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婧娜1

    婦女盤發最初只是為了方便,婦女一生不理髮,頭髮越來越常,大約到15歲的時候,就必須盤起來,才不至於妨礙行動。後來,人們就賦予這個事情一個特殊的意義。

    古代女子到15歲時,要舉行笄禮,把頭髮盤成髮髻,再插上簪子,表示成為成年人。成為她的成年禮。在古代,頭髮被認為是人體最珍貴最神聖的部分,一個人頭髮的蓄養方式和造型選擇都是它的主人身份的某種反映。在許多文化中,婦女的頭髮都被認為具有性感魅力,以致於結婚以後,頭髮都要被遮掩起來,以避免引起他人的慾望。

  • 2 # 美妝博物館
    結鬟式:飛仙髻、凌雲髻

    結鬟式梳編法,先把發攏結於頂,然後分股用絲繩繫結,彎曲成鬟,託以支柱,高聳在頭頂或兩側,有巍峨瞻望之狀,再飾各種金釵珠寶,高貴華麗。

    這種髮式秦漢兩代及秦以前各代頗為盛行,漢以後各代多崇為仙女髮型,名流仕女也有采用。

    (結鬟式)

    (飛仙髻、凌雲髻)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安以軒—《後宮》飛仙髻)

    凌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凌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佘詩曼—《公主嫁到》凌雲髻)

    擰旋式:隨雲髻、凌虛髻、朝雲近香髻、迴心髻

    擰旋式梳編法,是將發分幾股,似擰麻花地把發蟠曲扭轉,盤結於頭頂或兩側。這種髮式靈活旋動,很助美姿。

    據《採蘭雜誌》記載:“甄后既入魏宮,宮庭中有一綠蛇,每日後梳妝則盤結一髻,形於後前,後異之,因效而為髻,故後髻每日不同,號為靈蛇。”

    (擰旋式)

    (隨雲髻、凌虛髻)

    隨雲髻類似側擰之形式,其髻如隨雲捲動。據《國憲家猷》記載:“陳宮梳隨雲髻。”這種髮式生動靈轉,頗為仕女所好。

    (林心如《傾世皇妃》隨雲髻)

    凌虛髻屬於交擰的形式,其髻交集擰旋,懸空託在頂上。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隋有凌虛髻、祥雲髻。”這種髮式如雲盤迴,凌託頂上,搖而不脫落。

    (朝雲近香髻 迴心髻)

    朝雲近香髻類似疊擰的形式,古代漢族婦女髮式之一,其編法是將發分股擰盤,交疊於頂,生動而穩定。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大業中令宮人梳朝雲近香髻。”這種髮式別具一格,饒有風趣。

    (劉詩詩《軒轅劍》朝雲近香髻)

    迴心髻類似盤擰的形式,其編法是將發分股交擰,盤結迴心於頭頂或頭前。據《中華古今注》記載:“梁武帝詔宮人梳迴心髻。”

    盤疊式:單螺、雙螺、百合髻、盤桓髻

    盤疊式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繫結攏起,再盤疊在頭頂或兩側,稱為“螺髻”。

    (盤疊式)

    在《凝宮詞》裡有“螺髻凝香曉黛濃”之句,這種髮型秀麗而富有裝飾性,為后妃公主、貴婦所好,其變化形式甚多。

    (單螺、雙螺)

    單螺其梳編法是將發股集結,盤疊如螺,置於頭頂上。在永泰公主墓石槨內西面北次間之雕飾,亦有些類髮式。這種髮式在初唐時盛行於宮廷,後在士庶女子中也流行。當時崑崙奴亦是梳這種髻式,至宋、明時期,仍有這種髮式。

    (李若彤—王語嫣 單螺)

    雙螺其梳編法是將發分為兩大股,盤結雙疊於兩頂角,亦名“雙角”。在《喀喇和卓古墓壁畫》亦有這類髮型,螺髻清晰秀雅。

    (劉詩詩—龍葵 雙螺)

    (百合髻、盤桓髻)

    百合髻其梳編法是淨髮分股盤結,併合疊於頭頂,流行於中國唐代。

    (殷桃-楊貴妃 百合髻)

    盤桓髻其梳編法是將發蟠曲交卷,盤疊於頭頂上,穩而不走落,稱為盤桓髻。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長安婦女好為盤桓髻,到今其法不絕。”

    結椎式:高椎髻、拋家髻、傾髻、墮馬髻

    結椎式的梳編法是發攏結在頭頂、頭前、頭後或兩側,然後用絲繩束縛,盤捲成一椎、二椎或三椎,用簪貫住,聳豎於頭上。

    (結椎式)

    (高椎髻、拋家髻)

