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和酒

    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是“秋分”節氣,晝夜均等,寒暑平衡的中間點。

    “秋分送霜,催衣添裝”,秋分過後,天氣逐漸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

    秋分,是一個養生的重要時節。

    此時,做好身體的養護,可為秋冬打基礎。

    秋分時節,想要養護好身體,不妨做好下面幾點。

    秋分至,食一果,喝二湯,吃三粥,飲四茶,秋冬少生病,更健康

    秋分至,食一果

    即:秋梨。

    夏吃瓜,秋吃果,秋分時節,多吃秋梨,有益健康。

    秋分時節,秋燥嚴重,易出現口鼻乾燥、面板瘙癢,乾咳少痰等。

    此時,吃梨,是上佳之選,可以很好的效緩解秋燥,改善身體不適。

    不過,此時,要注意秋分後,多為涼燥,秋梨性寒,蒸著吃,效果會更好。

    梨煮熟後,可去除寒性,並且,去燥潤肺之效更佳,秋分不妨吃點蒸梨吧。

    秋分至,喝二湯

    秋分後,燥邪嚴重,多喝湯,補充水分。

    1、莧菜鯽魚湯,增強免疫力

    秋分時節,採挖點野莧菜,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因此,在秋分時節,不妨做點莧菜鯽魚湯來喝吧!

    鯽魚一條,生薑3-5片,老陳皮1/3個,野莧菜一把。

    鯽魚、莧菜清洗乾淨;炒鍋放油鯽魚,兩面煎微黃,轉入砂鍋中,加開水滾開,加莧菜根、陳皮、薑片,小火煲約30分鐘 。莧菜葉,最後15分鐘放,湯色濃白時關火,加少量鹽調味。

    2、山藥玉米湯,健脾護胃

    秋分時節,寒涼漸重,對於脾胃是一大考驗。

    飲食上,要選擇溫和的食物,以保護脾胃,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

    俗語說:“秋分到,吃山藥”,做一碗山藥玉米湯,可健脾防寒護腸胃。

    用山藥、玉米、胡蘿蔔、西蘭花,一起煲湯喝,是秋分時節不錯的選擇。

    山藥,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健脾胃。

    玉米,滋補身體,調和脾胃。胡蘿蔔,滋潤呼吸道、消化道,調節免疫力。

    這些食材一起煲湯,秋分時節喝一點,對於滋補脾胃,助力健康,十分有益。

    秋分至,吃三粥

    秋分到,喝碗熱氣騰騰的粥,可健脾胃、補中氣。

    1、蓮子粥

    蓮子,可養心、健脾、益腎。

    蓮子20克、大米100克。

    蓮子、大米分別用清水浸泡,淘洗乾淨,放入鍋內,加清水先用旺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煮至熟爛稠厚即成。

    2、黑芝麻粥

    黑芝麻,補益肝腎、滋補五臟、潤腸通便、烏髮養髮。

    黑芝麻20克,大米100克。

    黑芝麻與大米同煮為粥。

    3、核桃仁粥

    經常食用,補腎固精、溫肺定喘、健腦益智。

    核桃仁30克,大米100克。

    大米如常法煮粥,臨熟時加入核桃仁,繼續煮片刻即可停火。

    秋分至,飲四茶

    秋分,由熱轉涼,燥邪嚴重。

    此時,一杯熱茶,不僅可驅寒暖身,還可潤燥。

    所以,秋分時節,多喝點熱茶水,對健康,大有益處。

    1、下火茶

    秋分後,天氣越來越乾燥,燥邪易導致人體上火。

    此時,用一些清熱小植物,泡水代茶飲,十分有必要。

    蒲谷丁根茶,熱水沖泡代茶飲,可潤燥去火,清熱解毒。

    蒲谷丁,俗稱婆婆丁,秋季的藥用價值高,是不錯的選擇。

    蒲谷丁有著“天然下火草”、“天然抗生素”之稱,可清熱解毒、去火消炎,善清肝、胃熱,去火消炎,對抗秋燥引起的上火等症。

    2、潤肺茶

    秋季,是養肺的黃金季節。

    燥邪最容易傷肺,導致秋冬易生病。

    所以,多喝點潤肺的茶水,對健康有益。

    玉竹泡水,養陰生津,平補而潤,兼除風熱。

    並且,玉竹含有維生素A,可改善乾裂、粗糙的面板狀況。

    所以,秋分後,多用玉竹泡水,也是不錯的選擇。

    3、養胃茶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變得寒冷,此時,要注意養胃驅寒。

    黑蘇子葉茶,泡水代茶飲,可緩解脾胃氣滯,促消化,保護腸胃健康。

    中醫認為,黑蘇子葉具有暖胃作用,能緩解脾胃氣滯,胸悶,腹瀉,嘔吐之證,可改善胃寒。

    秋分時節,泡上一杯,不僅有益胃部健康,還可促進腸壁的蠕動,幫助消化,預防秋燥導致便秘。

    4、解鬱茶

    秋分過後,進入仲秋,易使人情緒低落,導致“悲秋”之情。

    此時,不妨用泡一點花茶,可舒緩情緒,改善心情,是不錯的選擇。

    刺玫菊茶,泡水代茶飲,可疏肝理氣,解鬱散結,有助於改善不良情緒。

    刺玫菊,是一種野生的小玫瑰花,性質溫和,可舒發體內鬱氣,起到鎮靜、安撫、抗抑鬱,幫助改善心情。

    秋分過後,“秋凍”有講究,要注意

    春捂秋凍,秋分時節,秋凍有講究:

