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也就是他的特務機關。他能夠透過錦衣衛,知道任何一位大臣的所有瑣碎事務,顯然是為了加強皇權才設立的。
錦衣衛旗下,又設立了鎮撫司。鎮撫司的主要工作,那就是負責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比如說暗查官員的私事,逮捕、審問一些有疑點的官員。
他們辦案,不需要金國三堂會審,全部都在私底下進行,所以說他們見不得光。鎮撫司還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南北鎮撫司。
南鎮撫司主要負責錦衣衛的紀律問題,是管理自己人的,相當於錦衣衛紀檢委。而北鎮撫司則是對外的,專門負責皇帝下達的各種命令,相當於天津站的行動處。
老朱家的皇帝,所下達的命令,基本上都是由北鎮撫司來完成。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所以屬於出差比較多的差事。
由於是皇帝派出來的,手裡的權力又比較大,所以他們到了地方上往往都能夠受到各地官員們的奉承,即使地方官職位比他們高,一般也要稱呼他們為上差。
洪武三年,改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而設儀鸞司隸焉。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秩從三品,其屬有御椅等七員,皆正六品。設經歷司,掌文移出入;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明史》
時間長了,這幫人可就無法無天了,在朱元璋的支援下,他們辦案子不需要經過刑部,所以不少官員都擔心惹上錦衣衛。
錦衣衛也因此不守法紀,最終被人告發,朱元璋索性就把這幫錦衣衛給廢掉了。等到朱棣上臺以後,還是需要監視手下官員,所以再次啟用錦衣衛。
朱棣時期,錦衣衛的最高長官就是他自己,到了朱見深時期,北鎮撫司的權力進一步得到加強,可以越過錦衣衛長官,直接向皇帝覆命。
由此可見,錦衣衛中的實權派,其實就是這幫北鎮撫司的人。他們直接處理所有皇帝下達的案子,不需要向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負責。
這種職業實在是太可怕了,為此明朝初年的官場,其實一直都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個人在位的時候,官員們人人自危,還不如回家種地來得實在。
跟北鎮撫司完全不同的是,南鎮撫司不負責到全國各地處理皇帝的案子,他們最重要的職能,那就是管理錦衣衛內部的紀律問題。
因為錦衣衛一家獨大以後,朝中所有官員都管不了他們。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權力機構約束這幫人,那他們非要上天不可。
十七年,改錦衣衛指揮使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錦衣衛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繫囚,送刑部審錄,詔內外獄鹹歸三法司,罷錦衣獄。成祖時復置。尋增北鎮撫司,專治詔獄。成化間,刻印畀之,獄成得專達,不關白錦衣,錦衣官亦不得干預。而以舊所設為南鎮撫司,專理軍匠。---《明史》
南鎮撫司所需要做的,那就是加強錦衣衛的紀律管理工作。可以說這份工作任重道遠,而且容易得罪人。
因為他們要管的人,個個都是手握重權的錦衣衛。尤其是北鎮撫司那幫人,更是直接行動單位,稍有差池,南鎮撫司的這幫人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為此南鎮撫司在管理紀律方面,基本就是個擺設。除非某些錦衣衛的領袖要倒臺了,這幫人才會站出來說明他的各種罪狀,否則他們一般只敢欺負一些小嘍囉。
後來他們估計是太無聊了,只好去開拓一些其他的專案。比如說他們也會去搜集一些情報,有時候還要搞軍事武器的研發工作。
很多人在瞭解錦衣衛的時候,對他們有著很深的誤解。認為錦衣衛就是東西廠那幫特務,完全沒有區別。
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因為東西廠是純粹的特務機關,而錦衣衛卻跟他們不同,錦衣衛的地位比東西廠的人要低。
東西廠往往會從錦衣衛中挑選一些能幹的,加入東西廠,以此組成特務機關。所以說東西廠是錦衣衛的成員組成的,地位比錦衣衛要高。
東廠成立於朱棣時期,為了加強特務工作,在錦衣衛之外,特別設立了東廠。西廠成立於朱見深時期,權力高於東廠,地位也在錦衣衛之上。
不過後來由於西廠的名聲太臭,被皇帝給撤銷了。他們的成員主要也是來自於錦衣衛,不過他們的領袖一般都是太監,這也就是明朝宦官弄權的由來。
跟東西廠比起來,錦衣衛就顯得沒有那麼壞了。因為東西廠沒有所謂的南鎮撫司負責監督他們的紀律,連個擺設都不設立,自然是權傾朝野了。
從職權上來說,南北鎮撫司,看起來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上頭都有平級的老大。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其實就是北鎮撫司的老大。
