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遊記》裡,唐僧去西天取經,唐太宗舉爵賜酒餞行,唐僧謝恩接酒,但不敢飲:“陛下,酒乃僧家第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唐太宗說:“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唐僧“不敢不受”。
素酒,是什麼酒?有的人說素酒就是葡萄酒。《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唐僧被老鼠精強逼成親。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盃,滿斟美酒,遞與唐僧,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請一杯交歡酒兒。”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澆奠,心中暗祝道:“護法諸天、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弟子陳玄奘,自離東土,蒙觀世音菩薩差遣列位眾神暗中保護,拜雷音見佛求經,今在途中,被妖精拿住,強逼成親,將這一杯酒遞與我吃。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強吃了,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墮輪迴之苦!”孫大聖,他卻變得輕巧,在耳根後,若象一個耳報,但他說話,惟三藏聽見,別人不聞。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
所以葡萄做的酒,可以是素酒,也可以是葷酒。
在聊閒話題(一)《吃植物菜就是吃“素”嗎,那你就錯了》提到過,食物的“葷”“素”屬性,與食物的來源於“植物”、“動物”性無關,判別的標準有2條,是否發散了人體正氣,不影響心性的修為,不利於收斂潛藏元氣;是否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轉。不影響心性的、不阻滯氣機的,就是“素”;反之,就是“葷”。同樣的,判別酒的“葷”“素”屬性,也不在於制酒的原料,而是制酒的工藝,以及製出來的酒的性質。
《周禮·天官·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
事酒:有事而飲也,是隨釀隨吃的醪醴(láo lǐ)酒。幾天就可以釀好,帶有酒糟,醪醴酒是給辦事的人飲用的。現在廣西的農村辦喜事,還經常做這樣的糯米甜酒(醪醴),用來招待辦事的人,也可以做為一種彩頭招待賓客。
昔酒:這種酒是招待賓客,或平時無事時自飲的。是醪醴酒經壓濾後,是過靜止一週後,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濁部分,因為是乳白色的,所以稱為白酒;而抽出的上清部份,稱為清酒。將白酒灌入酒甕,然後用黏土密封甕口,置於甑中,然後用80~90℃的溫度煮酒,最後存放待飲。這種酒沒有米渣,比事酒更加清醇。《金匱要略》裡有瓜蔞桂枝半夏湯,瓜蔞桂枝白酒湯,用的就是這種白酒。所以,古代的“白酒”和現代的蒸餾白酒,完全是2種不同屬性的酒。
清酒:清酒,與濁酒相對,只取上清部份,放到罈子裡密封儲存,經過半年、一年或幾年時間的醇化,性質更加清醇,能讓人體的氣機通暢條達,不會破壞修行之人的正氣,也不會阻滯人體的氣機,而且是陳得越久就越醇。古人認為這種酒,可以上升通達天上的神仙和祖先。所以,清酒是祭祀天地和祖先之酒。
從《周禮》三類酒的分類,以及這三類酒的特性,很明顯就能看出來,清酒就是“素酒”,如果是經過陳年存放的,更具土之藏性的醇香。東漢時期張仲景的《傷寒論》第177條治療心臟疾病的“炙甘草湯主之”,在煮藥時,是這樣要求的:“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就是取清酒的通暢條達氣機之性,又不會破壞人的正氣和心性。所以,在生病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煮藥來吃。
