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學莘

    由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害稱為糖尿病腎病,統計發現大約20%至40%的糖尿病患者會發生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引起腎臟損害以後,一方面尿白蛋白排洩增多,可加速糖尿病腎病向慢性腎衰竭進展;另一方面持續腎臟損害使機體排水、排毒能力下降,導致代謝產物蓄積在體內對多器官組織產生毒性損害。因此,未發生腎臟損害的糖尿病患者需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已經發生腎臟損害的糖尿病患者需延緩腎臟損害,避免進展為慢性腎衰竭,治療上不僅需要控制血糖達標,還應干預其它危險因素,同時需給予合理的藥物治療,加強生活方式干預:

    ①控制血糖達標,具體目標因人而異。血糖長期升高可使腎臟處於高灌注、高壓力、高濾過狀態,從而啟用一系列生化反應引起蛋白尿增多、腎功能減退,因此預防或延緩腎臟損害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達標,但血糖控制在哪一範圍為最佳,至今仍無定論。有研究發現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減少蛋白尿的發生、降低腎功能下降的風險。

    但也有研究指出已經發生腎臟損害的患者,由於腎臟排洩功能下降,降糖藥作用時間延長,強化血糖控制可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會加重心血管損害,因此指出糖尿病腎病患者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至8.0%之間較為合理。所以,在預防或延緩糖尿病腎病方面,血糖控制因人而異,在不發生低血糖的情況下,接近正常範圍的控糖目標可能有較大的獲益空間。

    ②除開控制血糖,還應干預其它危險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腎臟損害,但糖尿病以外的危險因素可加速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尤其是高血壓,高血壓也可改變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與糖尿病協同增加腎臟損害,可進一步加重白蛋白尿,引起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也會繼發高血壓,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壓與腎臟損害可能互為因果。

    當然控制血壓達標有助預防或延緩腎臟損害,糖尿病患者至少應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已經出現蛋白尿則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除開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還應注意控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癥等危險因素,這些疾病均可加速腎臟損害,同時應戒菸,可進一步減輕腎臟損害。

    ③給予藥物延緩腎臟損害,合理選用降糖藥。如前所述,蛋白尿既可由糖尿病引起,也可加重糖尿病腎病的進展,因此減輕蛋白尿可延緩腎臟損害,可選用普利或沙坦類藥物,這兩類藥物可減輕蛋白尿,但這兩種藥物也可以引起肌酐升高,若用藥後肌酐升高超過30%應停藥,同時不建議聯用這兩種藥物,否則可能會加重腎臟損害,同時可增加高血鉀風險。

    在選擇降糖藥方面,雖然降糖治療可預防或延緩腎臟損害,但已發生腎臟損害由於藥物排洩能力下降,因此不能使用部分降糖藥,如腎小球濾過率低於30的患者不能使用二甲雙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與艾塞那肽等藥物,使用部分降糖藥時則需減量,如腎小球濾過率低於45的患者需減量二甲雙胍、避免使用卡格列淨與恩格列淨等藥物。因此,已經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應根據腎功能損害的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降糖藥,同時應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④注意控制蛋白質攝入,注意生活方式干預。蛋白質攝入增多,排洩會隨之增多,其代謝產物的蓄積也會加重對機體的損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攝入總量與體重相關,已經發生糖尿病腎病的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不應超過1.3g/kg,每日蛋白質攝入保持在0.8g/kg較為合理,但也有研究指出蛋白質攝入控制在0.6-0.8g/kg更有助延緩腎病進展。

    在控制蛋白質攝入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其它生活方式的干預,控制鈉鹽攝入為其一,鈉鹽攝入過多可加速糖尿病腎病進展為終末期腎病,同時可能增加遠期死亡風險,但鈉鹽攝入較低也可影響糖代謝,並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每日氯化鈉攝入控制在3.75-5.75g之間較為合適,同時應增加運動,建議每週至少運動五天,每次至少運動半小時,有益腎臟。

    因此,糖尿病腎病無論是在預防方面,還是延緩進展均需要綜合干預。當然,糖尿病患者出現腎臟損害也不一定為糖尿病腎病,也可能由其它疾病引起,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現腎臟損害後應注意:

