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格瑪的化學
-
2 # 盤和林數字經濟觀察
竊以為中國網紅電商登入美國納斯達克遭冷遇是正常現象。
首先,美股向來不怎麼買與個人捆綁較為嚴重的公司股票,再加上此次捆綁的又是一箇中國網紅。公司盈利能力與個人捆綁緊密的結果就是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會蘊含著極大地風險,網紅經濟興起也就是近幾年的時間,曇花一現的例子數不勝數,所以難保張大奕能持續其影響力,這是美國投資者的一大顧慮。
另外,公司的盈利水平也過度依賴於營銷費用,並沒有依據公司資產而獲得盈利,更多的都是靠金錢砸出來的眼球經濟,這種經營模式能否長久還有待市場驗證。同時,雖然公司在2016年獲得了極高的營業利潤,但是步入2018年之後,公司整體經營狀況在走下坡路,根據最新披露的資料,該公司虧損7235萬,這種業績答卷的確難以吸引投資者的青睞。
最後,這種型別的公司長久盈利的保障是不斷地有新鮮網紅血液注入,押寶單一個人的結果只能是短期收益,但是從該公司所倡導的網紅孵化器的成績來看,並沒有製造出第二個具有像張大奕一樣影響力的網紅,這應該是公司未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涵上市,差不多一年前的事。當時,我就不看好這種生意模式,上市首日大跌,並不意外。
今天又花半小時瞭解了一下。再次瞭解如涵控股的生意模式,大方面看,包括培養網紅,商品營銷。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以網紅美女作為網路推銷員,透過網際網路賣貨,這點與過去電商模式不同,過去電商模式只有網頁的商品展示,而網紅經濟也是有人介紹,理論上,似乎買貨是順便的,看網紅才是主要目標,看網紅的時間,代替了逛街時間,這麼看,網紅經濟是可行的。
然而,這種網紅經濟模式有缺點,賣貨還是在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完成,想到孫悟空與五指山。既然是透過阿里巴巴旗下平臺實現賣貨,意味著缺少獨立經營的能力,話語權在阿里,這是寄人籬下,做不了主。如果阿里不讓如涵在其平臺推銷,咋整?或者,阿里要求賣貨所得絕大部分利益,咋整?這就是上市公司對下游單個經銷商高度集中依賴的風險。
透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如涵相當於一個推銷員角色,或者是推銷員培訓機構,有點像勞務派遣公司,沒有自己獨立的賣貨平臺,這點就決定了它的商業模式缺陷,可預見發展空間可能是有限的,這也是一種遺憾,因為這些原因,如涵上市當日大跌,並不被投資者看好,現在上市快一年了,股價表現也是平庸的還沒有回到上市當天的最高價。
如果如涵能脫離阿里的平臺,自立門戶,建立自己的賣貨平臺,那就是新型電商,而不是推銷員培訓機構,新型電商有顛覆性,前途更廣,推銷員培訓機構不過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