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魚兒仙倌

    一、姬松茸的特徵特性

    1、姬松茸形態特徵

    姬松茸是一種草腐好氣性的中溫偏高菌類,子實體較粗,菌蓋多為半球形的饅頭狀,表面多為淡褐色,晾曬後,逐步呈現金黃色,且表面呈現明顯的生長紋,一般菌蓋直徑可達6-11cm;菌蓋菌肉多為白色,中間部分較為厚實,可達1.0-1.2cm,由內向邊緣菌肉逐漸變薄;離生菌褶分佈密集,寬度在0.8-1.0cm之間,在生長初期,菌褶一般為乳白色,隨著生長髮育逐漸變為深褐色;菌柄表面多為乳白色,呈粗細均勻的圓柱狀,基部略有膨大,一般長5-12cm,直徑在2-3cm之間。在栽培過程中,姬松茸菌絲體多為白色,一般呈粗壯線狀,一般選取雙核菌絲體進行人工栽培。

    2、對生長環境的需求

    ▶溫度需求:姬松茸屬於中溫偏高的菌類,對生長溫度要求較為嚴格。首先,菌絲體在12-30℃的環境中均能生長,溫度低於20℃時,菌絲生長放緩;溫度高於30℃時,菌絲易老化;因此,為保證菌絲健壯發育,其生長溫度控制在22-28℃較為適宜;其次,姬松茸子實體適宜在16-22℃的環境中進行培育。

    ▶溼度需求:姬松茸栽培過程中,各生長階段對水分需求量不同。首先,菌絲生長髮育過程中,菌絲體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55%-65%,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60%-70%為宜;菌絲接種後,覆土層含水量控制在60%-65%較好,空氣溼度要適當增加,一般要求達到85%左右;

    ▶空氣需求:姬松茸作為一種好氣性的食用菌,其菌絲生長髮育對空氣無嚴格要求,一般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4000mg/l左右即可;另外,進入出菇期後,子實體生長髮育對需求量較大,菇棚應及時進行通風換氣,保持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不高於1100mg/l。

    ▶光照需求:姬松茸人工栽培過程中,其菌絲體及子實體生長均不需要光,以暗室培養為宜,避免強光照射,使姬松茸菌肉肥厚,進而提高姬松茸的品質。

    ▶營養需求:姬松茸是一種草腐性的好養真菌,需要吸收培養料中的養料進行生長髮育;因此,一般培養料以稻草、麥稈、木屑、棉籽殼等為主料,以牛糞、馬糞以及無機鹽為輔料,以滿足姬松茸的生長髮育需求。

    二、高效人工栽培技術

    1、品種的選擇

    姬松茸人工栽培時,應結合當地生長環境及市場需求,首選適應性廣、抗病能力強、優質高產、適於儲存的優質品種,以實現種植效益最大化。目前,國內適於栽培的主要優質品種有姬松茸3號、姬松茸1號、白F103以及日本引進的巖出一號等等,具體生長特性如下:

    ▶姬松茸3號及巖出一號菌種:株型相對較大 、饅頭形菌蓋 、 菌柄粗壯 、基部稍膨大嚴重、不易開傘等特性、優質且高產;

    ▶姬松茸1號及白F103菌種:株型相對較小 、生長密度大、半球形菌蓋、菌柄修長 、基部無明顯膨大、優質且高產。

    2、選址建菇棚

    姬松茸生產過程中,以大棚層架式栽培為主,一般選擇便於排灌、通風透氣性好、地勢平坦的田塊進行建造床架式菇棚。

    建棚時,多采用竹條與木棍搭建高1.8-2.0m、寬1.8-2.0m的棚架,覆蓋一層塑膠膜後,加蓋一層草簾進行遮光,可透過草簾調節菇棚溫度;一般菇棚內兩側搭建3-4層的培育床,中間預留30-40cm作為通道,便於管理;床架層高40-50cm、床寬70-80cm即可。

    3、培養料的準備

    ①培養料配製

    配方Ⅰ: 採用幹牛糞1200-1500kg、麥草或稻草1200-1500kg、葛根渣1200-150kg按照1:1:1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再將磷肥30-50kg、石膏粉50-60kg、尿素5-8kg等養料加水拌入,預堆放1-2天,使草料充分吸收水分並軟化,一般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並透過新增石灰粉調節PH值在7.0-8.5;