    ①是否合併視網膜病變。大約95%的糖尿病腎病患者可併發視網膜損害,可能出現視力改變相關症狀,若糖尿病患者出現腎臟損害卻無視網膜損害,需進一步明確腎臟損害是否由糖尿病引起,應注意排除其它相關病因,以對因治療,延緩腎臟損害;

    ②腎小球濾過率下降的快慢。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害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因此即使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腎小球濾過率不會在短期快速下降,若腎小球濾過率短期內快速下降,應注意排除有無腎臟損害急性加重的因素及其它病因;

    ③注意蛋白尿的多少。糖尿病腎病早期通常以微量白蛋白尿為主,即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位於30-300mg/g之間,不會出現大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超過300mg/g),僅在後期可能出現大量白蛋白尿,若糖尿病患者早期即出現了大量白蛋白尿,應警惕腎病綜合徵等其它病因;

    ④是否合併頑固性高血壓。高血壓與糖尿病均可引起腎損害,且糖尿病患者可繼發高血壓,但若糖尿病患者合併頑固性高血壓,即使聯用多種降壓藥,也難以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說明腎臟損害可能多有高血壓引起,不排除同時由這兩種病因引起,可透過腎活檢明確具體病因。

    ⑤警惕藥物因素。前面已提高,減輕蛋白尿的藥物如普利或沙坦,可引起肌酐升高、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部分患者會誤認為由糖尿病腎病引起,因此應注意鑑別,若在使用普利或沙坦類藥物1-2月後肌酐清楚率下降超30%,應考慮藥物因素。

    綜上,糖尿病引起的腎臟損害為糖尿病腎病,可出現蛋白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與視網膜損害等症狀,部分患者診斷為糖尿病時已經發生腎臟損害,部分患者由於治療不當可發生糖尿病腎病,預防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關鍵在於控制血糖達標,干預其它加重腎臟損害的危險因素,使用減輕蛋白尿的藥物,併合理選用降糖藥,注意控制蛋白質的攝入,並改變其它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或延緩腎臟損害。當然,糖尿病患者腎臟損害不一定由高血糖引起,若未合併視網膜病變、腎小球濾過率短期快速下降、病程早期即出現大量蛋白尿、合併頑固性高血壓等,應注意腎臟損害可能由其它因素引起或並存。

    若有不妥,敬請斧正!

  • 2 # 寄給我什麼

    你好,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異常或胰島素抵抗引起的疾病,有1型和2型之分,控制不好會引起多種併發症,像心臟,腦血管,腎臟等等,需要積極治療,預防併發症發生糖尿病控制不好,會引起心腦腎臟等多種器官的併發症,要保護腎臟,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藥物將血糖控制好,只要血糖正常了,併發症就會減少。

  • 3 # 拾重樓

    積極控制血壓,可延緩腎功能的惡化。對有低蛋白血癥伴浮腫的腎病病人可以在應用胰島素治療的前提下,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但必須是優質蛋白質,總熱量攝入也不必限 制過嚴,這樣有利於提高血漿蛋白濃度,可減輕浮腫的程度。

  • 4 # 孫醫生講糖

    終末期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且可怕的臨床結局,值得慶幸的是,近期,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的研究資料,都是很令人振奮的。

    以往認為,1型糖尿病患者在診斷20到30年後,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發展到糖尿病腎病階段。

    2型糖尿病的終末期腎病的患病率也呈持續下降趨勢,這反映了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水平的提高,然而臨床上仍面臨巨大的挑戰,糖尿病腎病花費昂貴,生活質量會明顯下降,需要醫患共同的努力,需要提高基層醫療單位早期診斷水平,給予有針對性有效的措施,延緩蛋白尿的進展和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

    控制血糖是預防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措施,嚴格控制血糖,可將進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和銀川白蛋白尿期的風險減少約1/3,而且嚴格控制血糖可顯著減少血肌酐倍增的風險。

    吸菸是微量白蛋白尿的一項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應積極動員患者戒菸。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的使用除降壓改善腎臟功能外,還有腎臟外的保護作用。

    要定期對腎臟相關指標進行檢查,如尿常規、泌尿系超聲,排除感染、佔位、結石、前列腺增生神經源膀胱等,還要檢查心電圖、甲狀旁腺素,定期進行尿蛋白定量等以儘早發現可能的腎臟病變,儘早開始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晶真假的鑑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