    凍當其時:早晚不宜凍,飽餐之後不宜凍。

    凍分人群:青壯年適合秋凍,兒童、老年人、部分慢性疾病者不宜秋凍。

    凍分部位:腹部、頭部、足部,此三處不宜凍。

    凍分內外:秋凍是衣著與運動方面,並非飲食方面,不宜吃冷涼之物。

    三個地方,別凍著,切莫忽視。

    頭部:

    洗頭時,用水要比平時熱一點,額頭上出汗水時,不能見風。

    頭為人體“諸陽之會”,是全身陽氣最旺盛的部位之一。

    一旦受寒,體內陽氣會散失大部,將會誘發多種疾病,損害身體健康。

    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以鼓舞機體陽氣。

    特別是一些脾胃虛弱,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還可以採取經常在肚臍熱敷的方法,驅寒助陽。

    雙腳:

    腳,是人體各個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也最長。

    腳又彙集了全身的諸多經脈,“腳冷,則冷全身”。

    足部寒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

    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腳,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 2 # 王思露營養師

    感謝邀請。秋的氣息越來越濃重,養生的觀念亦應該更加“強烈”。時間一晃,就到了今年的“秋分”時節,今年的秋分是124年以來最早的秋分;秋分過後,氣溫變涼,深秋的乾燥也會把我們變得更加“缺水”,此時身體更需要全面的呵護。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用認真的態度做好全面養生,您的秋天將會“多姿多彩”。

    “秋分”之後,氣候的變化有三大特點:秋分之後,晝短夜長的“特點”會更加明顯,白天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而黑天的時間將會逐漸延長;這個特點會持續到“冬至”,冬至當天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沒錯,深秋時節,晝夜溫差會越來越大,晝夜溫度甚至能高於10攝氏度。氣候愈加乾燥,溫度逐漸下降,氣候會離寒冬越來越近。堅持這些“養生法則”,靠譜養護自己的身體:飲食多樣,減少辛辣食物的攝入量,偏向養護自己的肺部:

    秋季寒涼乾燥,不應該由於“飲食”給自己的身體增加煩惱。飲食清淡、多樣,減少辛辣刺激食品的攝入頻次,比如說您各位喜歡的麻辣燙、麻辣香鍋等食品。

    乾燥的秋天,吃點新鮮蔬菜、菌菇類食品、薯類食品等素食對身體有不小的好處,降低身體的燥熱,還原身體的那份健康。

    飲食溫熱一點,身體舒服一點:

    既然秋天會給身體增加一些“不舒服的感覺”,那飲食吃的舒服一些就會讓你的生活更加愜意。晚秋時節喝點粥,讓胃腸更加舒服一些;飯前喝點蔬菜湯,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能預防肥胖。飲食溫熱一些,別讓寒冷打擾您秋日的生活。

    多喝水,暢快秋日:

    秋天很乾燥,身體很缺水,那“補水”就成為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到了秋天,“多喝水”應該是大家心中常記的事情,每日飲水量應該達到1500—1700毫升,甚至可以喝到2000毫升;飲溫熱的白開水,讓身體更加暢快。

    早睡早起,促秋日之安康:

    順應秋天“收斂”的節氣特點,我們的睡眠理應調整為“早睡早起”。早睡早起可以讓你的肺氣得以舒展,可以讓你的陽氣更加舒長。

    具體而言,建議大家在晚間十一點之前入睡,每日的睡眠時間應該達到7—9個小時;起床別太猛,保證睡眠環境的溫暖。

    悲秋時間要開心:

    很多人將秋天稱之為“悲秋”,這是由於秋天的本質就是寒冷和乾燥。人的情緒總會隨著氣候等外界條件而改變,秋天的大家總是比較惆悵。正因為如此,建議大家在秋天適當運動,預防肥胖的同時還可以美化心情;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書法、打球在內的多種“積極向上的習慣”。

    注意保暖,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秋天很寒冷,聰明的人一定會做好“保暖”工作。從頭部到腹部,再到自己的腳部,都需要我們做好合理的保暖工作,防“秋凍”,從身體的基礎部位做起,根據天氣增加衣物,根據氣候準備“保暖裝置”,還原自己身體的那份溫暖。

    秋天,落葉的時節,它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過了秋分,天氣會變涼,氣候會更乾燥,做好養生工作,還原身體的“美好”;願人人安康,秋季幸福,收穫秋日之美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bandzip如何新建壓縮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