因為北鎮撫司手裡的權力過大,誰掌握了這地方,誰就掌握了整個錦衣衛。為此南鎮撫司也只能成為一個擺設了。
參考資料:《明史》
導語:
朱元璋設立了錦衣衛,也就是他的特務機關。他能夠透過錦衣衛,知道任何一位大臣的所有瑣碎事務,顯然是為了加強皇權才設立的。
錦衣衛旗下,又設立了鎮撫司。鎮撫司的主要工作,那就是負責各種見不得人的勾當,比如說暗查官員的私事,逮捕、審問一些有疑點的官員。
他們辦案,不需要金國三堂會審,全部都在私底下進行,所以說他們見不得光。鎮撫司還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南北鎮撫司。
南鎮撫司主要負責錦衣衛的紀律問題,是管理自己人的,相當於錦衣衛紀檢委。而北鎮撫司則是對外的,專門負責皇帝下達的各種命令,相當於天津站的行動處。
北鎮撫司是直接行動機關。老朱家的皇帝,所下達的命令,基本上都是由北鎮撫司來完成。他們分佈在全國各地,所以屬於出差比較多的差事。
由於是皇帝派出來的,手裡的權力又比較大,所以他們到了地方上往往都能夠受到各地官員們的奉承,即使地方官職位比他們高,一般也要稱呼他們為上差。
洪武三年,改為親軍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而設儀鸞司隸焉。四年,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罷儀鸞司,改置錦衣衛,秩從三品,其屬有御椅等七員,皆正六品。設經歷司,掌文移出入;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明史》
時間長了,這幫人可就無法無天了,在朱元璋的支援下,他們辦案子不需要經過刑部,所以不少官員都擔心惹上錦衣衛。
錦衣衛也因此不守法紀,最終被人告發,朱元璋索性就把這幫錦衣衛給廢掉了。等到朱棣上臺以後,還是需要監視手下官員,所以再次啟用錦衣衛。
朱棣時期,錦衣衛的最高長官就是他自己,到了朱見深時期,北鎮撫司的權力進一步得到加強,可以越過錦衣衛長官,直接向皇帝覆命。
由此可見,錦衣衛中的實權派,其實就是這幫北鎮撫司的人。他們直接處理所有皇帝下達的案子,不需要向皇帝以外的任何人負責。
這種職業實在是太可怕了,為此明朝初年的官場,其實一直都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尤其是朱元璋和朱棣這兩個人在位的時候,官員們人人自危,還不如回家種地來得實在。
南鎮撫司就是錦衣衛裡的紀檢委。跟北鎮撫司完全不同的是,南鎮撫司不負責到全國各地處理皇帝的案子,他們最重要的職能,那就是管理錦衣衛內部的紀律問題。
因為錦衣衛一家獨大以後,朝中所有官員都管不了他們。這個時候如果沒有權力機構約束這幫人,那他們非要上天不可。
十七年,改錦衣衛指揮使為正三品。二十年,以治錦衣衛者多非法凌虐,乃焚刑具,出繫囚,送刑部審錄,詔內外獄鹹歸三法司,罷錦衣獄。成祖時復置。尋增北鎮撫司,專治詔獄。成化間,刻印畀之,獄成得專達,不關白錦衣,錦衣官亦不得干預。而以舊所設為南鎮撫司,專理軍匠。---《明史》
南鎮撫司所需要做的,那就是加強錦衣衛的紀律管理工作。可以說這份工作任重道遠,而且容易得罪人。
因為他們要管的人,個個都是手握重權的錦衣衛。尤其是北鎮撫司那幫人,更是直接行動單位,稍有差池,南鎮撫司的這幫人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為此南鎮撫司在管理紀律方面,基本就是個擺設。除非某些錦衣衛的領袖要倒臺了,這幫人才會站出來說明他的各種罪狀,否則他們一般只敢欺負一些小嘍囉。
後來他們估計是太無聊了,只好去開拓一些其他的專案。比如說他們也會去搜集一些情報,有時候還要搞軍事武器的研發工作。
錦衣衛和東西廠是有本質區別的。很多人在瞭解錦衣衛的時候,對他們有著很深的誤解。認為錦衣衛就是東西廠那幫特務,完全沒有區別。
其實這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因為東西廠是純粹的特務機關,而錦衣衛卻跟他們不同,錦衣衛的地位比東西廠的人要低。
東西廠往往會從錦衣衛中挑選一些能幹的,加入東西廠,以此組成特務機關。所以說東西廠是錦衣衛的成員組成的,地位比錦衣衛要高。
東廠成立於朱棣時期,為了加強特務工作,在錦衣衛之外,特別設立了東廠。西廠成立於朱見深時期,權力高於東廠,地位也在錦衣衛之上。
不過後來由於西廠的名聲太臭,被皇帝給撤銷了。他們的成員主要也是來自於錦衣衛,不過他們的領袖一般都是太監,這也就是明朝宦官弄權的由來。
跟東西廠比起來,錦衣衛就顯得沒有那麼壞了。因為東西廠沒有所謂的南鎮撫司負責監督他們的紀律,連個擺設都不設立,自然是權傾朝野了。
總結:誰掌握了北鎮撫司,誰就是錦衣衛裡的老大。從職權上來說,南北鎮撫司,看起來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上頭都有平級的老大。可是真正意義上的實權人物,其實就是北鎮撫司的老大。
因為北鎮撫司手裡的權力過大,誰掌握了這地方,誰就掌握了整個錦衣衛。為此南鎮撫司也只能成為一個擺設了。
參考資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