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畫壇大師陳師曾:朽者不朽
陳師曾出生於一個官宦、翰墨世家。祖父陳寶箴,曾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著名詩人,曾任吏部主事,其弟陳寅恪是堅持獨立思考的史學家與詩人,一門三代四傑。在少年時代,他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教育,詩文、書法等方面的深厚功底,為他日後成為一個文人畫家和文人畫的宣揚者創造了條件。
陳師曾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上,他前承吳昌碩,下啟齊白石。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他作畫追求創新,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自成一格;風俗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松樹凌霄圖》是陳師曾47歲時的作品,雖然是仿前輩畫家筆意,卻是大家的手筆:構圖奇崛而自然,松幹、松枝簡練而遒勁,松針率意而肯定,凌霄則寥寥數筆而畫龍點睛,讓堅挺的畫面多了一縷浪漫的情懷……一個成熟畫家的筆墨技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顯示。
陳師曾35歲時拜師於吳昌碩門下,受其影響巨大。他通曉中西繪畫的原理,主張中國畫革新,但並不附和“西洋畫科學,中國畫不科學”的膚淺論調,堅決捍衛文人畫傳統,在堅守文人畫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47歲時所作《佛手圖》,整個畫面簡潔而不俗,題跋佔據了重要位置,“佛手”卻偏置於下方。觀者能明顯感覺到,這幅畫的主題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這樣解讀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在《佛手圖》的題跋中,他援引了龔自珍的《露華》,內容涉及佛教。是故,讀者在欣賞這幅畫時,還獲得了許多“題外之音”,這就是陳師曾想要的效果。陳師曾不僅內蘊豐厚,而且文才非凡。人們常常感嘆當代沒有文人畫,其實,不是沒有文人畫,而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罷了。
陳師曾不僅僅是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大家,而且是中國漫畫的拓荒者。1914—1915年間,他融會西法,首次將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入國畫,繪出了驚動畫壇的現代風俗畫——漫畫《北京風俗圖》。這是一部“民俗圖志”,市井街頭常見的各色人物與風習盡收其中,可謂是民初北京“宣南”地區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具有鮮明鄉土色彩的小品畫。如繪一人力車之一角,僅見坐車者的腦袋,一老婦蓬首垢面,破衣破褲,右手執布帚,左手持香炷,逐車乞錢……漫畫藉助民間風俗題材,直面社會現實生活,寄寓人文關懷。其向下的眼光,對時局的關懷以及“傷今懷古”的複雜情感皆寓於其中。漫畫打破了晚清人物畫囿於佛道、仕女、高士一類題材的局面,將民主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精神引入藝術,使藝術迴歸現實生活,這在中國近代人物畫發展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清末藝術家潘語舲在題跋中曾言:“此冊於遊戲之中,寓警世之意”。後來,豐子愷等人的漫畫,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陳師曾的啟發和影響。
陳師曾在理論方面也有重大貢獻。除了《中國繪畫史》等專著外,他還寫有重要的文論,如《中國畫是進步的》《文人畫之價值》。今天重讀這些文章,對我們認識中國畫、文人畫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為民國初年北京畫壇的領袖,陳師曾除了在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的建立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外,他還是齊白石的伯樂和大貴人。可以說,如果沒有陳師曾的推薦和引領,也許中國近代美術史得重新書寫。陳師曾對齊白石的藝術創作影響很大,甚至直接影響到他藝術風格的形成。1917年,53歲的齊白石初到北京時,帶著作品去請教陳師曾,陳師曾發現他的才華並對畫作進行中肯而真誠的褒貶,還作《題齊瀕生畫冊》詩一首。1922年,陳師曾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由他攜去參展的齊白石的畫作深受好評,轟動中外,鄉下木匠齊白石從此一舉成名。
1923年9月,陳師曾為奔母喪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終年僅47歲。天妒英才,這樣一位既有藝術天賦又滿腹經綸的曠世奇才沒有到達藝術的最高峰就離世了。梁啟超在悼詞中稱:“師曾之死,其影響於中國藝術界者,殆甚於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損失,不過物質,而吾人之損失,乃為精神。”以梁啟超的地位和眼界,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吳昌碩的題字是“朽者不朽”,這是對陳師曾藝術人生的最高評價。
(相關連結)