由於平時喝的酒,一般都是事酒或者是白酒,相對於清酒而稱為濁酒,最易生溼,易阻滯氣機,更易亂人心性。蒸餾酒太過於燥烈,容易使人縱情、動氣、耗氣,所以濁酒、蒸餾酒都是葷酒。而清酒是素酒,所以唐僧說:是素酒,還能見佛成功。而孫悟空還爆他的料:“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這種葡萄做的素酒,就是用清酒的工藝,使作葡萄為原料製作出來的清酒。現代市場上的葡萄酒,因為經過的蒸餾,屬於蒸餾酒範圍,本質上是葷酒。
現代的日本清酒,用糧為稻穀除雜、加工成大米後,再用機械法磨去大米表面的糊份層,一般精米率都要達到65-75%,這種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純”,是為了去除大米對以後釀造不利的因素,但同時也失去了大米表層所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經過制曲、制酒母、最後釀造等工序,透過並行複合發酵,釀造出酒精度達18%左右的酒醪。之後加入石灰使其沉澱,經過壓榨就成製得清酒的原酒。在完成壓榨過濾,以及煎酒後,還要進行活性炭脫色、脫臭,以提高酒體的潔白透明與口感清醇。還因品種、品牌與沿襲工藝在酒體中填加特定比例的脫臭酒精或植物浸提物,以構成酒體特殊風味。日本清酒只是清淨無雜質的較低濃度酒精+植物浸提物,有清酒之名,而無清酒之實,本質上是葷酒。
市場上的黃酒,是一種以糯稻米為原料釀製成的黃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於20%。製作工藝流程:將稻米煮熟後加麥曲(曲)和酵母,經過前發酵、後發酵兩道發酵工序後,透過壓榨製成成品,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可呈現出不同的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由於沒有經過抽出上清部份,故仍屬濁酒範疇。如是質量上乘的紹興的陳年花雕酒、廣西東蘭縣的陳年墨米酒,由於陳年很長,因而具有土之藏性,可以看做素酒。
現在也有些蒸餾酒經過了陳年存放再投放市場的,如更長時間的陳年茅臺酒、更長時間的陳年葡萄酒等,這些酒可以稱為“半葷半素酒”。
國內市場上也有以“清酒”為品名的酒,雖然用的是傳統的黃酒制酒工藝,卻摻和了日本清酒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純”,使這類酒失去了大米表層所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為了提高產量,壓榨過濾也不到位,甚至沒有物理靜置提純環節,陳年時間更是不夠,所以這類酒,本質上是失去了大部分營養物質、低酒精度的甜濁酒,也是葷酒。
———————————————————————————————————
《西遊記》裡,唐僧去西天取經,唐太宗舉爵賜酒餞行,唐僧謝恩接酒,但不敢飲:“陛下,酒乃僧家第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唐太宗說:“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唐僧“不敢不受”。
素酒,是什麼酒?有的人說素酒就是葡萄酒。《西遊記》第八十二回,唐僧被老鼠精強逼成親。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盃,滿斟美酒,遞與唐僧,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請一杯交歡酒兒。”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望空澆奠,心中暗祝道:“護法諸天、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弟子陳玄奘,自離東土,蒙觀世音菩薩差遣列位眾神暗中保護,拜雷音見佛求經,今在途中,被妖精拿住,強逼成親,將這一杯酒遞與我吃。此酒果是素酒,弟子勉強吃了,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破了弟子之戒,永墮輪迴之苦!”孫大聖,他卻變得輕巧,在耳根後,若象一個耳報,但他說話,惟三藏聽見,別人不聞。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
所以葡萄做的酒,可以是素酒,也可以是葷酒。
