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籍與歷史

    晉國,因為吳國一開始地處偏僻軍事,經濟都十分不發達周圍又有楚國這樣的大國壓制著根本沒有發展前途。後來晉國為了對付楚國派遣一個楚國逃人到吳國去教他們如何耕種發展經濟,以及一些軍事方面的技巧提升吳國軍隊的戰鬥力。吳國才逐漸有能力與楚國進行對抗。

  • 2 # 識小錄

    大概是晉國。

    吳國的祖先是吳太伯,也就是文王父親的哥哥。他主動退位讓賢,跑到了荊蠻之地。從吳太伯傳下來,到了武王克商,大封諸侯,吳太伯的後代就分成了兩系,一系是虞國,在春秋時被晉獻公滅掉;一系就是在今江浙一帶的吳國,這個地方被當時視為蠻夷之地。一直傳到春秋中期的吳王壽夢時,吳國逐漸強大起來,《史記·吳太伯世家》說“蠻夷之吳興”。

    據《左傳》和《史記》的記載,在吳國興起的過程中,起到關鍵性作用的人物是申公巫臣。《左傳》成公七年載:

    《春秋左氏傳.成公七年》楚圍宋之役,師還,子重請取於申、呂以為賞田,王許之。申公巫臣曰:“不可。此申、呂所以邑也,是以為賦,以御北方。若取之,是無申、呂也。晉、鄭必至於漢。”王乃止。子重是以怨巫臣。子反欲取夏姬,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子反亦怨之。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殺巫臣之族子閻、子蕩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子重取子閻之室,使沈尹與王子罷分子蕩之室,子反取黑要與清尹之室。巫臣自晉遺二子書,曰:“爾以讒慝貪婪事君,而多殺不辜。餘必使爾罷於奔命以死。”巫臣請使於吳,晉侯許之。吳子壽夢說之。乃通吳於晉。以兩之一卒適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御,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於吳。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於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於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於上國。

    申公巫臣本是申地的令尹,為楚國大夫,但因與子重和子反結怨而出逃到晉國,後族人被子重和子反屠戮殆盡,因此申公巫臣想要實施報復,欲讓二子“疲於奔命以死”。巫臣逃到晉國之後,便請求出使吳國。他在吳國教他們射御和用戰車,最重要的是“教之叛楚”,對吳國軍事發展所起的作用,大概是相當大的。

    當時的晉國與楚國的爭霸戰爭已經膠著了上百年的時間。楚國不斷北上,夾在晉楚兩國中間的陳、鄭、宋等國苦不堪言,經常成為兩個超級大國角力的戰場。與此同時,楚國亦不斷向東討伐吳國。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晉吳兩國聯合起來攻打楚國,使其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亦是必然之策,也因此,晉國國君才會促成巫臣這次出使。

    所以如果非要選一個對引導吳國走上昌盛之路的諸侯國的話,應該是晉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歌行,作者,賞析,主旨,單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