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透世穿塵能洞天
-
2 # 圖說事兒
在老早以前的城鄉,以前賣豆腐的不敲梆子,都是用嘴吃喝:“賣豆腐!”現在賣豆腐的為什麼都敲梆子呢?
相傳在清朝咸豐年間,易州有個州官姓竇名福。按當時的規定,縣太爺的名字只有自己的父母能叫,其他人是絕對不許叫的。如果其他人叫了縣太爺的姓名,那就是冒犯了清朝的戒律,要打四十大板。
一天,一個不知道州官姓名的農民進城賣豆腐,當他走到衙門口吆喝“賣豆腐”時,被把門的差役聽到了,當即被抓進了公堂。州官竇福把驚堂木一拍:“堂下跪的什麼人?”“回老爺的話,我是賣豆腐的。”州官竇福把臉一沉怒氣衝衝地說:“大膽的奴才,你賣什麼不行,卻偏偏賣我。拉下去,給我重打四十大板!”
差役們按著州官的旨意,將賣豆腐的農民重打了四十大板,直打得這個農民皮開肉綻。打完之後,推出了公堂。賣豆腐的農民回到家裡,把捱打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家裡人。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迅速傳遍了易縣城鄉。從此,賣豆腐的人們就再不敢用嘴吆喝“賣豆腐”了,便找木匠用棗木、桑木、桃木、槐木等硬木鑿梆子,用敲梆子的聲音代替了吆喝。這就是賣豆腐敲梆子的由來。
從關雲長賣豆腐說起,想當初美髯公當兵不遂,幹起了賣豆腐(後來也賣別的)的生意,本來生意很好,一富家小姐看上了關公,但因關公貧寒,富家女的家裡不同意,關公也是對小姐一見鍾情,偷偷的與小姐定下了約會訊號,就是準備了一個木槌,當小姐聽到梆梆聲時就下來與關雲長幽會,但事與願違,富家女的老爸知道了此事,每當屋外響起梆梆聲,就吩咐家奴出去纏住賣豆腐的,將關公的豆腐全部買盡,使得關公沒有呆在屋外的理由了,也就斷絕了小姐的念頭,但關公的豆腐卻是一天比一天賣得快,後來,當關羽棄商從戎時,(出了名後)後來做豆腐的人為紀念關雲長賣豆腐,就興起了使用敲木頭來招攬生意。 發展都現在有用哨子的,有用撥浪鼓的,也有用木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