    配方Ⅱ:採用幹雞糞1200-1500kg、麥草或稻草1200-1500kg、杜仲渣1200-150kg按照1:1:1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再將磷肥30-50kg、石膏粉50-60kg、尿素5-8kg等養料加水拌入,預堆放1-2天,使草料充分吸收水分並軟化,一般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並透過新增石灰粉調節PH值在7.0-8.5;

    配方Ⅲ:採用幹豬糞1200-1500kg、麥草或稻草2500-3000kg按照1:2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再將磷肥30-50kg、石膏粉50-60kg、尿素5-8kg等養料加水拌入,預堆放1-2天,使草料充分吸收水分並軟化,一般培養料含水量控制在60%-70%,並透過新增石灰粉調節PH值在7.0-8.5;

    ▶對比來看:以麥草為草料配製的培養料產量更高,而且發酵過程中,麥草培養料不易塌陷、疏鬆通氣性好,因此,培養料一般首選麥草作為主料配製。

    ②培養料發酵

    ▶發酵、翻堆:發酵時間在10-15天,並進行2-3次翻堆

    將預堆好的培養料移至發酵坑內,一層層均勻平鋪,一般高度在1.2-1.5嗎,按時進行通風透氣,確保發酵坑內養氣充足,使培養料快速發酵;發酵3-5天后,培養料溫度上升至70℃以上時,應及時進行翻堆,使培養料中空氣含量充足,排除發酵產生的有害氣體。

    發酵結束後,使培養料符合以下標準:

    Ⅰ.含水量控制在65%-70%;

    Ⅱ.養分含量控制在25%-30%;

    Ⅲ.含氮量控制在2%-4%;

    Ⅳ.PH值控制在7.0-8.0 ;

    3、鋪料與接種

    ①鋪料:多采用平鋪式進行逐層鋪床。

    將培養量移入姬松茸菇棚內,採用平鋪式將培養料逐層鋪在床架上,一般厚度為20-25cm,輕輕壓實壓平;然後,將菇棚打掃乾淨,並噴灑石灰水進行消毒,將菇棚密閉不斷增加棚內溫度,維持棚內溫度在55-60℃之間,進行高溫殺菌8-10小時,適當通風后,降溫至30℃待接種。

    ②接種: 多采用穴播與點播進行混合接種

    姬松茸菌種進行接種時,在培養料上按照間距8-10cm、深度5-8cm挖穴,用70%左右的菌種進行均勻穴播;然後,整平床面,將剩餘30%左右的菌種均勻播撒在床面,輕輕按壓,使菌種與培養料密切接觸。菌種接種後,培養料溼度應保持在70%-80%之間,棚內溫度維持在22-28℃之間,,每天按時通風透氣1-2小時,以促進菌種快速發育。

    4、覆土管理

    ▶覆土時間:接種2-3周後,待姬松茸菌絲萌發至培養料66%時,及時進行覆土;

    ▶覆土準備:覆土以地表下20cm左右的黏性土壤為宜,一般選用持水性好、疏鬆、通氣性好、土壤顆粒不大於1.5cm的鬆軟泥炭土最佳;將覆土篩細後,進行1-2天的晾曬殺菌,調節土壤含水量控達到可捏扁、不粘手的狀態為宜,調節土壤PH值7.0-8.0之間;

    ▶覆土方法:將覆土按照厚度2-3cm均勻覆蓋在培養料上,厚薄均勻一致;覆土後,土層表面噴霧水進行增溼,使土壤含水量維持在20-30%之間,空氣相對溼度維持在80%左右,注意按時進行通風換氣,增加棚內空氣流通。

    三、菇棚管理模式

    1、出菇期管理

    姬松茸菌絲接種後,生長髮育對溫度、溼度要求相對較為嚴格。因此,待菌種接種後,應透過通風透氣、噴霧水以及升降草簾來加強棚內溫度及溼度管理,以滿足子實體生長髮育需求。

    Ⅰ.溫度控制:低溫易導致子實體生長髮育延緩,高溫易導致菌肉薄而不實,降低品質;

