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16807372217

    1、“清明在躬,志氣如神”(這句好像在詩經和尚書中都出現過):“清明”,內心清淨,意念明慧;“躬”是身體、自身的意思;“志”是意志,“氣”是氣度,“志氣”一詞可以理解為人的精神狀態;“神”是神明之意。此句可譯為“人的內心清淨,意念明慧,意志和氣度就會有如神明”。

    2、“是故君子……不可以為偽”(《禮記·樂記·樂象篇》):“反”通“返”,這裡可以理解為“由……出發”“本著……”;“情”指人的天然性情或本性;“鄉”通“向”,“方”意指為道。此段可譯為“所以君子由人的天性出發來和諧他們的意志,廣為推行"和樂"來完成他們(對人民)的教化。樂教施行則使民眾歸向正道,由此也就可以察見君子的道德了。”

    3、“德者,性之端也……唯樂不可以為偽。 ”(《禮記·樂記·樂象篇》):“端”為“正”之義。此句可譯為“德是人性之正,樂是德之光華,金、石、絲、竹是樂的工具。詩歌抒發內心志意,歌曲吟唱心中的聲音,舞蹈表達內心的狀態。詩、歌、舞都源於人的內心,然後用樂器來伴奏。所以,情感深厚就會文采鮮明,氣度宏大就會參化神明,和順的情感累積在心中,就會有美好的神采表現出來。只有音樂才不可以偽裝出來。”

    4、“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禮記·樂記·樂化篇》):“斯須”意為須臾、片刻;“致”意為入而詳審;“子”通“慈”,意為慈愛、仁慈;“諒”是誠信之意;“鄙許”意為卑鄙奸詐;“易慢”意為輕佻怠慢;“錯”通“措”,採取措施、行動之意,可譯為付諸行動。此段大意是“君子說:禮樂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身心。能詳審地研究樂來進行道德修養,平易、正直、慈愛、誠信之心就會油然而生。有了平易、正直、慈愛、誠信之心就會快樂,快樂就會身心安寧,身心安寧就能使德行長久,德行長久就會像天一樣,像天一樣達到神明的境界。像天一樣,就能不言而取信於民;達到神明的境界,就會不怒而有威嚴。詳究樂是用來提高道德修養的。詳究禮用來端正儀表舉止就會莊重恭敬,莊重恭敬就能有威嚴。內心有片刻的不平和不愉快,卑鄙奸詐的心思就會進入;外貌有片刻的不莊重不恭敬,輕佻怠慢之心思就乘虛而入了。 所以音樂是影響人的內心世界的,禮是端正人的儀表舉止的。樂使人十分謙和,禮使人極其恭順,這樣內心謙和、外表恭順,那麼民眾看到他的神采氣色就不會與他相爭,看到他的儀態也不會萌生輕佻怠慢的念頭。……所以說,詳究禮樂的道理,並付諸於行動,天下就沒有困難的事情了。”

    5、“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此句譯為:所以樂教的施行使倫理得以彰明,使民眾耳聰目明,氣性和悅平順,社會風俗也隨之轉變,普天之下都得到安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的情緒是如何傷害到孩子情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