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意思是,因果並不是可以分開的,有因有果,但之前的果就可以變為後來的因,是所謂因果迴圈。

    色即因,空即果;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因同果,果同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受想行識:應該分開來看,即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都是如此。

    [色不異空] 的色是代表物質的現象,指存在的東西,也就是具備形體之物。空,並非虛空或無之意,更不是表示什麼都沒有,都不存在的意思,而是 指[沒有實體性]、[沒有自主性]的就叫做空。

    不異,可以解釋作[不離],世間的物質現象在形相作用上雖有種種差別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的性:無實體無固定的性。我們姑且稱它為[空]或[空性]。

    [色不異空] ,是指一切事物都不離空性的存在,以眼睛可以看見的最具體的物質來說,它是由眾多因緣條件造成而存在的,因此一切物質雖然存在, 卻沒有實體性,自主性。所以說[色不異空],由於本身沒有固定的實體性,所以可以隨因緣條件而變化,所謂[空不異色]。

    [空不異色]是說明空性的顯現,是不能離開一切法而有的,並非滅除物質,等物質變壞滅了,然後才知道它是[空],無自主性。當它宛然存在的當下,就要覺察到無我,無常的道理,才能徹悟其空性。

    只要我們稍加思考[有形之物,皆不離空] 的道理,並不難了解.因此我們一定要深切的體悟到:不管如何堅固、豪華、偉大的東西,其實都沒有實體性,它只是因緣組合的現象而 已,唯有超脫心中的執著,人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色不異空,等於色即是空。[空不異色] 等於空即是色。這四句的意境都在說明物質現象皆依各種因緣條件而產生的。也依於不同的因緣條件而消失,一切事物的現象都是依因緣 存在而無實體性的,所以說,色塵事物,一切皆空。

    佛教指示我們以[空] 來觀察世間一切事物,並非要我們對事物絕望,或以悲觀消極的態度來對待一切,而是讓我們瞭然大悟,確知世間一切的真實現象。不要 一味向外追求不實的東西,應反觀自己的內心,發掘自性智慧,建立一個新的、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擴充套件資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歷史、宗教地位

    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也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廣知最流行的佛教經典。

    英國佛經譯者愛德華認為這篇經書屬於般若波羅蜜教派發展四階段的第三階段時期著作。

    另一方面,同為該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大乘佛教的發展影響深遠。同時《心經》與禪宗的經典有異曲同工之處,而《金剛經》則被禪宗奉為至高無上的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革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