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雛鳳清

    放風箏這一節主要突出的是探春遠嫁這件事,其他幾個人都是陪襯,而史湘雲早於探春嫁出去了,所以作者故意不安排她出場。按理說,依史湘雲的性情,描寫她一段放風箏的情節,最合適不過了,可作者偏不寫,就是故意避開湘雲了。

    本回是探春的壽日,又重點寫了她的“軟翅子”鳳凰風箏,是要告訴讀者探春後文代替一個“硬翅子”鳳凰出嫁。那個玲瓏喜字風箏象徵婚嫁,而且遠遠的去了,可是這時的史湘雲早已嫁給了衛若蘭,並沒有機會目送探春遠去,所以作者故意避開了她。

    其他如寶玉、黛玉、寶釵等,都是“清明涕送江邊望”的人,所以在放風箏時也就涉及了他們幾個。

  • 2 # 珍愛聊哲學

    《紅樓夢》中的第七十回有一段關於放風箏的描寫,這一回的回目叫“林黛玉重結桃花社,史湘雲偶填柳絮詞”。

    陽春時節春暖花開,賈寶玉與園內眾姐妹,在大觀園中賦詩連句,嘯詠唱和,享受春光。正當寶釵的柳絮詞寫到“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時。忽然窗外飄來一隻從天上掉下來的大蝴蝶風箏,於是大家也拿來風箏。紛紛放起了紙鳶。

    讀此章不僅能欣賞曹雪芹的如椽之筆,而且能瞭解古代的風箏文化,還能窺見曹公藉助放風箏對人物命運進行巧妙安排的提前鋪設文風。

    首先是預示寶釵美夢破碎,飛不上青天了。女孩子中第一個放風箏的是晴雯,她把寶玉的大魚風箏放走了。雖是放晦氣,但是魚兒上天,終歸是悲劇,作者藉此,也就暗示了晴雯將死。這大魚風箏又是賈寶玉的,大魚沒了,是晴雯放走的,也就暗示了晴雯第一個離開賈寶玉。

    之前,除了晴雯,賈環也放了風箏。放走的是螃蟹,這螃蟹風箏也是賈寶玉的。而螃蟹,在古代又是富貴的象徵,寓意八方招財,縱橫天下,富甲天下。賈寶玉是個富貴閒人,作為榮國府的繼承人,其確實是富貴無比。可是這富貴,卻被賈環弄沒了,可見,寶玉之悲劇也不遠了。也揭示了賈環的陰險。

    大魚沒了,螃蟹沒了,寶玉眼下只有美人,生活中,他心裡眼裡也只有美人,於是襲人也就給他送來了美人風箏。這美人,後來又被寶玉自己放走了,這又正好應了大觀園裡的眾芳流散。且這美人,又是林黛玉指點寶玉放飛起來的,它似乎就是林黛玉的象徵。林黛玉也即將離開賈寶玉。沒了姐妹們丫頭們陪伴,寶玉從此也就陷入到了憂愁傷感之中,以致最後出家。

    這時候最完美的人物薛寶琴也出來了,但是它放的卻是個大蝙蝠,在古代,它是幸福的象徵。紅樓女兒中,寶琴再完美,再幸福,但是她的這份福氣,似乎也就隨著東風遠去。因為她代表美好,也預示大觀園裡的美好也必將一去不復返了。

    薛寶釵放的是七個大雁,大雁南飛,薛寶釵本身又象徵著雪,是代表了苦寒與素淨,而之前,林黛玉又喊賈寶玉是呆雁,賈寶玉又最愛鮮豔與熱鬧,是享受慣了生活之人。他二人不合,是本性決定的。後來二人成婚,寶釵將大雁放走,可謂也是在後來放了寶玉一條生路,放愛一條生路。這一點上,寶釵也算是君子了。

    有回書寫寶玉成為呆雁,看到是薛寶釵的手臂,想到的卻是林黛玉的,這又正好合了黛玉遠去,寶玉出家了。

    黛玉放的是什麼風箏,作者沒有交代,重點描繪的是風箏如何遠去。

    ——那風箏,飄飄搖搖,只管往後退去,一時只有雞蛋大小,再展眼只剩一點黑星,最後展顏,也就不見了。

    這似乎很容易給人一種錯覺,那風箏似乎是到了天上再也不會掉下來了。像曾經,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如今淚盡人亡,該是返回仙界去了。這是作者對於林黛玉的同情吧。人間終究不曾有過林黛玉,她只是到人間走了一趟,報恩完成,也就回去了。寶玉呢,看著林黛玉的風箏遠去了,他也就把自己風箏的線剪斷,要去陪伴它,這是賈寶玉的多情與痴情。也暗示了寶玉為林黛玉懸崖撒手,最終也回到了赤瑕宮中吧。

    最有意思的當然是探春的風箏,在天上遇上了兩大促狹鬼,這三隻風箏纏在一起,且又暗示了探春的婚姻,歷來都被廣大紅迷津津樂道,是福是禍,眾說紛紜。筆者的感覺是,既然是遇上了促狹鬼,探春的婚姻,對於賈府來說,應當算是一場意外。探春的風箏被挾持而去,探春的薄命或許是因為婚姻而達到極致吧。

    值得一提的是,那天竟有兩個人不曾放風箏。第一個是李紈,她是竹籬茅舍自甘心,她不放風箏,或許是作者在暗示她藏愚守拙的本性。也符合她寡婦的身份。她雖屬薄命之人,因為她的堅守,她的一生相對來說,也算是好的了。失去了賈珠,她再也不曾失去什麼吧。

    最令人意外就是史湘雲了,一個多麼活潑的人,一個多麼愛熱鬧的人,竟然沒有出現在放風箏的人群中,她剛才不是還在與大家一起填寫柳絮詞嗎?怎麼轉眼就去躲貓貓了呢?是她不久居賈府,沒有風箏的原因嗎?

    其實,在寫柳絮詞時曹公己隱喻了湘雲的命運。湘雲填的柳絮詞是:豈是繡絨殘吐?捲起半簾香霧。纖手自拈來,空使鵑啼燕妒。且住,且住!莫放春光別去!

    全詞寫的意思是蛛網沾住飛絮,希望留住春光!引起鳥兒妒忌。此章的意象是:柳絮本就是無根無依的,永遠不由自主,只隨著風向東南西北,或零落成泥碾作塵,或飄零水面,化作無根的浮萍。迷濛莫辨,似花非花,最恨便是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我們知道,湘雲後來與官宦世家公子衛若蘭結合,新婚是美滿的,但丈夫不久病逝,湘雲年輕守寡!所以詞中開頭不承認用以寄情的柳絮是衰殘景象。對於她的幸福,有人可能會觸痛傷感,有人可能會羨慕妒忌,這也是很自然的。她父母雙亡,寄居賈府,關心她終身大事的人可能少些,她自詡“纖手自拈來”,所以在她的詞中從佔春一轉而為惜春、留春,而且情緒上是那樣地無可奈何,這正預示著她的所謂美滿婚姻也是好景不長的。同時也預示了賈、薛,王、史四大家族在這茫茫的命運面前,也不過是春之柳絮,皇權壓頂,恩寵盡失之時,哪裡還有一點點人力能為的餘地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蒲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