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鹽財經

    這個問題比較大,但不管是什麼部門的去槓桿,其底層的邏輯都是“資產負債表中有息負債過高所造成的”(關於什麼是資產負債表和有息負債,我在另一個問答中有提到,感興趣的可以點進我的主頁,去問答裡面看看)

    這裡我主要解釋一下以下三個問題:

    1、什麼是槓桿?

    2、槓桿的利弊?

    3、為什麼要去槓桿?

    因為解釋的比較深入,涉及到了部分學術理論,做好準備的話就可以往下看了~

    什麼是槓桿

    簡單來說,“槓桿”就是我們平常所熟知的負債。企業的槓桿指的就是企業負債。為什麼負債要叫“槓桿”呢?這個得從企業的融資方式說起。辦企業,首先得“買裝備”(桌椅、電腦等資產),買東西就得有錢,那麼錢從哪裡來呢?一般初創企業有兩種融資方式一種是股權融資俗稱“一起做老闆”,這種情況下“老闆們”有錢的出錢(股本),有力的出力(勞動入股),一起做股東,掙了錢老闆們一起分,虧了錢老闆們一起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具體怎麼“享”,怎麼“當”以後有時間細說。)另一種是債權融資,俗稱“借錢”;今天我找銀行借100元,明年的今天我掙了錢(假設掙了200元),連本金帶利息還銀行105元。也就是說,我一分錢沒花,就獲利了95元(200-105)。而這筆“負債”就是我撬動收益、讓企業運轉的“槓桿”。那如果虧錢了呢,那就再找其他銀行借唄~(借新還舊

    那要是我經營狀況太差沒銀行肯借怎麼辦?那就只能縮減各項開支了,若是真到了破產清算的程度,就只能變賣家當,讓一起做老闆的朋友和我(股東們)用股本還了。

    在財務中,“槓桿”的高低一般用資產負債率(負債/資產)來表示。資產負債率越高,也就意味著企業的“槓桿”相對較高。

    btw,在公司金融的研究領域中有一個方向專門研究企業的融資方式(負債和股權),被稱為“資本結構”,而資產負債率就是其中重要指標之一。

    迴歸正題~既然“槓桿”這麼有用,為什麼要給企業“去槓桿”呢?這個得從兩個“M”說起~(以下為乾貨時間,偏理論,不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跳過直接看總結部分。)

    MM理論

    (Modigliani Miller Models)

    首先,先介紹一下這一理論的提出者: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Franco,Modigliani)

    默頓·霍華德·米勒(Merton Howard Miller)。

    “MM”理論中的兩個“M”分別代表了兩人名字的首字母。默頓·霍華德·米勒

    Merton Howard Miller

    1923.5.16-2000.6.3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Modigliani

    1918.6.18-2003.12.25

    弗蘭科·莫迪利安尼出生於義大利羅馬,父親是一名兒童醫生,母親是一名社工。13歲時父親意外去世,17歲時考入羅馬大學攻讀醫學專業。但因暈血等症狀不得不棄醫從文,轉入法學專業,後因參加一個經濟類比賽並榮獲大獎誤打誤撞走進了經濟學的殿堂。

    1953年、1954年莫迪利安尼分別發表了基於個人和總體儲蓄的關於生命週期假說的論文,也因為該假說的提出,莫迪利安尼於1985年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之後莫迪利安尼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並結識了故事的另一位主角——默頓·霍華德·米勒。

    默頓·霍華德·米勒出生於美國波士頓,追隨父親腳步成為了一名哈佛大學學生。二戰時期,米勒在美國財政部和聯邦儲備委員會擔任經濟專家,戰後他進入卡耐基梅隆大學繼續從事經濟研究工作。

    米勒與莫迪利安尼分別於1958年和1963年合作發表了關於“無稅MM理論”以及“有稅MM理論”的文章。因這一理論,米勒榮獲了199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首先,MM理論只有在以下前提假設存在的情況下才能成立:

    假設有點多,總結一下,大致可以分為兩點:

