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欣欣向榮老阿姨
-
2 # 孺子牛31130895
個人喜好和志願或者說是人生志向不同,這個有什麼可疑問的?一流的學生自然有更遠大的志向,教師行業實現不了他的人生價值。
-
3 # 就愛搞藝術
不報師範學校,不等於不願意從教。
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有更好的選擇去教學質量“或許”更優的選擇。
現在當老師的條件越發苛刻,文憑成為重要的換卡,第一個本子的質量也尤為重要。
學校似乎更看重學生的文憑,而不取決於是否出身於師範。
這種情況下,當然更願意選擇有一定可能性更優質的教育,和更高的平臺。
-
4 # 教師邦
1.綜合性大學裡的牛逼學校,即使不是師範類,也可以畢業做老師。
2.師範類院校整體水平給考生的印象不好,數量較多的就是某某學院一類。
3.教師只是職業的一種,學生選擇的路徑很多
-
5 # 才華不減當年
為什麼師範學校對高分數的考生沒有吸引力呢?為什麼中國那些分數最高的考生們從來沒有想過要考師範院校呢?為什麼這些學習上的精英不想在未來當老師呢?為什麼中國的師範院校招到的學生成績不是最好的?這對中國未來的教育事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而且在中國,一流的學生是不報師範的,只有那些沒有希望考上好大學的學生才報.
因為,在中國,老師一般都是來自師範院校,而且中國的老師們佔中國的就業人口的很大比例,如果這一大部分人的學習素質低下,那麼會不會對中國的未來教育事業造成嚴重的危機.既然中國的一流人都不想去教育下一代,那麼還指望誰去教好中國的下一代孩子呢.
一般都是成績較差的那些學生才報師範學校的,我們學校的其他班級也一樣,為什麼?因為師範學校的分數幾乎總是最低的,而且經常招不到學生,所以這些學校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優勢.而且中國有那麼多的師範學校,到底有多少所學校能夠排進中國大學排行版的前三十名呢?看了下面的資料,我得到的答案是一所:
從2016.2017兩年中國大學總排名表中我們看到了,前二十名中,只有北京師範大學上榜,分別是15和19名.不僅如此,中國大學的排名裡面一般很少見師範學校和師範專業的排名,一般都只對理學、工學、農學、醫學、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十一個學科門類進行排名.所以中國的師範學校幾乎被拋棄了,被人遺忘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所以師範大學招的學生是素質很底的,水平很低的,對中國未來教育的影響也是致命的!
-
6 # 心理分析2
這是國家的人才戰略,為了生產力的提高,人才要集中到科技前沿。所以,教師的待遇不會太高。當然,一些市場調節國家不好干預,但可以限制,如對娛樂界的新規。
-
7 # 丹寧老師說生涯
首先,一流高中生和從教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未來的職業規劃不只是由高中階段的學習決定的。在高中教育階段之前,其實都是普遍型的通用學科的學習。在這個基礎上,培養的學習的習慣和理念。
其次,對於現在的高中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學校和專業,現實中更多是高中生的父母長輩的意願或者是分數決定的。我們目前的生涯教育只是在部分高中學校有所探索,還沒有達到普及和個性化的高中生生涯教育。所以,這些可以左右高中生的選擇的人往往是基於自己對職場職業的認知來預判。
再次,職業現狀中老師的就業環境並不理想。社會對這個職業來說存在著高分高壓等現實的要求,這也使很多人不願意從事這個行業。
-
8 # 春滿人間
在中國,一流學生不願報師範,這是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明顯的事實。其中原因也難以一言道盡。
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的時候,國家恢復高考制度,那時實行分配製,師範教育免費,而且包分配,並且國家為了發展教育,師範招生提前考試,把大批優秀人才招到師範院校,那時的師範生應該是近一流的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各大高校擴大招生,高校建設也迅猛發展,可是隨著教育形式得發展,不知曾幾何時,考試並軌,師範院校不在提前招生。同時教師工作的辛苦與教育地位的變化,各大媒體對教師不良報道,報考師範的學生中一流學生越來越少,每個批次基本都是低分招生。這樣下去,中國的教育堪憂啊。