在聊閒話題(一)《吃植物菜就是吃“素”嗎,那你就錯了》提到過,食物的“葷”“素”屬性,與食物的來源於“植物”、“動物”性無關,判別的標準有2條,是否發散了人體正氣,不影響心性的修為,不利於收斂潛藏元氣;是否阻滯人體氣機的運轉。不影響心性的、不阻滯氣機的,就是“素”;反之,就是“葷”。同樣的,判別酒的“葷”“素”屬性,也不在於制酒的原料,而是制酒的工藝,以及製出來的酒的性質。
《周禮·天官·酒正》記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
事酒:有事而飲也,是隨釀隨吃的醪醴(láo lǐ)酒。幾天就可以釀好,帶有酒糟,醪醴酒是給辦事的人飲用的。現在廣西的農村辦喜事,還經常做這樣的糯米甜酒(醪醴),用來招待辦事的人,也可以做為一種彩頭招待賓客。
昔酒:這種酒是招待賓客,或平時無事時自飲的。是醪醴酒經壓濾後,是過靜止一週後,抽出上清部分,其留下的白濁部分,因為是乳白色的,所以稱為白酒;而抽出的上清部份,稱為清酒。將白酒灌入酒甕,然後用黏土密封甕口,置於甑中,然後用80~90℃的溫度煮酒,最後存放待飲。這種酒沒有米渣,比事酒更加清醇。《金匱要略》裡有瓜蔞桂枝半夏湯,瓜蔞桂枝白酒湯,用的就是這種白酒。所以,古代的“白酒”和現代的蒸餾白酒,完全是2種不同屬性的酒。
清酒:清酒,與濁酒相對,只取上清部份,放到罈子裡密封儲存,經過半年、一年或幾年時間的醇化,性質更加清醇,能讓人體的氣機通暢條達,不會破壞修行之人的正氣,也不會阻滯人體的氣機,而且是陳得越久就越醇。古人認為這種酒,可以上升通達天上的神仙和祖先。所以,清酒是祭祀天地和祖先之酒。
從《周禮》三類酒的分類,以及這三類酒的特性,很明顯就能看出來,清酒就是“素酒”,如果是經過陳年存放的,更具土之藏性的醇香。東漢時期張仲景的《傷寒論》第177條治療心臟疾病的“炙甘草湯主之”,在煮藥時,是這樣要求的:“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就是取清酒的通暢條達氣機之性,又不會破壞人的正氣和心性。所以,在生病的時候,還可以用來煮藥來吃。
由於平時喝的酒,一般都是事酒或者是白酒,相對於清酒而稱為濁酒,最易生溼,易阻滯氣機,更易亂人心性。蒸餾酒太過於燥烈,容易使人縱情、動氣、耗氣,所以濁酒、蒸餾酒都是葷酒。而清酒是素酒,所以唐僧說:是素酒,還能見佛成功。而孫悟空還爆他的料:“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這種葡萄做的素酒,就是用清酒的工藝,使作葡萄為原料製作出來的清酒。現代市場上的葡萄酒,因為經過的蒸餾,屬於蒸餾酒範圍,本質上是葷酒。
現代的日本清酒,用糧為稻穀除雜、加工成大米後,再用機械法磨去大米表面的糊份層,一般精米率都要達到65-75%,這種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純”,是為了去除大米對以後釀造不利的因素,但同時也失去了大米表層所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經過制曲、制酒母、最後釀造等工序,透過並行複合發酵,釀造出酒精度達18%左右的酒醪。之後加入石灰使其沉澱,經過壓榨就成製得清酒的原酒。在完成壓榨過濾,以及煎酒後,還要進行活性炭脫色、脫臭,以提高酒體的潔白透明與口感清醇。還因品種、品牌與沿襲工藝在酒體中填加特定比例的脫臭酒精或植物浸提物,以構成酒體特殊風味。日本清酒只是清淨無雜質的較低濃度酒精+植物浸提物,有清酒之名,而無清酒之實,本質上是葷酒。
市場上的黃酒,是一種以糯稻米為原料釀製成的黃酒。黃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低於20%。製作工藝流程:將稻米煮熟後加麥曲(曲)和酵母,經過前發酵、後發酵兩道發酵工序後,透過壓榨製成成品,不同種類的黃酒顏色可呈現出不同的米色、黃褐色或紅棕色,由於沒有經過抽出上清部份,故仍屬濁酒範疇。如是質量上乘的紹興的陳年花雕酒、廣西東蘭縣的陳年墨米酒,由於陳年很長,因而具有土之藏性,可以看做素酒。
現在也有些蒸餾酒經過了陳年存放再投放市場的,如更長時間的陳年茅臺酒、更長時間的陳年葡萄酒等,這些酒可以稱為“半葷半素酒”。
國內市場上也有以“清酒”為品名的酒,雖然用的是傳統的黃酒制酒工藝,卻摻和了日本清酒刻意的要求原料“精”、“純”,使這類酒失去了大米表層所含豐富的營養物質;為了提高產量,壓榨過濾也不到位,甚至沒有物理靜置提純環節,陳年時間更是不夠,所以這類酒,本質上是失去了大部分營養物質、低酒精度的甜濁酒,也是葷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