    姬松茸作為一種耐高溫的食用菌,其出菇期間進行一定程度的晝夜溫差變化管理,有利於促進子實體不斷生長髮育。一般白天溫度控制在20-24℃,夜間溫度略低,可以控制在18℃以上為宜。

    Ⅱ.溼度控制:過溼易導致子實體腐爛、滋生雜菌,過旱易導致子實體的生長髮育放緩;

    姬松茸菌種接種後,棚內空氣相對溼度控制在80%-90%,床架覆土及培養料含水量維持在25%-30之間,透過噴霧化水進行增溼,保持土壤含水量充足, 以滿足姬松茸出菇對水分的需求。

    2、病蟲害防治措施

    姬松茸棚內栽培過程中,應做好棚內衛生管理,及時進行消毒滅菌處理,按時進行通風換氣,以避免雜菌的汙染、滋生病蟲害。目前,姬松茸主要常見的病蟲害為胡桃肉狀菌、蒲蟎蟲等等。

    ①胡桃肉狀菌

    胡桃肉狀菌作為一種姬松茸棚內常見的雜菌,其生長髮育適宜的溫度及溼度較姬松茸要高,因此,應加強棚內溼度及溫度的管控。胡桃肉狀菌出現後,會嚴重消耗培養料中的水分及養分,阻礙姬松茸的生長髮育,嚴重降低姬松茸的純化程度,降低品質。

    ▶防治措施:棚內若出現該類胡桃肉狀菌,應及時進行通風透氣,降低棚內溫度、溼度,同時,採用2%-5%的甲醛進行集中噴灑發病區域,避免胡桃肉狀菌不斷擴散,造成更大面積的損失。

    ②蒲蟎蟲

    蒲蟎蟲作為一種以滋生於菇棚內微小的蟎蟲生物,繁殖力極強,易發於接種初期,主要侵食姬松茸的菌絲體,易造成大面積的減產,對姬松茸的危害極大。

    ▶防治措施:菇棚內一旦發現蒲蟎蟲的存在,應及時採用50%二嗪農乳油1500-18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2000-2500倍液,或70%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或70%菊樂合脂2000-2500倍液對發病區進行區域性均勻噴施;也可及時採用磷化鋁進行燻蒸,均可有效清殺蒲蟎蟲。

    【結語】:近些年,隨著國內消費者飲食理念的不斷轉變,姬松茸因具有較高的食用、藥用價值,廣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追捧及青睞,市場消費量日益劇增,但由於姬松茸對生長環境要求相對嚴格,在中國遲遲無法得到大面積人工栽培,市場供應嚴重不足。因此,在姬松茸人工栽培過程中,各地應結合其生長特性,引進優良品種,不斷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栽培管理模式,進而實現姬松茸穩產增收的種植目標,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 2 # 80後農人新生活

    姬松茸最適合的種植材料是甘蔗渣。也可以用稻草、麥稈、棉籽殼、玉米稈、茅草、木屑等作為原料進行種植。在上述一種或幾種混合的原料中, 適當地新增一些牛糞(馬糞)、禽類類和少量化肥。

    姬松茸的種植材料參考雙孢菇種植工藝,經過堆積,發酵,翻堆,製成適合姬松茸生育的培養料。

    一.種植季節

    根據姬松茸的生物學特性,種植季節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季種植在清明前後(3—5月份),秋季種植在立秋之後(9~11月份)。低海拔地區可延長至4—5月份播種,6—7月份收菇。

    總之,要掌握播種後,經40—50天開始出菇時,氣溫能達到20—28℃為好。各地氣候條件不同,播種期應靈活掌握。

    二,種植技術

    姬松茸菌種也分母種、原種、種植種三級,可按雙孢蘑菇的制種方法進行製作。母種用PDA培養基;原種、種植種一般用麥粒培養基。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稈類或棉籽殼浸透水,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畜禽糞等原輔材料充分攪拌建堆。料堆上寬80—90釐米。

