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
2 # A名字都被起完了1
俗語。詞義等同於痴頭怪腦,愚昧無知。是滬語中使用率最高的詞之一。俗語出典釋法不一。有人認為是英語hysteria(歇斯底里,即癔病)的“洋涇浜語”,但癔病的一般症狀表現為瘋狂急躁,語言含糊不清,與其有很大差別,所以大多數人否認這個來源。據1922年般《上海指南,滬蘇方言紀要》中釋痴字共十三畫,故滬人以“十三點”隱指痴顯然這一解釋比較符合。滬語“十三點”主要用於指女性的痴頭怪腦,愚昧無知,如痴情、痴心、痴呆等,而該詞也多出自婦女之口,男子較少使用該詞。由於“十三點”來自“痴”的十三筆,以後又派生出許多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詞,如“B拆開”、“電話聽筒”(舊電話聽筒中設13個小孔)等。。“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鍾”,原來舊時的時鐘,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是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響,難道有十三點?當然是出了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癲癲地!所以,"十三點"就是代表人的性格"癲癲地"
十三點的由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1、“十三點”來源於賭具牌九中的“么五”、“么六”兩張牌。這兩張牌都是“短對”,碰在一起不配對,暗指人的言行“不對”。六和七加起來是十三,還可成為一句歇後語,如“他這個人有點么五麼六”,故意把“十三點”這個不入耳的話“歇”去。2、“十三點”是上海市井俚語,因為解放之後大量上海人南移,才變成趣怪廣州話。“十三點”初時意謂“敲亂鍾”,原來舊時的時鐘,每逢一小時便報時一次,例如下午四時,鐘擺便會敲響四下,五點敲五下,至多系十二點,也不過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響,唔通有十三點不咩?當然系出咗問題,正如俗語所講癲癲地!所以,“十三點”就係代表人既性格“癲癲地”。3、譏諷梁山伯是“十三點”上海灘上對“十三點”另有一種“戲說”性的解釋。《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十八相送”一折戲中,祝向梁反覆借景喻情,暗送秋波,幾次三番向梁表露求愛之情,可梁竟傻乎乎的無動於衷。這是劇作者的藝術手法,故意為後來的悲劇所作的鋪墊和伏筆。上海人口中的梁山伯與“兩三八”諧音,這三個數相加是十三,譏諷梁山伯是“十三點”、“儂真是梁山伯,伊主動對儂有意思,儂還格能戇搭搭!” 梁山伯身邊的書童四九名字加起來也恰好是十三。擴充套件資料:“十三點”意思詳解:十三點:吳語詞彙,有取笑、嗔怪的涵義。意思是痴頭怪腦或者傻的可愛,用以形容那些輕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吳語區常以“十三點”隱指“痴”,除了形容人做事沒腦子或舉止輕浮,也指口無遮攔、傻得可愛的人,像趙薇扮演的“還珠格格”恐怕是最標準的“十三點”了。但是,當這個詞在異性間跳出來時,,的意思就變得曖昧起來,表面上是罵人痴頭怪腦,實際上卻不是真的怪罪,而是“嗔怪”,也就是說不是魯智深打鎮關西的“殺博博”一拳頭,而是王熙鳳扇璉二爺的嗲溜溜一記耳光。所以,“十三點”多半出自女人之口,罵的時候往往女人臉上笑眯眯,眼裡泛著“儂哪能箇能介個啦”的挑逗光芒,被罵的男人也常常骨頭更輕。比如有一位四十好幾的彪形大漢,在大庭廣眾與老婆卿卿我我,並喜老婆喚自己為“囡囡”,這樣的男人誰見了都忍不住在心裡送他“十三點”,但是他老婆當面拋一句“十三點”就好像當眾給他發一張獎狀一樣,頓時立刻他臉上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