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蚌養殖時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積太小,水質環境變化大,不穩定,影響蚌的生長。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於1米或高於5米均不宜養殖。3、水源充足,且無各種汙染,有毒物質含量不得超過漁業水質標準。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種流速不超過0.1米),對蚌的生長與珍珠的生長有利。生產實踐證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條件好的河、湖中,養殖一年可產珍珠5-8克/只,而靜水水域中養殖3年才能產珠5-8克/只。5、充足的Sunny照射,能夠直接產生熱效應,從而為育珠蚌及其餌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對珍珠的顏色及其光澤也有著直接的影響。透過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進水體的運動和熱量的傳遞。6、育珠水域土質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黃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適當淤泥。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質的分泌。8、溶氧一般夏季水體要大於5毫克/升,冬季要大於3毫克/升。9、蚌水域透明度以30釐米較好。10、蚌對水溫的最適範圍為18-28℃。11、水體中無機鹽的含量以鈣離子最重要,因為鈣是珍珠和珠蚌貝殼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鈣量在10毫克/升以上,當水體中含鈣量低時,可透過施生石灰來解決。12、氮是一切藻類生長必須的營養之素。氨氮含量高說明水體比較肥,超過2毫克/升,說明水體汙染較嚴重,對蚌的生長和成活有影響;當氨氮含量低於0.1毫克/升時,說明水質太瘦,不能滿足天然餌料增殖的需要。13、亞硝酸鹽含量應在0.01-0.1毫克/升之間。含量超過0.1毫克/升就會出現蚌珠生長緩慢或死蚌現象。14、養殖水域應無水生維管束植物,以防其與育珠蚌的餌料生物爭奪營養。對於一些敵害生物如蝦、蟹等也應及時清除。擴充套件資料:一、珍珠培育:1、選擇母貝:選擇外殼完整,無破損,殼內軟體部飽滿,無病害等健壯的珍珠貝做為育珠母貝。2、手術植核:採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將細胞小片和珠核植入到育珠母貝體內。然後將育珠貝放回水中休養。3、養殖育珠:將育珠貝裝在網籠裡,然後用繩索吊在水中進行養殖。4、開貝取珠:有核珍珠一般經過1到2年的育珠期,就可以開貝收穫珍珠了。無核珍珠一般要4到5年才能收成。二、河蚌的人工育苗技術:三、目前中國用於培育淡珍珠的貝類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1、對於大多數養蚌戶來說,一般不進行珍珠蚌的育苗工作。從產業化的發展來看,“人工育苗——手術蚌培育——育珠手術”這三個生產環節無需要專業公司來完成。2、一般養殖戶只從事珠蚌養殖。從目前的生產現狀看,大多數群眾都購買稚蚌,自己培育手術蚌,再僱人手術。所以簡單介紹一下蚌的育苗過程。3、在河蚌繁殖期到來時,一般直接從成熟的珠蚌中挑選懷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發育到鉤介幼蟲時,及時地用黃顙魚採集(寄苗)。4、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鉤介幼蟲的小魚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過快。每天要給寄苗魚投餵餌料,讓其正常生長,在水溫30℃以上,鉤介幼蟲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則需7-9天。5、寄生在魚體上的鉤介幼蟲,脫落後即開始營自由生活,稱為稚蚌,這個過程叫脫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淺水池中進行流水培育直到1釐米左右的幼蚌。生產流程是:懷卵雌蚌→鉤介幼蟲→用黃顙魚寄苗→稚蚌培育→幼蚌。6、從幼蚌培育到手術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養蚌戶在生產中廣泛採用大水面小網箱培育手術蚌的方法,效果相當明顯。將1釐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釐米左右的手術蚌,時間縮短到3個月左右。這項改革使當年繁苗、當年手術育珠有了可能。7、這種木框小網箱一般規格為(40-45)釐米×(40-60)釐米×10釐米,用杉木(或毛竹)條釘制,杉木條規格一般在(1.5-2)釐米×(3-4)釐米。8、木框釘好後用2釐米網目的網片封閉,上部留縫合口。網箱底部用塑膠薄膜墊底,以放置肥泥。每隻網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為宜,這樣在當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術蚌。9、培育水體面積應在10畝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應根據水體環境(新塘或老塘)、魚類放養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鰱50-200尾/畝),先施基肥,培肥水質。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黃綠色,透明度30-40釐米。10、稚蚌在3釐米前,水質不能過肥,否則稍高的氨、亞硝酸根離子濃度就會抑制其生長。