    2、翻堆

    預堆時間大約7天左右,料溫上升至70—75℃左右就應該進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時在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透過發酵變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預堆期間,料堆中層發酵較好,料溫較高,但四周的培養料沒有充分發酵。翻堆時要充分翻拌,把中層培養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養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間隔時間進行翻堆(共翻堆5次,發酵時間23—25天)。為了使料堆內外發酵均勻,翻堆時應把中間的培養料翻堆在外,把外層的培養料堆到中間。發酵後培養料變成棕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拉斷,發酵就完成了。堆制發酵後培養料的含水量大約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時,可用過磷酸鈣或消石灰進行調節。為了製作均勻、完全成熟、高質量的培養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進料鋪床

    姬松茸室內、室外均可種植。室內種植時可搭架床4—6層,也可以利用空闊的蘑菇房、架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地、不鬆不緊地鋪菇床,厚度20釐米為宜。培養料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將菇房的出入口、通風口關閉,把菇房的溫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溫降到25℃時再播種。野外種植在蔭棚下進行,畦寬1.3米,長任意。蔭棚高度2—2.3米,棚頂和四周用草簾、遮陽網遮蔭,(要求四陽四陰),畦床整成龜背形,中間比四周略高,並開好排水溝。如果在山地種植,還要開防洪溝。畦床表面用化學農藥噴灑,殺滅害蟲。再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鋪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為20—25釐米(按乾料計算,每平方米約需16—20千克培養料)。

    4、播種和管理

    把麥粒菌種輕輕掰碎,2/3勻勻撒在培養料面上,用叉適當抖動將菌種落入料內,1/3撒在床面上,最後鋪上1釐米左右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2瓶。

    室外種植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畦床,保溫保溼。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必揭開地膜,也不用噴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以85~90%為宣,若料面乾燥應噴水保溼。正常情況下,每2天通風一次。

    室內種植也要注意菇房內溫溼度的變化。做好保溫保溼,並使新鮮空氣多通入菇房之內,每天菇房內都不要使感到悶熱。

    5、覆土

    覆土時間以見到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中成活之後。一般在播種後20天左右,菌絲長到整個培養料的2/3時開始覆土。覆蓋培養料的土粒之好壞、覆土方法之好壞,對姬松茸的產量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覆土是種植上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堅硬,不含肥料、新鮮、保水、通氣效能較好大土粒最好,國內一般都選用田底土,含水量為70~75%。

    覆土可採用平鋪方式,也可採用“齒輪”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層厚1釐米左右的土粒,每間隔10~15釐米做一條寬10釐米、高5釐米的土坎,厚度約3—4釐米。野外種植要在畦床兩邊用竹木條杆插成彎弓形,然後罩上塑膠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罩膜內溫度以不超過30℃為宜,過高則應揭膜降溫,相對溼度不低於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間的管理合適與否,都會造成大幅度的增產或減產。因此,必須細心管理。姬松茸菌絲在培養料蔓延之後,才開始出菇。一般播種後40天左右,菌絲髮育粗壯,少量爬上上層。此時畦床上面應噴水,罩膜內相對溼度要求在90~95%,並保持蓋膜2天后,土面上就會出現白色米粒狀菇蕾,繼而長成黃豆狀,3天后菇蕾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噴水,避免造成菇(蕾)體畸形,這是水分管理的關鍵。出菇時,要消耗大量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間必須十分注意通風換氣,每天揭膜通風1~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繼續罩膜保溼,促進菇蕾的正常生長。陰雨天氣可把罩膜四周掀開進行通風換氣,防止菇蕾爛掉。

    出菇期溫度以20—25℃最好。若早春播種的,出菇時氣溫偏低,可罩緊薄膜保溫保溼,並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夏初氣溫超過28℃時,可以在蔭棚上加厚遮陽物,整天開啟罩膜通風透氣,創造較陰涼氣候。室內種植時,也要注意門窗遮陽,並早晚通風,出菇週期大體上10天,出菇結束後可修改畦的形狀,再噴水補充畦床的水分,為下次出菇做好準備。出菇可持續3—4個月,可逐批逐次出菇採收(一般4—5批)。噴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病蟲害防治

