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小呀小蘿北

    令人不解的是,現代有越來越多人將孫權稱之為“孫十萬”。這句話本來是說,無論孫權和誰打仗,都只帶十萬兵馬。但是隨著一些讀者的不斷演繹,孫十萬卻逐漸變成了一個貶低性的說法。那麼孫權確實有這麼的不堪嗎?

    眾所周知,孫權曾帶兵十萬攻打合肥,卻在逍遙津渡口被張遼帶領了800士兵給嚇破了膽子。由此,“孫十萬”也逐漸成為了孫權的稱呼。那麼孫權真實的軍事水平,又是如何呢?答案很遺憾,孫權真的遠不及曹操和劉備。這一點,從孫權屢次進攻合肥無果便能看出。合肥是江淮一帶的咽喉重鎮。如果江東軍隊想要入主中原,則必須透過合肥,這又是江東發展的必經之路。遺憾的是,發生在三國時期的合肥之戰總共有5次,均以江東集團敗退而告終。而其中的四次,便是孫權指揮的。不妨就來看一下,這四次合肥之戰中,孫權的表現究竟如何?

    先來看一下首次合肥之戰,發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一役之後,曹操損失慘重,只留下了荊州北部一小塊地盤。在此情形之下,孫權命周瑜進攻江陵,並派張昭攻打當塗。與此同時,孫權親率江東大軍進攻合肥。而當時鎮守合肥的,乃是揚州刺史劉馥和別駕蔣濟。據《三國志·蔣濟傳》記載:“建安十三年,孫權率眾圍合肥。時大軍徵荊州,遇疾疫,唯遣將軍張喜單將千騎,過領汝南兵以解圍,頗覆疾疫。”可以看到,此時的曹操已經無能為力救援合肥,只能象徵性的派張喜帶著數千殘兵做做樣子。

    就在合肥危在旦夕的時候,蔣濟卻想出了一個主意:“濟乃密白刺史偽得喜書,雲步騎四萬已到雩婁,遣主簿迎喜。三部使齎書語城中守將,一部得入城,二部為賊所得。權信之,遽燒圍走,城用得全。”孫權的表現,確實叫人失望。他率軍打仗,竟然不知道兵不厭詐的道理。而孫權應該做的,是派人去城中探聽一下虛實,之後再作判斷,即便真有援軍,也為時未晚。

    而張遼威震逍遙津的這一戰,便是發生在第二次合肥之戰期間,為建安二十年(215年)。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這場戰爭,最終以張遼八百大破孫權。而客觀來說,孫權指揮不當,確實是這場戰爭失利的重要影響因素。“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孫權失去了戰爭先機,又未能及時鼓舞士氣,最終造成了這場戰爭的慘敗,就連他自己,也差點被張遼擒獲。此役過後,孫權稱為無數人的笑柄,而張遼則是名震江東,有了“能止小兒夜啼”的威名。

    嘉禾二年(公元233年),孫權又發動了第三次合肥之戰。此時的合肥新城,在經歷四年建造之後,終於竣工了。不久之後,孫權又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新城,而他的對手則是曹魏名將滿寵。據《三國志·滿寵傳》記載:“(滿寵)乃潛遣步騎六千,伏肥城隱處以待之。權果上岸耀兵,寵伏軍卒起擊之,斬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早在孫權進攻合肥之前,滿寵對孫權的用意便有過一番精準判斷:“權得吾移城,必於其眾中有自大之言,今大舉來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當上岸耀兵以示有餘。”在這場戰爭之前,孫權的心理便被滿寵摸了個大概。在滿寵料敵於先的情況下,孫權又如何能取勝?不久之後,孫權又令全綜攻打六安,也是未見成效。

    一年之後(即234年),蜀相諸葛亮進行第五次北伐。孫權便利用這次機會,自稱率領十萬大軍,發動了他的最後一次合肥之戰。不出意料,孫權又遭逢了打敗,就連侄子孫泰,也戰死當場。據《三國志·滿寵傳》記載:“明年,權自將號十萬,至合肥新城。寵馳往赴,募壯士數十人,折松為炬,灌以麻油,從上風放火,燒賊攻具,射殺權弟子孫泰。賊於是引退。”可以看到,孫權帶兵打仗的能力,確實是一般。(第五次合肥之戰是諸葛恪發起的,在此便不做敘述。)

    綜上所述,孫權在四次合肥之戰中的表現,確實不怎麼樣。在合肥之戰中,孫權不懂得兵不厭詐,也不能很好的把握戰機;在遭遇挫敗之時,孫權也未能調動起大軍士氣,沒做到及時止損,這些都是孫權身上的不足之處。對此,其兄孫策對他的評價,可謂是一針見血:“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

    值得肯定的是,孫權雖然軍事能力一般,但他自保防守能力卻是一流。對外,孫權先後擊敗過曹操、劉備;對此,孫權也數次平定江東士族的叛亂。從這方面考慮,孫權的綜合能力雖然不及曹劉,但也稱得上當世梟雄。

  • 2 # 落霞孤鶩i

    歷史上逍遙津一戰,孫權帶領十萬兵力想進攻合肥,在合肥主將張遼只有七八千兵力的情況下,多日未能攻下。大戰初期,張遼選了八百兵士,攻進孫權大軍,氣勢勇猛,使孫權不敢應戰。後孫權撤退時又差點命喪在此地。

    因此此戰之後孫權就被稱為“孫十萬”,相對應,張遼也被稱為“張八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野彩和家彩適合一起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