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潤德990
-
2 # 正道行2818
大秦賦不是要告訴“秦滅六國在於統一文字”這麼一個道理,如果是這樣,其統一的意義也就太膚淺了。此劇的主題是透過秦滅六國這段歷史反映消滅分封制實現郡縣制的這一過程,實現大一統天下的不易,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的歷史必然;把六國不同文字統一起來,自然也是大一統的必然。問題在表達上是不夠準確的,但意思是清楚的,就是既然統一了文字,現在還有必要必修英語嗎?
中國有自己的文字,以自己的文字交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不會有任何障礙。但中國不是獨立於世的,中國不可能實現一統世界文字的可能,中國只能與世界共存,只能面對世界通行文字並行的現實。而中英文都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尤其是發明科學概念的西方,始於科學起就伴隨著英語表述,各種科技術語、電腦程式設計等,都是以簡縮的英文字母的形式來標示,即使中國引進這些先進的科技技術,也無法以筆畫漢字取代通行於世的簡單的英語字母拼讀;因此,華人只有屈就,把自己的文字擱一邊,去學習掌握英語,也就是說有必修的必要。
中國漢字是獨立於世的唯一方塊象形文字,每個漢字都以其形蘊含著義與音,是最容易因形而生聯想的文字,字與字的任意組合構成的豐富細膩的詞彙意義極為豐富;也正是這種組合聯想,鑄造了華人的無窮智慧,形成了華人獨特的邏輯思維,華人的聰明才智強於使用拼音文字的人,華人腦子靈活與識漢字關係密切,這是不爭的事實。必修英語不意味著英語就優於漢語,也不意味漢語語言是落後的語言;對拼音語言國家的人來說,漢語是世界最難學的語言,但對生活在漢語國度的華人來說,卻易如反掌地實現心領神會。隨著中國的日益強大,讓世界都說中國話己在成為現實,漢語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裡,也在成為他們的必修語言;要了解中國,不能僅靠翻譯,只有學習漢語。所以,華人因自己的語言一樣可以引以為自豪!
-
3 # 黑黑白白非黑即白
統一文字、焚書坑儒是表象,核心是統一七國文化、意識形態,除了各有各的執政者,其他國家都趨向於一個文明,而且七國早就有文化統一之基礎,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分裂特徵:政權分而文化不分,也是中國歷史明顯不同於西方歷史之處,正因如此“天下之勢,分久必合”。
事實上中國封建王朝的朝代更迭只是換個姓氏“過家家”,只有兩不變:文明和人民。
秦始皇所做的只是用武裝力量打破政權壁壘,即:打破封建割據建立封建集權(大一統),就算不統一文字,人民之間為了方便交流也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出統一的語言文字系統。
-
4 # 風之靜閣
英語必修是陽謀,說有必要的就是從文化層次上被奴役了,而爬不起來的。英語可學,但全民必學,小學學起,那就是文化侵略。
-
5 # wzb453
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改革開放,更好的向西方學習,更好的與西方交流。這與秦統一自己的語言文字完全是兩件事情,因為並不是用英語來替代漢語。不可否認的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在近五百年裡在社會,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包括軍事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進步,所以才有西方列強這個詞,如果我們要進步必須向他們學習。作為交流的一種工具,必須先學習他們的語言,才能更好的學習他們。舉個例子,他們多少年來發表的論文,只有極少被翻譯,想看懂或引進應用就必須學會英語。只有看到各自的短長才能更好的發展好自己
-
6 # 慶魚雨有田
網上鋪天蓋地的討論大秦統一的利弊,反對者甚眾。很多人嚮往那時的百家爭鳴,孰不知,動盪和混亂,諸候國都明知禍戰不遠,卻是無可奈何,百姓不知何時就家破人亡,此時的人心無處安寧。故為己,為人,發乎言,辯其難,為蒼生計,而抒其志,而此正是天下大勢,欲變之前的預兆。看看春秋與戰國的形成與歷史,便是朝庭與豪強權臣的估息之下的此消彼長所埋下的隱患,周天子封賞諸候,卻少挾制之律法,造成一方諸候獨大,天子逐漸勢弱,此時,諸候一要保持自身福祚延綿,二要周天子做牌坊抵擋是非。那麼,利用文人造勢,為其正名,就風行一時,周禮樂崩壞,就此開始。養兵屯武,以護其利,當諸候為爭奪利益之時,出手顯示強弱就成為獲利的公平,這樣,就開始了戰國,其實,春秋與戰國就如同三國,五胡亂華,和清末軍閥割據如出一轍,是混亂,和民不聊生的起端。可悲的是,現在還有那麼多的人,以春秋戰國沾沾自喜,中華文明,何至不自省至此!若秦不統一文字,何來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文明史。
回覆列表
英語必修,也沒讓你荒廢語文吧?英語必修是因為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是為了對外交流,改革開放必須的最基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