想發展教育,是否應從國家政策措施上,出臺一些方案,提高教師地位,不要只重口頭,要重行動,才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教育,教育才能良性發展。
-
9 # 手機使用者52431681284
現在很多孩子不願當教師,主要原因就是從小到大揹負著很大的學習壓力,對教師職業缺乏崇高敬重的理解和仰慕之心,加上市場火熱的公考和事業單位招聘,以及對從官從商的熱衷而導致。
-
10 # pass1139258700
老師在社會上的地位決定了一流高中生不願報考師範院校。一流高中生往往傾向於一流的大學,從一流大學裡畢業出來的大學生沒有誰會嚮往當一箇中小學老師。改革開放近四十年,老百姓的經濟收入已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而相對於社會上的其它行業,老師這一群體數量相對龐大,而且經濟來源來自國家財政拔款,這樣就決定了老師的待遇和收入相對落後於社會上的其它行業的人們的收入,且經濟來源比較單一,想找一點額外的福利或外快幾乎不可能。另外,個人的上升通道或發展前途不象其它行業那樣暢通,老師的發展無外乎其待著獲得相應的職稱或者學校裡的管理人員。以前,學校裡可以走出局長,縣長,甚或至於省長,部長等,而當今社會條件下,這一切顯然已不可能,因此,一流高中生不願報考師範院校也就順理成章了。
-
11 # 編外教育參謀
好問題!這是長期困擾基礎教育師資的核心環節。類似於華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這樣的學校,能招到清北的博士到校任教,甚至招到麻省理工的博士當老師,但人大附中和十一學校這樣的中學顯然不具備代表性。
真實狀況是,每年最好的高中生畢業生不報師範院校,各類大學最優秀的畢業生不會選擇去當老師,師範院校分數高的學生也不會選擇師範類專業。
目前師範類大學有不少是雙一流大學的,但不意味著這些大學的畢業生都去選擇師範類專業,即使有少數選擇師範類專業,也不意味他們畢業就會去中小學當老師。由於師範院校大多數是免費教育,而報考師範類專業的以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為多,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學生將來成為優秀老師的可能性比較低,而是師資的來源配比問題不合理。
而在過去,追溯到民國時期,都是精英在從教,後來是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選擇中師,中師是中國高階師資重要來源。現在不是這樣了。一般是分數相對比較低才會被地方師範院校錄取,高職專科以及幼師,分數更低。我的意思也不是說他們不會成為優秀的老師,而是師資結構有問題。
究起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教師待遇問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中小學,一直在漲,教師薪酬和當地公務員持平,但吸引優秀的人才從教的比例還是很小。除了薪酬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整個基礎教育的環境,尤其是應試的規範化。這個我不具體分析了。目前的高考改革已經開始,如果師資問題不進入良性迴圈狀態,教育改革將會舉步維艱。
-
12 # 迷茫彷徨憂疑困惑仔
畢業後山區公務員五年,選考進入學校,五年工齡和山區煅煉經歷卻沒了,努力工作該晉升了又要下鄉支教一年,再七、八年就退休了,折騰死人啊!
-
13 # 山村老師看教育
一流高中生為什麼不願意報考師範院校從教?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待遇低
教師待遇普遍偏低,但很多人還是認為教師工資已經很高了,2017年,教育部統計公佈了教師年平均工資。公佈後引發了廣大一線教師的感慨,被平均了!這就說明其實廣大教師是達不到這個平均數的!如果真有那麼高,我想,會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教師隊伍,可現實卻並不是這樣!
二、得不到社會的認可
近年來,尊師重教已經被人丟棄,社會大眾對教師已經到了痛恨的地步,而教師們的付出,卻得不到人們的認可,試想下,又有誰願意加入教師隊伍。
三、辛苦
教師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的教書匠了,除了教學任務,還要迎合各種檢查,還要和學生鬥智鬥勇。可以說是身心疲憊!