    1、公司資本結構(融資方式)的變化不會改變公司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盈利狀況)。2、市場沒有交易成本和交易限制。

    OK,前提條件知道了,我們來看看MM理論的重要觀點。

    MM理論分為無稅和有稅兩種情況。

    無稅的MM理論

    上圖為無稅時,企業價值和負債率之間的關係。

    無稅的MM理論認為,在無公司稅的條件下企業價值——企業未來收益折現到當前的價值不會隨著負債比例的變化而變化。即公司價值與融資方式無關。

    有稅的MM理論

    上圖為有稅時,企業價值和負債率之間的關係。

    有稅的MM理論認為,在有公司稅的條件下企業價值隨著負債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的部分則是利息抵稅(也被稱為稅盾)帶來的。理論上當企業全部融資為負債時,企業價值達到最大。

    MM理論總結

    MM理論認為 當市場上沒有稅收時,企業價值只和它的經營管理能力有關,和它的融資方式無關。而當市場存在稅收時,企業負債越高似乎對企業越是有利但是!但是!但是!別忘了!這一理論是有前提的,只有在上文中提到的所有前提都滿足的情況下,理論才有成立的基礎。

    那那些前提都滿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所以之後又有學者在MM理論的基礎上,打破了原有前提假設,建立了更符合現實的假設。

    (btw,經濟學很多的創新都是在打破前人建立的理論假設基礎上做出的。)

    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

    權衡理論(Trade-off Theory)、優序融資理論( Pecking Order Theory)、代理成本理論(agency Theory)等等。

    今天主要說說權衡理論~

    權衡理論認為,過度的負債可能會帶來一系列成本,當盈利能力不足以償還本息時,企業可能會削減對企業長遠發展有利的支出,比如:研發支出、更新重要的生產裝置支出,甚至出售一些重要資產。而當企業破產時,也會產生大量破產成本,比如:會計師費用、律師費等。權衡理論打破了MM理論關於“零破產成本”的假設,認為企業的負債率並非越高越好,而是應該處於某個中間的位置。

    上圖為權衡理論下,企業價值和負債率之間的關係。

    去槓桿的原因

    當市場上只有少數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無法償債時,尚不會引發連帶風險。而一旦有一批企業無法償還債務時,可能會引發一連串反應,形成系統性風險,造成經濟危機。這也是“去槓桿”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如果企業有融資的需要,但負債太高了怎麼辦?除了改變經營管理方式之外,我們也可以選擇股權融資~

    比如:主機板、中小板、新三板、創業板~

    這塊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就不說了。

  • 2 # 閒話經濟

    先說什麼是去槓桿。簡單地的說,槓桿就是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也就是你想賺錢,但資料自己的錢不夠,只有借錢去投資賺錢。

    所謂去槓桿就是讓你賺錢少用別人的錢,多用自己的錢。說白了,就是讓你少玩空手套白狼的把戲。

  • 3 # 立馬財經

    槓桿交易,就是利用小金額的資金來進行數倍於原始金額的投資。以期望獲取相對投資標的物波動的數倍收益率,抑或虧損。由於保證金的增減不以標的資產的波動比例來運動,風險很高。

    為什麼要去槓桿,其實我們看到當時貨幣市場已經開始向信貸市場流動了,也就是銀行金融體系轉嫁給實體經濟。所以去槓桿就是目的在金融體系的內部,不能影響實體經濟的行為。

  • 4 # 量化達人

    根據央行的定義,宏觀槓桿率一般用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住戶部門的債務餘額與國內生產總值 GDP 之比來衡量.