①陳師曾(1876—1923年),號朽道人。1902年,陳師曾同魯迅、弟弟陳寅恪一道東渡日本留學。他既受到過傳統文化教育,又受到了新學教育,並出國留學,曾任大學教授,這是隻有近代文人才有的機遇,也是近代文人不同於古代文人的特點。陳師曾也正是這樣一位帶有一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特點的封建末代文人,又接受了一些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可以說是在近現代之交比較典型的文人畫家,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他被梁啟超譽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
②陳師曾看了齊白石的《借山圖》等畫作後,題贈《題齊瀕生畫冊》一詩:“曩於刻印知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陳師曾出身名門,是擁有藝術天賦、滿腹經綸的曠世奇才,他博採眾家之長,不僅師法明代沈周、清代石濤等前輩畫家,還拜師於一代藝術大師吳昌碩門下。
B. 陳師曾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他主張改革,但並不妄自菲薄,一味盲從西法,而是堅守中國文人畫傳統,進行文人畫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探索。
C. 陳師曾的《松樹凌霄圖》,構圖奇崛而自然,松幹、松枝簡練而遒勁,凌霄則寥寥數筆而畫龍點睛,筆墨技巧成熟。雖然是對前輩畫家作品的摹繪,卻是大家手筆。
D. 剛到北京的齊白石去請教陳師曾,陳師曾對他的畫進行了評價,並作詩相贈,希望他自創風格,不必求俗媚世,這對齊白石以後的藝術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陳師曾認為文人畫要帶有文人的氣質、含有文人的趣味、表達文人的思想,《佛手圖》就是例證。此畫因為題跋佔據重要位置,內容涉及佛教,才讓人感受到畫外之意。
B. 現在的文人畫藝術水平不高,是因為現在的文人錯誤地認為文人畫不需要講究繪畫技巧,只需要有足夠深厚的詩文、書法等方面的功底,並將思想、情味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C. 陳師曾的漫畫將國畫和西洋畫技法融合,並藉助民間風俗題材,直面社會現實生活,寄寓人文關懷。這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與他所受的教育和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
D. 陳師曾是民國初年畫壇領袖,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因此梁啟超認為他的死對中國藝術界的影響比日本大地震於日本的影響更嚴重。
3.吳昌碩為陳師曾題字“朽者不朽”,請說說這一題字的含義,並簡要概括陳師曾的“不朽”體現在哪些方面。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畫壇大師陳師曾:朽者不朽
陳師曾出生於一個官宦、翰墨世家。祖父陳寶箴,曾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撫,父親陳三立是著名詩人,曾任吏部主事,其弟陳寅恪是堅持獨立思考的史學家與詩人,一門三代四傑。在少年時代,他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教育,詩文、書法等方面的深厚功底,為他日後成為一個文人畫家和文人畫的宣揚者創造了條件。
陳師曾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創作上,他前承吳昌碩,下啟齊白石。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風俗等皆有涉及。他作畫追求創新,其山水畫在承襲明代沈周、清代石濤技法的基礎之上,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近學吳昌碩,遠宗明人徐渭、陳淳等大寫意筆法,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自成一格;風俗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松樹凌霄圖》是陳師曾47歲時的作品,雖然是仿前輩畫家筆意,卻是大家的手筆:構圖奇崛而自然,松幹、松枝簡練而遒勁,松針率意而肯定,凌霄則寥寥數筆而畫龍點睛,讓堅挺的畫面多了一縷浪漫的情懷……一個成熟畫家的筆墨技巧,在這裡得到了充分顯示。
陳師曾35歲時拜師於吳昌碩門下,受其影響巨大。他通曉中西繪畫的原理,主張中國畫革新,但並不附和“西洋畫科學,中國畫不科學”的膚淺論調,堅決捍衛文人畫傳統,在堅守文人畫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47歲時所作《佛手圖》,整個畫面簡潔而不俗,題跋佔據了重要位置,“佛手”卻偏置於下方。觀者能明顯感覺到,這幅畫的主題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陳師曾在《文人畫之價值》一文中這樣解讀文人畫:“即畫中帶有文人之性質,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畫中考究藝術上之工夫,必須於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謂文人畫。”在《佛手圖》的題跋中,他援引了龔自珍的《露華》,內容涉及佛教。是故,讀者在欣賞這幅畫時,還獲得了許多“題外之音”,這就是陳師曾想要的效果。陳師曾不僅內蘊豐厚,而且文才非凡。人們常常感嘆當代沒有文人畫,其實,不是沒有文人畫,而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罷了。
