現在40年代至60年代,其主要就是實現了雷達的空中平臺設想,但由於雷達技術的不足和地面、海面強雜波影響較為嚴重,探測效果及探測距離都較為有限,而且資訊通訊手段也較為單一落後。但至少是空中預警平臺從無到有的探索,並且提高了對中低空目標的探測能力。 隨著雷達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預警機逐漸擺脫了早期的許多問題,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得以大幅提高,而且探測手段也更為豐富,資訊傳輸手段也不斷增多。預警機終於能挑起空中預警的大梁,並且還開始作為空中指揮部對空域中作戰的各型戰機進行合理的調配和任務分派。 進入21世紀之後,預警機的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其能力也進一步被加強。隨著相控陣雷達的出現,預警機的探測距離和探測精度得以進一步提升。
再加上C4ISR系統及資料鏈傳輸的發展,預警機愈發的成為資訊化條件下空中戰場的重要資訊節點,除了其基本的預警偵察探測任務,與空中的各型戰機進行資料傳送以綜合戰場態勢,對各種資料資訊進行整合處理,並最終統一共用的戰場影象再分發到戰場上的各個作戰節點。現在的預警機還可以輔助指揮員的決策和完成各類資源排程,完成對目標的發現、識別、決策、打擊和評估等一系列戰場行動,成為名副其實的空中指揮所,實打實的成為現代空軍的空中力量倍增器。
-
4 # 老鷹航空
預警機在空戰中擔當著指揮和提供空中情報、通訊中繼等重要作用。
對於指揮作用,其實有點類似於各種電腦槍戰遊戲中右上角(或者左上角)的雷達圖,時刻提供自己的位置還有敵方位置,這樣玩家就比較輕鬆的感知戰場環境,能夠實現一些更有意思的戰術。預警機憑藉自己的遠端雷達系統,可以全面感知戰場環境,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從而面對敵軍飛機時,能夠更有效的調動我方戰鬥機從不同高度、角度、速度進行迎敵,確保取得有利戰果。
對於提供空中情報作用,現代空中作戰模式,尤其是對地突襲模式,為了避免被敵方雷達發現,戰鬥機一般需要關掉自身雷達,高速低空飛行,這時候對於戰場的情報的獲取,全部依賴於預警機透過下行資料鏈傳輸到戰鬥機機內計算機上,從而保證戰鬥機能夠時刻感知戰場變化。
對於通訊中繼作用,有點類似於今天的區域網,其實,預警機就相當於一個網咖的伺服器,我方的其他作戰飛機就是網咖裡面的每一臺終端電腦,依靠標準化的高速空中資料鏈,彼此之間就可以進行資料傳輸,共享戰場資訊。這種功能是空戰資訊化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能力。
所以,預警機對於未來空戰,尤其是和大國之間的空戰,還是相當重要的。
OK,關於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吧。
回覆列表
△E-3“望樓”預警機
△中國空警-2000預警機
預警機是用以搜尋和監視空中、海上目標,指揮引導己方飛機執行作戰任務的軍用飛機。在現代戰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戰時可迅速飛往作戰地區,實施警戒和指揮引導,平時可沿邊界或公海巡邏偵察敵情,蒐集情報。通常由大型運輸機改裝而成,機內裝有先進的預警雷達和指揮控制、通訊聯絡、電子對抗等裝置。
一般在機身上方帶有直徑較大的圓盤形雷達天線罩,成為預警機的一個外型特徵,但也有的天線罩裝在機頭或機尾。預警機對低空、超低空目標和海上目標的探測能力,優於艦載雷達或地面雷達,能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目標。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海軍將警戒雷達裝在飛機上,成為最早的預警機。早期的預警機只有預警功能。隨著雷達效能的不斷改進,使預警機的功能發展到可同時對多批目標實施指揮引導。
如美國從70年代中期起裝備的預警機E-3A,機身上方裝有直徑約9米的旋轉天線罩,在9000米高度對低空目標的探測距離約370公里,可同時跟蹤約600批目標,引導截擊約100批目標,並具有搜尋水面艦艇的能力。
目前,世界很多國家都裝備有預警機主要有美國的E-2A、B、C、2000型“鷹眼”預警機和E-3“望樓”預警機、E-8“聯合星"遠距離雷達監視機,俄羅斯的A-50“中堅”預警機、圖-126預警機,英國的“獵迷”-MK3預警機,日本的E-767預警機和E-2C“鷹眼"”警機,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