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鄉村小溫
-
2 # 農村雨哥
馬鈴薯的蟲害主要有蚜蟲、螻蛄、金龜子、28星瓢蟲等害蟲。集中暴發時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產量及商品品質,為此,透過多年馬鈴薯脫毒種薯的繁育及推廣,結合實踐經驗,總結出了馬鈴薯主要蟲害有效的防治方法。
1.蚜蟲
1.1.危害症狀
馬鈴薯的主要有桃蚜、蘿蔔蚜、甘藍蚜等,主要危害馬鈴薯的嫩葉及花蕾,蚜蟲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葉片內養分,在馬鈴薯生長期,蚜蟲常聚集在嫩葉背面及花蕾上吸取汁液,從而造成馬鈴薯葉片變形、失水、皺縮,使頂部幼芽和分枝生長受到嚴重限制。蚜蟲可以進行孤雌繁殖,繁殖速度快,從轉移到第二寄主馬鈴薯等作物植株後,每年可繁殖15代左右,一般在3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向馬鈴薯遷飛,溫度在23~27℃時發育快,蚜蟲數量增多,危害加大,溫度低於60C或高於300C時蚜蟲數量會減少,危害程度相對下降。
1.2.蚜蟲的防治方法
一是藥劑防治,用70%的滅蚜松,220克/畝,在播種時撒於種薯周邊。發現蟲害時,可用30~50克/畝的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00~2000倍液,或者10~15克/畝的25%的敵殺死吡蟲啉可溼性粉劑4000~5000倍液,或者20%速滅丁乳油2000倍液噴霧。二是藥劑伴種,按100公斤種薯用35克的70%可殺得溼性伴種劑,防治效果達80%以上。三是避蚜防治,在海拔高冷涼區或風大蚜蟲不易降落的地區生產種薯,減少薯田周邊的其它寄主植物,或根據蚜蟲的遷飛規律,採取早播、錯期播種、薯塊早收等和躲過蚜蟲的高峰期。
2.螻蛄
2.1.危害症狀
螻蛄又叫拉蛄、土狗子,是一種雜食性害蟲。以成蟲和幼蟲在土中咬食馬鈴薯幼根和嫩莖,使幼苗死亡,或者咬食芽塊,使芽子不能生長,造成缺苗斷壟。成蟲在表土穿行時形成隧道,使苗和土壤分離,導致幼苗因失水乾枯而死,秋季咬食塊莖,形成孔洞,造成腐爛,嚴重影響馬鈴薯產量和質量。該蟲晝伏夜出,成蟲或幼蟲在60cm以下土層越冬,春天地溫上升後,下到10 觀的耕作層危害作物,有明顯的趨光、趨香、趨溼性,氣溫在15~27℃,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夜間9~11時最活躍,危害最大,低於12℃則停止活動。
2.螻蛄的防治方法
一加強管理,精耕細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二是在水澆地實行水旱輪作,可降低其危害性。三是毒餌誘殺,用5公斤麥炒香後加90%顆粒敵百蟲10倍液,製成毒餌每畝施6~10公斤,在傍晚撒在田間進行誘殺,或用5%的辛硫磷顆粒劑1~1.5公斤撒於播種溝內,或用80%的智謀智謀畏乳油30倍液灌洞殺蟲。
3.金龜子
3.1危害症狀
主要有馬鈴薯金龜、東北大黑金龜、銅綠金龜甲等。食性雜,以幼蟲蠐螬危害馬鈴薯地下嫩根、莖、塊莖,進行咬食和鑽蛀,造成幼苗死亡或發育不良。幼薯被咬食成空洞後,影響商品性,並容易引起腐爛。成蟲還會飛到植株上咬食葉片,成蟲有假死性和趨光性,對黑光燈趨性最強。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的趨向性,喜食腐敗熟的有機肥。幼蟲蠐螬始終在地下活動,一般當10cm土溫達到50C便移到地表活動,160C時最活躍,高於230C時潛入深層,含水量15~20%的溼潤土壤有利於活動,過幹過溼會阻礙其繁殖和活動。
3.2金龜子的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防治,對於危害嚴重的地塊,在晚秋或初冬進行深翻土地,將越冬蠐螬翻譯出凍死,或被天敵吃掉,以此減輕來年的危害,一般可降低蟲草源的20%,避免使用未經腐熟的雞糞、牛糞等有機肥。合理輪作倒茬,不以蠐螬危害嚴重的豆科作物為前茬。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殺成蟲,在苗期發現危害,及時捕殺幼蟲,並在不影響馬鈴薯正常生長的前提下,適當加大灌溉次數,提高土壤含量水量,降低其危害性。二是採用燈光誘殺,在成蟲盛發期,每畝用40瓦黑光燈1盞,距地面30cm,燈下放一盛水盆,並加入少量煤油,晚間開燈誘殺成蟲入水淹死。三是藥劑防治,播種時,用90%敵百蟲按每畝100~150克藥量,加入少量水稀釋後,伴細土20公斤左右製成毒土,均勻撒在播種溝內,上覆一層薄土防止燒壞種薯,以此殺滅幼蟲。在蠐螬危害較重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克左右,殺死根邊幼蟲,在成蟲盛會發期,用90%敵百蟲800~1200倍液噴霧,殺死成蟲。