    姬松茸有抗雜菌的能力,幾乎不受害菌侵害。但要十分注意通風換氣,匆使菇房內和畦面過溼。害菌常在覆土前後發現,害菌發生時最好用噴燈把它燒掉。

    姬松茸的害蟲有菇蠅、菇蛾、線蟲等。如果後發酵很完全,幾乎都可以防止害蟲發生。如果發生害蟲可以用噴燈把它們燒掉或在姬松茸不發生或停止發生時用磷化鋁燻驅除。

  • 3 # 生活商業說

      姬松茸已經在日本、美國、巴西等國家廣泛種植。日本採用“蘑菇房邊界種植法”,以秸稈和甘蔗渣為主要基質覆蓋堆肥形成邊界床,在邊界床底部播種,35-40天后出菇,持續3-4個月,出菇週期為10天/潮,鮮蘑菇產量約10公斤/平方米。中國於1992年從日本進口姬松茸。目前中國姬松茸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福建,每平方米可以收穫5公斤以上的鮮蘑菇。姬松茸是一個具有發展價值的新品種,出口前景好,匯率高。華北沿海平原可在4月初至5月中旬種植。室外溫室立體栽培姬松茸具有省力、節材、低投資、高產、易管理、操作方便、保溫保溼能力強、調光通風好、工藝簡單、種植方式簡單的優點。姬松茸的種植方法和技術與雙孢蘑菇基本相似,可供參考。種植技術描述如下:

      姬松茸最適宜的種植材料是甘蔗渣。稻草、麥秸、棉籽殼、玉米秸、茅草和鋸末也可以作為種植的原料。在一種或多種混合原料中適當新增一些牛糞(馬糞)、家禽和少量化肥。姬松茸的栽培材料是指姬松茸的栽培技術。堆放、發酵、翻堆後,製成適合姬松茸生長的栽培料。

      根據姬松茸的生物學特性,種植季節一般安排在春末、夏初和秋季。春種在清明節(3-5月)前後進行,秋種在秋季(9-11月)開始後進行。低海拔地區可以延長到4-5月播種,6-7月結果。總之,播種後40-50天開始結實時,最好掌握溫度可達20-28℃。氣候條件因地而異,播種日期應靈活控制。

