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星星chris

    現在明星洗白不要太容易,拿陳赫來舉例子,婚內出軌,上奔兄賣賣搞笑人設,再和明星朋友們抱個團,現在不還是結婚生子,混的風生水起。而且毫不誇張地說,國民度在小學生裡也很高。柯震東儘管吸毒,看他現在微博下面不還是一群迷妹在表白,說什麼改過自新就好。張翰拖行交警,現在不還是恬不知恥的混跡各種偶像劇裡當男主,儘管演技如此之爛。所以現在基本上是粉絲的天下了。粉絲才不管自己偶像有多黑呢,不管多黑都能洗的白白淨淨的。洗白什麼的,沒有什麼是粉絲做不到的。

  • 2 # 我是烤豬蹄

    藝人這個群體是矛盾的集中體現,你很少見到自由與自由如此對立。他們可以一夜成名,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瞬間就能擺脫物質上的困頓;他們也可以一蹶不振,輿論打造隱形的牢籠,閃光燈連指甲縫兒都不會放過,文章再也不是好男人。

    金錢和名氣給藝人帶來豐富資源的同時,也滲透到他們的生活裡,產生巨大的消耗。可以看到,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中國的明星也日益成熟:成立工作室、轉型、多棲發展,大家紛紛開始尋找更加穩健的自我經營策略。

    其中以被網路群黑過的藝人最有壓迫感。年僅24歲的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透過“前男友”紅遍朋友圈的同時,也宣佈將知名化妝品與香水品牌Elizabeth Arden合作,生產自己的香水。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則被傳將入股快船,成為NBA最年輕的老闆。

    社會事件最終指向社會中的主體。當“網路群黑導致的藝人紛紛轉型”成為一種現象的時候,作為閱聽人我們就難免思考,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一、網際網路在人們生活中的話語權變重

    社交網路和自媒體的普及,一方面讓每個人都擁有了發聲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因資訊的釋出門檻大幅度降低,導致無價值資訊比例提升,出現了所謂的“群黑”現象。

    題主說了,今年內地讓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網路群體事件是,陳赫事件爆出當晚,他的長微博竟然“引爆”了伺服器,導致網民長時間無法檢視其微博內容。“網民”的能量讓客戶端不堪重負的同時也讓藝人不堪重負。沉寂了半年,陳赫事件的女主角張子萱突然刪掉了兩千多條微博,據說正在轉型復出。她發了一篇文章說,“好像別人有權決定我應該跟什麼人在一起,又或者不該跟誰在一起”,一時間再度引起熱議。

    網路傳播的即時性是它作為資訊傳播工具的本質屬性,而網民信任的網路工具(比如臉書、微博)則無形之中被賦予了話語權,帶有“假定”的權威性,可以看到,它的立場已經不再完全中立,“政治正確”和“自我中心”的撒旦正成為奇怪的號召力。

    二、網路話語權形成單向制約,且具有盲從性

    既然說張子萱復出,那不妨梳理一下。在與陳赫事件傳出的時候,她與丈夫楊一柳事實上已經達成了離婚的共識,相關手續也在進行中,但是一旦“小三”、“出軌”、“陳赫好男人不再”這樣的字眼進入人們的實現,輿論就會衝擊網民的認知慣性(比如陳赫的好男人形象),從而產生極大的逆反作用,模糊掉真正的事實和焦點。

    章子怡汪峰、楊冪劉愷威都曾在網路上有過(其實現在也有)大量的黑子,但是題主你還忽略了一個人更慘的人叫袁珊珊。最新一期的《奇葩說》中,微博大號“關愛成長協會”的創始人,也就是“袁珊珊滾出娛樂圈”的話題製造者向她表示了抱歉。包括最近她還進行了TEDx的演講,洗白指日可待。(本文不是為袁珊珊洗白,不謝)

    這一些列的例證在說明網路話語權變重、傳播效率變高的同時,也表明了網民立場的不穩定性。所以張子萱近期長微博復出被推到風頭浪尖,網友或罵或誇,其實在流量上都是在給她增加曝光度這對她後面開淘寶店肯定會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我真懷疑最後去買她衣服的會不會也就是那批去她微博罵她的人?(現在的網紅賣衣服動不動能幾百萬進賬,張小姐的影響力和話題性恐怕不會輸給哪個網紅)

    這樣的網路生態的確導致了資訊的快速傳播,但同時也讓資訊真假莫測,更引人關注,所以很大程度上也對“快速”的內涵形成了諷刺。近期更為著名的例子是天津事件的虛假謊報。不多說。