    槓桿率是增高還是下降其實取決於分子和分母的相對增速,GDP增速過緩債務增長過快則會使得槓桿率繼續走高,所以當前去槓桿需要保持債務增速慢於GDP增速,否則如果GDP下滑速度過快槓桿不僅去不掉反而會越來越高。

    雖然,說了這麼多年的去槓桿,但實際上槓杆並沒有明顯下降,主要是增速逐漸趨緩,有了下降的苗頭,不過居民部分槓桿率上漲比較明顯,主要由於房地產銷售繼續旺盛所致。比較好的是企業部分的槓桿率還是穩定並有了下滑的趨勢。

    去槓桿重任道遠

    目前,中國的整體槓桿率位於全球範圍的高位,去槓桿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為什麼這個槓桿去了這麼多年還只是穩住了並沒有去掉呢?

    首先,中國的儲蓄率較高,儲蓄主體與投資主體不匹配,權益融資不發達,導致儲蓄轉化為投資的過程中大部分依靠債務。其次,大規模城鎮化、房地產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快速擴大等因素,階段性地推升了槓桿水平,貨幣化程序較快。再次,金融深化加快發展,金融監管有待完善,出現了影子銀行加槓桿等現象。最後,國有企業和平臺公司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政府職能,造成國有企業企業部門槓桿率上升較快.

    所以,我認為高善文《去槓桿之殤》一文並非沒有道理,中國目前的高槓杆率並非單一因素引發,是一個很複雜的因素所導致的,也可以理解為特定時期的的特殊表現形態,如果始終使用蠻力去去槓桿,則可能導致整個經濟和眾多產業發生大的振動,近幾年股災頻發其實就是暴力去槓桿導致的,不得不引起深思。

    究竟是應該直接的去除槓桿還是深化體制改革解決根本頑疾呢?

    我認為,目前國內各個層面的槓桿率已經明顯穩住並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尤其是民營企業下行比較明顯,後面則應該在穩定槓桿的同時深化國有企業和政府部分的改制,改善融資方式,大力促進和推動資本市場建設,為資本市場開源引流提升直接融資比例是從根本上有效化解槓桿的根本渠道。

    而且此過程切不可本末倒置,發生危機的核心原因往往不是政策制定錯誤而是執行層面太過於暴力和急切。先為資本市場引入資金,完善交易規則和體制,維護市場公平和正義,讓市場逐步具有賺錢效應後再進行債權轉股權的融資才能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否則將是雙輸的格局.

    這個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所以需要政府對當前的槓桿率有一定的忍耐度,切不可急躁。供給側改革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國經濟的韌性,銀行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和低估值的股市為金融安全鋪下了一層海綿。希望看到未來去槓桿層面的溫和動作,更多政策的集中在體制改革和市場化改革的層面

  • 5 # 環球老虎財經

    經常看新聞聯播的話,應該會經常聽到裡說“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的三去就有去槓桿。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那麼經濟中的槓桿是什麼呢?經濟去槓桿是一種“放大”的形式。從物理學的詞源來說,是用較少的力去撬動較大目標的作用。任何能產生這種效果的金融衍生產品和運作方式都能造成槓桿化。“去槓桿”是中國經濟最近熱門的詞彙,被巴克萊銀行概括為“李克強經濟學”的三大支柱之一。這源自李克強總理對於“要透過啟用貨幣信貸存量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最佳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等看法的衍生。

    金融體系的參與者透過運用槓桿,用較小的成本撬動鉅額的交易量,從而放大收益率——這就叫“槓桿化”。舉個例子,某公司要投資一個200萬元的專案,但公司其實沒有這多資金,只能夠出資10萬元。但是公司可以用自己的固定資產作為擔保,融資借款190萬元。這就是用10萬元撬動了200萬元的投資,槓桿率20倍。

    所有簡單的說,去槓桿就是消除掉那些以小博大的資金,表現為減少金融產品巢狀、降低企業負債率、減少違規信貸等。

    具體還分為:

    1、居民去槓桿:降低按揭買房和消費貸的比例。

    2、政府去槓桿:主要針對的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去槓桿。降低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3、工業企業去槓桿:保障國有資產安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

    4、金融機構:限制金融機構理財投資範圍,緊縮市場流動性;打擊理財產品資金錯配;打擊理財產品層層巢狀;收縮信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過去相比,朱婷現在的彈跳力到底有沒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