      種植技術姬松茸菌種也分為三類:分母種、原種和種植種,可按照生產雙孢蘑菇種子的方法生產。母種PDA培養基;小麥籽粒培養基一般用於原種和播種。1.打樁:將稻草或棉籽殼等稻草浸泡在水中,預溼後,與米糠、木屑、禽畜糞便等原輔料充分攪拌,即可打樁。樁的上部寬度為80-90釐米。2.疊前翻轉時間約為7天,第一次翻轉應在物料溫度升至70-75℃左右時進行。翻堆時向培養料中加入硫酸銨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幫助下,透過發酵改變姬松茸可用的氮源。預堆積時,料堆中層發酵較好,料溫較高,但周圍培養料發酵不充分。翻堆時,要充分翻拌,翻堆外週中層培養料,將外周培養料堆到堆中心。5天后,進行第二次翻堆,然後每隔4天、4天、3天進行翻堆(總翻堆5次,發酵時間23-25天)。為了使堆內和堆外發酵均勻,中間培養料應翻轉到外面,外部培養料應堆到中間。發酵後,培養料變成褐色,手拉縴維容易斷裂,發酵完成。堆積發酵後堆肥的含水量約為60-75%。當酸鹼度高或低時,過磷酸鈣或熟石灰可用於調節。為了生產均勻、完全成熟和高質量的培養材料,翻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不能粗心大意。3.姬松茸在餵食和睡覺時可以種植在室內和室外。室內種植時,可建4-6層床,或用空蘑菇房和床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料均勻鬆散地鋪在一起,厚度為20釐米。堆肥上床後,進行“二次發酵”,即關閉菇房進出口和通風口,菇房溫度升至55-60℃,保溫約2天,堆肥溫度降至25℃時播種.田間種植在遮蔭棚下進行,邊寬1.3米,長度任意。遮蔭棚的高度為2-2.3米,棚頂和棚周用草簾和遮陽網遮擋(需要四個遮陽罩和四個遮陽罩)。床的形狀像烏龜背,中間比邊緣稍高,排水溝是敞開的。如果種植在山區,防洪溝渠也應該開放。床沿表面噴灑化學殺蟲劑以殺死害蟲。然後將完全成熟的培養材料鋪在床上,厚度為20-25釐米(以幹基計算,每平方米約16-20公斤培養材料)。4.播種和管理:將小麥種子菌種輕輕打碎,在培養料表面均勻撒上2/3,用適當的叉子搖動將菌種滴入物料中,在床面撒上1/3,最後撒上約1cm的培養料覆蓋菌種。每平方米播種量為1-2瓶。室外種植和播種後,床應覆蓋塑膠薄膜以保持溫暖和溼潤。播種後5天內一般不需要揭地膜,也不需要灑水,第6天揭膜通風。空氣的相對溼度為85 ~ 90%,如果材料表面乾燥,噴水保持水分。正常情況下,每2天需要通風。室內種植還應注意蘑菇房的溫度和溼度變化。保持溫暖溼潤,讓新鮮空氣更經常地流入蘑菇屋。不要讓蘑菇屋每天都悶著。5.覆蓋土壤並觀察姬松茸菌絲體在培養基中存活的時間。一般來說,播種後約20天,當菌絲長到整個培養物的2/3時,土壤覆蓋開始。栽培料覆蓋的土壤顆粒質量和覆蓋土壤的方法對姬松茸產量有很大影響。因此,覆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種植工作。用於覆蓋土壤的土壤顆粒不應太硬。肥料、新鮮度、保水性和通風效能好的大顆粒土壤效果最好。在中國,底層土壤一般選擇含水量為70-75%的土壤。泥土覆蓋物可以是瓷磚或“齒輪”。也就是說,首先用厚度約為1釐米的土壤顆粒層覆蓋材料表面,並以10-15釐米的間隔製作寬度為10釐米、高度為5釐米的脊,厚度約為3-4釐米。在田間種植時,竹條和木條應插在床的兩側形成彎曲的弓形,然後覆蓋塑膠薄膜使其在小氣候中生長。覆膜中的溫度不應超過30℃。如果溫度過高,應移除薄膜以降低溫度,相對溼度不應低於85%。6.蘑菇生產管理蘑菇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是否適當將導致產量的大幅增加或減少。因此,必須小心管理。姬松茸菌絲直到培養基擴散才開始結果。一般來說,播種後約40天,菌絲長得粗壯,少量向上爬。這時,應該往床上噴水。覆膜中的相對溼度應為90-95%。覆蓋膜儲存2天后,白色米狀蘑菇芽將出現在土壤表面,然後生長成大豆形狀。3天后,當蘑菇芽長到直徑2-3釐米時,應停止澆水,以免造成蘑菇(芽)畸形。這是水管理的關鍵。出菇過程中消耗大量氧氣,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出菇過程中必須注意通風換氣。薄膜必須每天拆除1-2次,通風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后,薄膜必須連續覆蓋以保持水分並促進蘑菇芽的正常生長。在陰雨天氣,覆蓋膜的周圍可以開啟通風,以防止蘑菇芽腐爛。出菇期的最佳溫度為20-25℃。如果早春播種,出菇時溫度較低,可將薄膜蓋緊保暖保溼,縮短通風時間和次數。初夏氣溫超過28℃時,遮蔭棚可以加厚遮蔭,全天開啟覆蓋膜通風,營造涼爽氣候。在室內種植時,你還應該注意遮擋門窗,並在早晚給它們通風。結果期約為10天。出菇後,您可以修改邊床的形狀,並噴水補充邊床中的水,為下一次出菇做準備。蘑菇生產可以持續3-4個月,可以分批收穫(通常為4-5批)。噴水時應使用井水或泉水。