    歸根結底,藝人不是普通人。當我們把視線範圍集中到娛樂圈這個更窄的領域時,對於行業來說,意味著更多的商業形態:

    一、粉絲經濟

    事實上早在本世紀初,豔照門事件就導致了當時炙手可熱的男明星陳冠希退出娛樂圈,轉型攻入時尚界,並且現在他的個人潮牌也做得有聲有色。而今,周杰倫、劉嘉玲都開了自己的KTV,謝娜、羅志祥等則也經營著自己的服裝品牌。

    這印證了上世紀70年代,美國一批研究粉絲文化的學者提出一個觀點:粉絲不單單是個體消費者,他們是一批比個體消費者更主動,更願意去創造的一群人。這樣的現象,在遊戲領域事實上更為成熟。它是以可讀懂的內容(生產方式)與可購買的形式(盈利手段)結合且有明確目的的商業行為。在這個商業過程中,藝人本人被品牌化。

    二、拋媚眼的工匠法則

    其實我一直很糾結:到底羅永浩老師算不算藝人。如果廣義地將理解,將“藝人”定義為“靠賣藝為生的人”,我覺得羅永浩老師是可以被納入這個範疇的。

    從一個英語老師,到網站的和輿論的引導者,再到手機生產商。羅永浩老師的發展軌跡事實上跟當下藝人的轉型思路不謀而合——都是在從虛擬財富向實體經濟(準確地說是可批次生產的產品工業化)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商業行為被“標籤化”和“表演化”。從消費者的角度看,支援某一個藝人(名人)在非垂直領域內的產品,事實上摻入了群體抱團的思想;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商業販賣過程中,產品銷售的過程中,營銷、宣傳的意義空前增強,藝人身份天然賦予的知名度成為極其有利的武器,一個媚眼,勝過千言萬語。

    網際網路和藝人,事實上都有很強的市場空間經濟轉化能力,因為他們時刻吸引著大量的注意力。自古以來都是如此,人多的地方好做生意。但是究竟具體該如何理解挖掘這個方面的商業內涵,則需要透過大量的實踐來探索。

    不過我想在這個過程裡,有一條思路是一定的,那就是:

    網際網路和藝人都不再是單純的工具和身份,而都是媒體。

  • 3 # 撩妹技術宅

    明星洗白基本都是靠媒體來進行,媒體用各種手段向大眾重新塑造這個藝人的新形象或者新人設,同時藝人本身又有粉絲的支援,和公司的各種營銷,所以洗白就會變的越來越容易。但如果這個明星所犯的事真正觸及到人民和國家利益的話,單憑媒體的營銷是洗不白的,例如柯震東吸毒,王全安嫖娼,這些汙點會伴隨他們一生,就算他們想復出,又有部分粉絲一起為他們進行洗白,那也是無濟於事。因為觀眾看到他們就會想到他們所犯下的錯。

    但是一提到這個話題,也會有部分人想到陳赫。但就我而言,婚姻是兩個人的事,出現了問題,雙方都會有一定的過錯,不能把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一個人身上。再說了我們又不是當事人,又不瞭解確切的情況,怎麼就能確定從網路上看到的新聞都是正確的。

  • 4 # 敷衍成性0806

    陳赫比較顧家,喜歡孩子,他前妻喜歡到處旅遊,在一起那麼多年也沒有一個孩子,這不能怪陳赫吧,性格不同,觀念不同,反正我是從來沒黑過赤赤,一直支援。

  • 5 # 迷妹一班

    其實也要看什麼事情吧,或許大家一直拿陳赫出軌的這件事情來說,因為他從參加跑男後就洗白了,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但是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洗白真的容易嗎?貌似確實如此啊,就拿黃海波來說,他做的也沒有錯啊,洗白了嗎?沒有的,終究只有一個原因,沒人氣!

    看看這些洗白的就知道是什麼原因了!

    拿文章來說,現在可以說也是洗白了,想他說的剛開始沒人找他拍戲,那時候的他就是別人的一個絕緣體,所以自己來拍戲,最終還是成功了!洗白的原因就是有演技,有實力唄!

    姚笛作為文章出軌的物件,現在文章洗白了,但是她卻沒有,原因不就是沒實力,而且自己的人緣也不行啊,這不就是例子!再就是白百合,雖然感覺那麼過分,但是人家照樣參加節目,參加活動,照樣拍戲,原因無非就是有人氣,有實力,有人緣,再就是可以忍得住罵!

    所以說啊,在娛樂圈想要洗白就得要有人氣,臉皮厚不怕罵,有良好的人緣,最重要的是有人氣啊!!有了這些還怕洗不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醫院診斷會發現這麼多的晚期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