4.二十八星瓢蟲
4.1危害症狀
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害蟲,成蟲為兩翅紅褐色帶黑點的甲蟲。每年可繁殖2~3代,成蟲在草叢、石縫、土塊下越冬,3月份後天氣轉暖飛出活動,6月份在馬鈴薯植株背面產卵,每次產卵10~20粒,產卵期1~2個月,孵化的幼蟲1周後可變成成蟲。以成蟲、幼蟲取食葉肉、果實和嫩莖,被害葉片僅留網狀上表皮,後變褐枯黃,危害嚴重時導致葉片枯萎良盡全葉,全田薯苗乾枯,幼蟲危害大於成蟲,一般減產20%左右,嚴重時右減產50%。
4.2防治方法
一是消滅越冬成蟲、摘除蟲卵。馬鈴薯收穫後集中消除田間枯枝雜草,捕殺越冬成蟲,消滅蟲源,生長期間摘除有蟲卵的葉片集中銷燬,控制繁殖率。二是藥劑防治,用50%的敵敵畏乳油500倍液噴殺,防治效果可達95%以上,或用60%的敵百蟲500—800倍液噴殺,或用5%來福靈等菊酯類藥物,每畝用藥50亳加水50公斤進行田間噴霧,每10天噴藥1次,在植株生長期連續噴殺3次,可完全控制其危害。噴藥時噴嘴應向上噴霧,從下部葉背到上面全部噴到,以便把孵化的幼蟲全部殺死。
-
3 # 新農人視界
6.6%高效氯氟氰菊酯+26.4%吡蟲啉~勁勇
聯苯菊酯+吡蟲啉
阿維—吡蟲啉
溴氰菊酯+噻蟲嗪
高效氯氟氰菊酯+蝨蟎脲
都可以 ,菊酯類配合內吸性藥劑都可以很好防治
-
4 # 悠然見東山
馬鈴薯上的蚜蟲種類很多,主要是桃蚜,蘿蔔蚜等,它的繁殖力太強,不幾天的時間就會佈滿葉片,使葉片嚴重失水和營養不良,造成葉片捲曲發黃,不但影響產量,還會傳播病毒,馬鈴薯一旦感染病毒病,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一定要防治好馬鈴薯的蚜蟲。
對於馬鈴薯蚜蟲的防治,可以利用自然條件來防治,可以利用栽培方法來防治,但最多采用的是藥物防治的方法,重點介紹一下藥物防治馬鈴薯蚜蟲。
在馬鈴薯上傳播病毒病的主要是有翅蚜蟲,用化學藥品要重點防治此類蚜蟲。
此外,無翅蚜蟲由於其爬遷距離不足2米,化學防治可以用10%的吡蟲啉乳油4000倍液,或者是5%的吡蟲啉乳油2000倍液,或者是50%的抗蚜威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者是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者是20%的氰戊菊酯3000–4000倍液,或者是10%的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或者是啶蟲脒,螺蟲乙酯等。以上藥劑要交替使用,避免蚜蟲產生抗性。
總之,防治馬鈴薯的蚜蟲,無論你使用何種藥劑,都應該本著提早防治的原則。
回覆列表
危害馬鈴薯的蚜蟲主要是桃蚜,分類上屬同翅目、蚜總科、蚜科。雜食性,寄主多,越冬寄主多為薔薇科木本植物如桃、李、梅、杏、櫻桃等,夏寄主多為草本植物,如豆科、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蔬菜外,還包括許多一二年生草本觀賞植物,特別是溫室花卉。
蚜蟲對馬鈴薯的危害特點幼嫩的葉片和花蕾都是蚜蟲密集為害的部位。在馬鈴薯生長期蚜蟲常以成若蟲群集葉背吸汁危害,造成葉片變形、皺縮,使頂部幼芽和分枝生長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桃蚜還是傳播病毒的主要害蟲,對種薯生產常造成威脅。據報道,該蟲可傳播植物病毒病多達100種以上。
馬鈴薯蚜蟲的特徵有翅胎生雌蚜體約2毫米,頭部黑色,額瘤顯著,並向內傾斜,複眼赤褐色。胸部黑色,腹部綠色、黃綠色或赤褐色。背面有淡黑色斑紋。腹管長圓筒形,端部色深,中、後部膨大,末端有明顯的縊縮。尾片圓錐形,近端部縊縮,有側毛3對。無翅胎生雌蚜體長約2毫米,全體綠色,或櫻紅色,額瘤、腹管及尾片同有翅胎生雌蚜。卵,橢圓形,長0.5~0.7毫米,初為橙黃色,後變成漆黑色而有光澤。
馬鈴薯蚜蟲的防治方法1. 剷除田間、地邊雜草,有助於切斷蚜蟲中間寄主和棲息場所,消滅部分蚜蟲。
2. 加強測報,抓住田間蚜蟲點片發生階段及時施藥,藥劑可選用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5%啶蟲脒800倍液,或2.5%氟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
3. 黃板誘殺有翅蚜。在有翅蚜向薯田遷飛時,田間插上塗有黏膠的黃板誘殺有翅蚜,或在田間插竿拉掛銀灰色反光膜條驅避蚜蟲。
4. 生產種薯採取高海拔冷涼地區作基地,或風大蚜蟲不易降落的地點種植馬鈴薯,以防蚜蟲傳毒。
以上講了馬鈴薯蚜蟲的危害特點,蚜蟲的特徵以及防治方法。蚜蟲危害較大,馬鈴薯種植戶要注意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