      病蟲害防治姬松茸(姬松茸Murrill)具有抵抗雜菌的能力,幾乎不遭受細菌入侵。然而,應該非常注意通風,以使蘑菇房和邊境地區過於潮溼。在覆蓋土壤前後經常發現有害細菌。當有害細菌出現時,最好用噴燈燃燒。姬松茸的害蟲包括蘑菇蠅、蘑菇蛾、線蟲等。如果後發酵完成,幾乎所有的害蟲都可以預防。如果害蟲發生,當姬松茸沒有發生或停止發生時,它們可以用噴燈燃燒或用磷化鋁燻蒸。收穫和加工姬松茸的適宜收穫時間是真菌蓋剛離開真菌莖之前的出芽期,即當真菌蓋尚未開啟傘時,表面呈褐色且有纖維鱗片,真菌褶皺內的真菌膜尚未破裂。如果細菌膜破裂,細菌褶皺上的孢子會逐漸成熟,細菌褶皺乾燥後會變黑,從而降低商業價值。收穫的新鮮蘑菇可以透過儲存或醃製來加工。如果是乾燥的,應該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乾燥,其中一些應該在乾燥器中乾燥。有些從蓋子到手柄被切成兩半並晾乾。乾燥產品氣味芬芳,真菌褶皺呈白色。它們被包裝在透明塑膠袋裡。外包裝由紙質手提箱或根據客戶要求製成。

  • 4 # 貼心寶媽一小魏

    姬松茸的種植要求也很多,因為菌類對環境,溼度,溫度基材等等悉悉相關。我大概知道幾點,和大家探討一下。

    一,選擇基材,主要選用良好的農作物秸稈及其它基肥為原材料,進行發萬點酵,翻垛,鋪床等。

    二,溼度分三步管理,原材料含水6O%左右,覆土含水率60%左右,出茹期對溼度需求增加達到85%左右。

    三,溫度菌絲生長時20度左右,其它時候去控制在2O一25度為宜。

    四,對於光照和通風要求,茵絲時選擇暗光就行,其它一般都可以。通風時避免選擇風大的時候,防止被冷風直吹。

    正常情況下三四十天,都出菇了,出菇時每天大概噴兩次水。

    我所說的只是大概,種植時還要注意很多細節,多學習,有條件的最好到實地學習為最好。

  • 5 # 城市更新研究社

    1、培養料配方

    配方1:麥(稻)草67%,牛糞30%,磷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配方2:麥(稻)草50%,牛糞47%,複合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配方3:麥(稻)草70%,油渣20%,磷肥10%,尿素0.2-03%,益富源菌菇生態寶0.5%。

    2、培養料的堆制

    ⑴堆料。

    一般在姬松茸播種前20天左右堆料。一般堆後第4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磷肥。第一次翻堆後4-5天進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和碳酸鈣。

    ⑵二次發酵

    將培養料含水量調整到70%左右運至菇房或菇棚,上架或鋪床,寬1米、長度6-7米左右,厚度約為15-20釐米左右,行距約10cm左右。

    3、播種

    二次發酵結束後,待料溫降到25℃以下進行播種,把菌種掰成甜棗大小,在培養料中挖深約10釐米的接種穴,每隔斷20釐米左右挖接種穴一個,播完1床在菌床表面再撤1層菌種,播完後,輕輕壓一下,以免影響發菌,最後蓋上薄膜,用種量每平方為1.5-2瓶。

    4、覆土。

    播種後15-10天,菌絲向接種穴四周蔓延生長3-5釐米時,用稻田土進行覆蓋。覆土時將土調至半乾半溼,抖入菌菌菇生態,一瓶可以拌土500公斤,中間無白心,撒開為宜。pH值7.0-8.0,約呈鹼性,再在培養料料面上噴一次細水,然後覆土,覆土厚度約3.3-3.5釐米。

    5、出菇前管理。

    溫度控制在20-27℃,溼度保持在75%左右,料面保持溼潤,當溼度達不到時加入益富源菌菇生態寶噴灑,可抑制有害病原菌,有利用菇絲生長,原基形成。

    5、出菇前管理。

    正常情況下35-40天會出菇,此時揭去塑膠薄膜曀行噴水管理,噴水一定要輕噴勤噴,每天噴水2-3次,每次噴水量約為500ml/m2,一定要注意床面土層不能積水,慎防菇床表面積水過多下滲造 成培養料腐爛。使土層水分含量在55%-65%,空氣相對溼度在85%-95%,如菇房菇床表面不幹,生長正常,可以減少噴水或不噴水,並加強通風,使菇房空氣保持新鮮潮溼。但忌直接向床面噴水,以免造成死菇,爛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腳底按摩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