1、河蚌養殖時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積太小,水質環境變化大,不穩定,影響蚌的生長。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於1米或高於5米均不宜養殖。3、水源充足,且無各種汙染,有毒物質含量不得超過漁業水質標準。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種流速不超過0.1米),對蚌的生長與珍珠的生長有利。生產實踐證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條件好的河、湖中,養殖一年可產珍珠5-8克/只,而靜水水域中養殖3年才能產珠5-8克/只。5、充足的Sunny照射,能夠直接產生熱效應,從而為育珠蚌及其餌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對珍珠的顏色及其光澤也有著直接的影響。透過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進水體的運動和熱量的傳遞。6、育珠水域土質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黃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適當淤泥。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長和珍珠質的分泌。8、溶氧一般夏季水體要大於5毫克/升,冬季要大於3毫克/升。9、蚌水域透明度以30釐米較好。10、蚌對水溫的最適範圍為18-28℃。11、水體中無機鹽的含量以鈣離子最重要,因為鈣是珍珠和珠蚌貝殼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鈣量在10毫克/升以上,當水體中含鈣量低時,可透過施生石灰來解決。12、氮是一切藻類生長必須的營養之素。氨氮含量高說明水體比較肥,超過2毫克/升,說明水體汙染較嚴重,對蚌的生長和成活有影響;當氨氮含量低於0.1毫克/升時,說明水質太瘦,不能滿足天然餌料增殖的需要。13、亞硝酸鹽含量應在0.01-0.1毫克/升之間。含量超過0.1毫克/升就會出現蚌珠生長緩慢或死蚌現象。14、養殖水域應無水生維管束植物,以防其與育珠蚌的餌料生物爭奪營養。對於一些敵害生物如蝦、蟹等也應及時清除。擴充套件資料:一、珍珠培育:1、選擇母貝:選擇外殼完整,無破損,殼內軟體部飽滿,無病害等健壯的珍珠貝做為育珠母貝。2、手術植核:採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將細胞小片和珠核植入到育珠母貝體內。然後將育珠貝放回水中休養。3、養殖育珠:將育珠貝裝在網籠裡,然後用繩索吊在水中進行養殖。4、開貝取珠:有核珍珠一般經過1到2年的育珠期,就可以開貝收穫珍珠了。無核珍珠一般要4到5年才能收成。二、河蚌的人工育苗技術:三、目前中國用於培育淡珍珠的貝類最主要的是三角帆蚌。1、對於大多數養蚌戶來說,一般不進行珍珠蚌的育苗工作。從產業化的發展來看,“人工育苗——手術蚌培育——育珠手術”這三個生產環節無需要專業公司來完成。2、一般養殖戶只從事珠蚌養殖。從目前的生產現狀看,大多數群眾都購買稚蚌,自己培育手術蚌,再僱人手術。所以簡單介紹一下蚌的育苗過程。3、在河蚌繁殖期到來時,一般直接從成熟的珠蚌中挑選懷卵的雌蚌,待其受精卵發育到鉤介幼蟲時,及時地用黃顙魚採集(寄苗)。4、每平方米流水育苗池可放寄生有鉤介幼蟲的小魚20-30尾。育苗池要掌握一定的水流量,但流量不可過快。每天要給寄苗魚投餵餌料,讓其正常生長,在水溫30℃以上,鉤介幼蟲只需4-7天便可成熟,25-30℃則需7-9天。5、寄生在魚體上的鉤介幼蟲,脫落後即開始營自由生活,稱為稚蚌,這個過程叫脫苗。稚蚌(1-2毫米)在育苗棚的淺水池中進行流水培育直到1釐米左右的幼蚌。生產流程是:懷卵雌蚌→鉤介幼蟲→用黃顙魚寄苗→稚蚌培育→幼蚌。6、從幼蚌培育到手術蚌有很多方法,但浙江的養蚌戶在生產中廣泛採用大水面小網箱培育手術蚌的方法,效果相當明顯。將1釐米的幼蚌直接培育到8釐米左右的手術蚌,時間縮短到3個月左右。這項改革使當年繁苗、當年手術育珠有了可能。7、這種木框小網箱一般規格為(40-45)釐米×(40-60)釐米×10釐米,用杉木(或毛竹)條釘制,杉木條規格一般在(1.5-2)釐米×(3-4)釐米。8、木框釘好後用2釐米網目的網片封閉,上部留縫合口。網箱底部用塑膠薄膜墊底,以放置肥泥。每隻網相投放幼蚌150-200只左右為宜,這樣在當年入秋有望60%以上幼蚌培育成手術蚌。9、培育水體面積應在10畝以上,水位1.5-2.5米。稚蚌入箱前3-5天,應根據水體環境(新塘或老塘)、魚類放養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鰱50-200尾/畝),先施基肥,培肥水質。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黃綠色,透明度30-40釐米。10、稚蚌在3釐米前,水質不能過肥,否則稍高的氨、亞硝酸根離子濃度就會抑制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