陳師曾不僅僅是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大家,而且是中國漫畫的拓荒者。1914—1915年間,他融會西法,首次將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入國畫,繪出了驚動畫壇的現代風俗畫——漫畫《北京風俗圖》。這是一部“民俗圖志”,市井街頭常見的各色人物與風習盡收其中,可謂是民初北京“宣南”地區社會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具有鮮明鄉土色彩的小品畫。如繪一人力車之一角,僅見坐車者的腦袋,一老婦蓬首垢面,破衣破褲,右手執布帚,左手持香炷,逐車乞錢……漫畫藉助民間風俗題材,直面社會現實生活,寄寓人文關懷。其向下的眼光,對時局的關懷以及“傷今懷古”的複雜情感皆寓於其中。漫畫打破了晚清人物畫囿於佛道、仕女、高士一類題材的局面,將民主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精神引入藝術,使藝術迴歸現實生活,這在中國近代人物畫發展史上無疑具有里程碑意義。清末藝術家潘語舲在題跋中曾言:“此冊於遊戲之中,寓警世之意”。後來,豐子愷等人的漫畫,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陳師曾的啟發和影響。
陳師曾在理論方面也有重大貢獻。除了《中國繪畫史》等專著外,他還寫有重要的文論,如《中國畫是進步的》《文人畫之價值》。今天重讀這些文章,對我們認識中國畫、文人畫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為民國初年北京畫壇的領袖,陳師曾除了在藝術實踐和藝術理論的建立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外,他還是齊白石的伯樂和大貴人。可以說,如果沒有陳師曾的推薦和引領,也許中國近代美術史得重新書寫。陳師曾對齊白石的藝術創作影響很大,甚至直接影響到他藝術風格的形成。1917年,53歲的齊白石初到北京時,帶著作品去請教陳師曾,陳師曾發現他的才華並對畫作進行中肯而真誠的褒貶,還作《題齊瀕生畫冊》詩一首。1922年,陳師曾應日本畫家之邀赴日參加中日繪畫聯合展覽會,由他攜去參展的齊白石的畫作深受好評,轟動中外,鄉下木匠齊白石從此一舉成名。
1923年9月,陳師曾為奔母喪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終年僅47歲。天妒英才,這樣一位既有藝術天賦又滿腹經綸的曠世奇才沒有到達藝術的最高峰就離世了。梁啟超在悼詞中稱:“師曾之死,其影響於中國藝術界者,殆甚於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損失,不過物質,而吾人之損失,乃為精神。”以梁啟超的地位和眼界,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吳昌碩的題字是“朽者不朽”,這是對陳師曾藝術人生的最高評價。
(相關連結)
①陳師曾(1876—1923年),號朽道人。1902年,陳師曾同魯迅、弟弟陳寅恪一道東渡日本留學。他既受到過傳統文化教育,又受到了新學教育,並出國留學,曾任大學教授,這是隻有近代文人才有的機遇,也是近代文人不同於古代文人的特點。陳師曾也正是這樣一位帶有一點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特點的封建末代文人,又接受了一些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可以說是在近現代之交比較典型的文人畫家,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他被梁啟超譽為“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
②陳師曾看了齊白石的《借山圖》等畫作後,題贈《題齊瀕生畫冊》一詩:“曩於刻印知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陳師曾出身名門,是擁有藝術天賦、滿腹經綸的曠世奇才,他博採眾家之長,不僅師法明代沈周、清代石濤等前輩畫家,還拜師於一代藝術大師吳昌碩門下。
B. 陳師曾是吳昌碩之後革新文人畫的重要代表,他主張改革,但並不妄自菲薄,一味盲從西法,而是堅守中國文人畫傳統,進行文人畫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探索。
C. 陳師曾的《松樹凌霄圖》,構圖奇崛而自然,松幹、松枝簡練而遒勁,凌霄則寥寥數筆而畫龍點睛,筆墨技巧成熟。雖然是對前輩畫家作品的摹繪,卻是大家手筆。
D. 剛到北京的齊白石去請教陳師曾,陳師曾對他的畫進行了評價,並作詩相贈,希望他自創風格,不必求俗媚世,這對齊白石以後的藝術創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 陳師曾認為文人畫要帶有文人的氣質、含有文人的趣味、表達文人的思想,《佛手圖》就是例證。此畫因為題跋佔據重要位置,內容涉及佛教,才讓人感受到畫外之意。
B. 現在的文人畫藝術水平不高,是因為現在的文人錯誤地認為文人畫不需要講究繪畫技巧,只需要有足夠深厚的詩文、書法等方面的功底,並將思想、情味表達出來就可以了。
C. 陳師曾的漫畫將國畫和西洋畫技法融合,並藉助民間風俗題材,直面社會現實生活,寄寓人文關懷。這種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與他所受的教育和人生經歷有很大關係。
D. 陳師曾是民國初年畫壇領袖,現代美術界具有藝術天才、高人格、不朽價值的第一人,因此梁啟超認為他的死對中國藝術界的影響比日本大地震於日本的影響更嚴重。
3.吳昌碩為陳師曾題字“朽者不朽”,請說說這一題字的含義,並簡要概括陳師曾的“不朽”體現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