    高椎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挽成單椎,聳立於頭頂,據《妝臺記》記載:“宋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巍峨高聳,號高椎髻。”在宋代山西太原晉祠女塑中亦有這種髮式。

    (張鈞甯—徐慧 高椎髻)

    拋家髻其梳編法是在頭頂挽椎成髻,兩鬢緩長,以澤膠貼而抱面。據《唐五行志》記載“貴妃假鬢為首飾,曰義髻,僖宗內人束髮甚急為囚髻,唐末婦人梳髮以兩髻抱面為拋家髻”。是唐代後期較為流行的一種髮式。今京劇旦角仍延用之。

    (傾髻、墮馬髻)

    傾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結椎、傾斜結束置於頭前或頭側,在仕女畫中頗為多見。據《晉書》記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 

    墮馬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椎,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肚,墮於頭側或腦後。是魏晉時期婦女的一種髮型,是東漢權臣梁冀的妻子孫壽發明的。

    (陳曉旭—紅樓夢 墮馬髻)

    反綰式:雙刀髻、驚鵠髻、朝天髻、元寶髻

    反綰式的梳編法是將發攏住,往後攏結於頂,再反綰成各種形式。

    (反綰式)

    雙刀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往上攏結於頂,再反綰成雙刀欲展之勢。據《妝臺記》記載:“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貞元中梳歸真髻,貼五色花子。”

    (劉濤 雙刀髻)

    驚鵠髻也是反綰式之一。其梳編法是將發攏上反綰,成驚鳥雙翼欲展之勢,生動而有趣。據〈中華古今注〉記載:魏宮人好畫長眉,令作蛾眉驚鵠髻。

    (雙刀髻、驚鵠髻)

    (朝天髻、元寶髻)

    朝天髻也屬反綰式之一,其編法將發攏上,束結於頂。再反綰成高髻朝天。據記載:“宋理宗朝宮妃梳高髻於頂,曰:不走落,號朝天髻。”

    元寶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再置木或將假髮籠蔽,呈元寶狀。據〈晉書〉記載:“用發既多,不可恆載,乃先木及籠上裝之,曰假髻或假頭。”唐張雄夫婦合葬墓所出土之女俑亦類似這種髮型。

    (劉亦菲—聶小倩 元寶髻)

    雙掛式:雙丫髻、垂掛髻、雙平髻、卝發

    雙掛式之梳編法,是將發頂平分兩大股,梳結成對稱的髻或環,相對垂掛於兩側。這種髮式多用於宮廷侍女、丫環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

    (雙掛式)

    雙丫髻是雙掛式中最常見之髮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側,再梳結成髻,置於頭頂兩側。前額外負擔多飾有垂髮,俗稱劉海,一般多用於侍婢丫環。

    垂掛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從頭頂平分兩股。結成髻或鬟,垂掛於兩側,額前飾有垂髮。據〈丹鉛錄〉記載:“北齊後宮之服,女官八品、偏垂髮。

    (雙丫髻、垂掛髻)

    雙平鬟屬於雙掛式之梳編法,據記載從秦開始,延續及近代,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於兩側。再束結成環,使其對稱而自平垂。掛於兩側。這種髮式在仕女圖中頗為多見,多用於未婚少女或兒童。

    丱發為兒童或未婚少女之髮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股,對稱繫結成兩大椎,分置於頭頂兩側,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頭髮。使其自然垂下。據傳在秦漢或更早時期已開始流行丱發。

    (雙平髻、卝發)

    看過這麼多美麗髮髻,不得不感嘆感嘆古代女子在髮髻上的精巧心思和愛美之心。古代女子以盤起髮髻開啟人生新篇章,此後為人妻的苦樂人生就從開啟。

  • 3 # 夢裡采薇與雲飛

    我是河北石家莊人,記得小時候,祖母輩的人不許未婚女子燙髮,她們說在民國時燙髮是已婚的一種標誌。不許未婚女子修眉。祖母輩的人們說自古以來未婚女子要留劉海,不許盤發。已婚女子要把前額亮出來,不許再留流海,頭髮要全部盤起,不許再梳辮子或留頭頂盤出花樣一部分頭髮披散在腦後的髮式。

  • 4 # 24567843235679000976

    我聽我媽說的:未婚時,頭髮只紮上半部分。已婚了,就把所有頭髮都紮上去。

    未婚的

    已婚的

  • 5 # 一片豔陽天

    未婚女子,在成年之前(就是還沒有舉行笄禮)之前梳丫鬟和丫髻,就是兩鬢頭髮和後腦的頭髮都梳成小辮垂下來,只有頭頂的頭髮扎髮髻。在舉行過成人禮之後,就要全部盤起來用簪子固定住,但是鬢角的和後腦的頭髮還是有散發少量梳下來。知道婚後才全部盤到頭頂上去,腦後梳髮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班級授旗儀式主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