四、危險係數高
現在的教師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師生之間發生了爭執,無論對錯,最後吃虧的絕對是老師,這樣的例子已經不在少數。
-
14 # 進堂2
一流高中生不願考師範院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教師社會地位太差,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一、終身從教的老師最無能,沒職沒權連自己的門都看不住,如果子女優秀還可以,而子女一般的話連點職業給找不上,尤其是農村教師,一身與清貧相守。二、職稱把農村教師推入深淵,尤其是患病教師,他們拼命工作,憑著良心教書結果因過勞累倒在崗位患上重病,就此職稱就與他無緣,儘管帶病工作也無濟於事,一身貧病交加,你說這樣職業有能力的人誰想去幹。三、掙錢的不工作,工作的不掙錢與農民工有何區別。總上所述做一個教書匠是最沒出息的職業,一旦有些有能力的人選擇教書也是暫時的,如果一有機會就改行去施展自己的才能。
-
15 # 今天空氣流通暢
工資低,還得走後門買證件和職稱。職稱與工資掛鉤,才是極端的不負責任,打擊了多少人的積極性,扭曲了多少人的道德底線,增添了多少烏煙瘴氣,傷害了多少人的身心健康,職稱只是一紙證書而已,憑什麼可以持久地獲取高工資,稍有智商的人就可悟出這是不可能的,僵死的職稱怎麼會與活的勞動聯絡上?既然無多大聯絡又為何取得反映勞動價值的高工資!簡直是扯犢子
-
16 # 王守仁63923854
假設你是個好兒郎,你願意苦讀4年的書跑一是非婆扎堆的地方上班不?你要是個女孩,你願意逛街被別人指指點點不?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
17 # 吳偉2361
他們有自知之明。
中小學教學改革意味著什麼
不破不立。要想教學改革,首先就要證明當下的教學模式和手法有問題(效率低下),甚至是錯誤的。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因為如果證明成立,那在職老師們該怎麼辦?家長們該怎麼辦?學生們又該怎麼辦(絕非杞人憂天)?
多少年來,人類瘋狂地追求效率、成功率、幸福率,不懈地研究、實踐,努力創新,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可歌可泣。一部文明史就是創新史;就是打破舊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就是有人被邊緣,有人走進新時代。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願意也好,不願意也罷,無人能阻擋創新。
創新是艱難和痛苦的,需要智慧、意願、耐心和靈氣。質疑傳統是開始,證明錯誤是過程,設計完成解決模式是成功。我們經過二十餘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一年級到高三,小升初、中高考)得到結論:教學“語言環境”的偏差是中小學教學效率低下的主要癥結。教學的“語言環境”由教學理念引領,授課老師具體實施。如果“語言環境”存在問題,則當下中小學流行的教學理念就有問題,中小學老師的教學(基於教學理念)自然也有問題。問題嚴重了,顯然小打小鬧的教學變化無法實質性地解決問題,因此大變革的時代到來了。變革時期,老師怎麼辦,他們要不要調整教學形式?家長怎麼辦,他們還信任老師嗎?學生怎麼辦,他們應該跟誰學?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看,變革是趨勢,進步的象徵,不可阻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道了原因,就能找到解決辦法;學生實踐解決辦法,就能判斷孰是孰非(事實勝於雄辯),從中獲益。解決辦法的出現,吹響了教學改革的號角,中小學生的幸福生活即將開始。
回覆列表
這與個人喜好有關係,也不是一流高中沒有人報考師範院校,我們鄰居就有幾個小孩報考師院校,她們喜歡當教師,喜歡與小孩接觸,再加上教師工作穩定收入也還行。有的學生不願意報考師範院校,是性格的原因,覺得小孩難得管,嘰嘰喳喳,吵得心煩。再就是一流高中生選擇餘地大,可以選擇更多更好又多金的專業,發展機會也大,所以就不願報師範院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