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午門是皇宮的正門啊,一般人都不能隨便走啊,犯個罪就能推出午門斬首了?
25
回覆列表
  • 1 # 李毓鋒

    歷史中並沒有這種事。只有明代在此廷杖大臣致使斃命的事。所謂“推出午門斬首”不過是民間之言,後來電視劇的戲說。

    皇宮大內,頒詔之處,賜糕之所,頒朔之地,凱旋獻俘,怎麼能用來殺人斬首,徒染晦氣呢。

  • 2 # 可洛加冰

    一看就是被宮廷劇誤導了,有必要解釋一下,古代沒有推出午門斬首。

    午門是 廷杖和頒佈詔書的地方

    午門明代時,如果大臣觸犯了皇帝的尊嚴,便以“逆鱗”之罪,被綁出午門前御道東側打屁股,名叫“廷杖”。起初只是象徵性責打,後來發展到打人致死。

    如明正德十四年(1519),皇帝朱厚照不顧國民疾苦,而又要赴江南選美女。為此群臣上諫,皇帝發怒下令廷杖舒芬、黃鞏等大臣130餘人,當場打死11人。此外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繼承其堂兄朱厚照的皇位後,欲追封他的生父興獻王為帝,遭到大臣們的抵制。群臣100多人哭諫於左順門,皇帝下令施行廷杖懲罰,當場斃命17人,所以民間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言流傳。

    其實明清皇宮門前極其森嚴,犯人“斬首市曹”決非此地,而是必須押往柴市(今西四)或菜市口等地刑場處決的。  

    清代時,午門是皇帝每年冬至頒發來年曆書的地方。遇有戰爭獲勝之時,便在此處舉行凱旋“獻俘“禮儀。 

     午門前的兩座小屋,原是侍衛值房。門樓前的東西兩側設有左右闕門,可分別通往太廟(今勞動人民文化宮)和社稷壇(今中山公園)。從午門至端門兩側的廡房,原為六部九科朝房。東廡房設有吏科、戶科和禮科公署;西廡房設有中書科、兵科、刑科和工科公署等。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其前有端門、天安門。各門之內,兩側排列整齊的廊廡。這種以門廡圍成廣場、層層遞進的佈局形式是受中國古代“五門三朝”制度的影響,有利於突出皇宮建築威嚴肅穆的特點。  

      

    午門是頒發皇帝詔書的地方。每年臘月初一,要在午門舉行頒佈次年曆書的“頒朔”典禮。遇有重大戰爭,大軍凱旋歸來,要在午門舉行向皇帝敬獻戰俘的“獻俘禮”。明代皇帝處罰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門舉行。民間傳說中所謂“推出午門斬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為殺人刑場是不可能的,此說顯然不合史實。

  • 3 # 皇帝不稱朕

    好久沒答題了,此刻略閒,“皇帝說史”答一個娛君一樂。

    古代傳說裡,尤其是戲劇和小說裡,有不少這樣的橋段:君主一聲吼,將大臣(主要是忠臣)推出午門斬首。一般來說,兩旁忙有其他忠良大臣出班力諫,君主又改變主意,下旨將忠臣推回。如果是推出轅門斬首,多半一聲炮響,人就回不來了,身子留在外面,腦袋擱一個盤裡送回來。

    古代的宮廷戲為了戲劇衝突,總喜歡安排一幕昏君殺人戲,推出去下獄太慢,推出午門殺頭最易達到高潮,於是午門就增加了一個歷史上不曾有的刑場功能。之所以是午門,是因為午門離皇帝坐殿的大殿最近(如明清紫禁城,進了午門,過金水橋,就是皇帝上朝的太和門),太遠了一時半會兒回不來,影響劇情發展。

    歷史上,皇帝刷一旨下來,將某大臣當即拖出去殺死,在我的記憶裡,是沒有的。

    皇帝殺人,也得是公殺(依照法典刑律),不能私殺(以一時私恨),即殺之,必先正其罪。為此首先得下獄,給他定下一個死罪,法司審過,然後再推到市曹上去殺。不僅要殺他的頭,還得讓大家都來瞧。所以古代殺人,都挑城裡最熱鬧的所在,也就是市集上(如北京的西市),所以又稱“棄市”,即天子與民共棄之(犯人)的意思。

    在午門殺人,算什麼!自己打盛世的臉?

    當然也不排除皇帝一時暴怒,當場殺人,這種情況確實有,比如下令武士將犯顏的臣子用金瓜拍死,這都是少數昏君和暴君所為,是典型的法外殺人。稍微有點法度的朝代,都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明朝時,經常使用廷杖,就是“當廷用刑”,把大臣拖下去,脫了褲子打屁股,也有把人打死的,但這屬於用刑過當,畢竟不同於“午門斬首”。

    最後總結說,午門是內廷(紫禁城)之門,非殺人之地。而且歷史上也不是每一個朝代都有午門,明清確實有午門,卻從來沒有午門斬首之事。午門倒是行獻俘禮的所在,但俘虜獻過後,還是要下獄待決,不是就地就正法了。

    為什麼民間小說家要編個推出午門殺頭的說法呢?想來還是午門位置合適,它是紫禁城的南門,裡面就是禁廷,殺人汙了禁地似乎不雅。午門外就好多了,閒雜人等很多,五鳳樓下地方也寬敞,砍個把腦袋不太傷畫風。再說,午門內是以三大殿為中心的前朝,官員除了上朝,都是不允許進入的,至於普通老百姓,就更是沒眼緣瞧景了。他們瞅著午門挺神聖威嚴肅穆,便把此地當作軍前的轅門,如果一定要在皇城內找個地方殺人,這裡最合適了。

  • 4 # Only靈性

    本身古代是沒有午門斬首的。清代京劇的流行。裡面的臺詞是推出午門斬首。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午門是整個皇宮裡陽氣最強的地方也是龍脈所在的地方。又是皇宮的大門所以在這裡殺人。是不可能的。把一般斬首,都是推到菜市口斬首示眾。

  • 5 # 宮殿君

    其實“推出午門斬首”這句話,更多的是在評書演義中被使用,比如明代小說家許仲琳就在《封神演義》中寫道:“紂王大怒,將姜桓楚脫去冠幅,推出午門斬首。”後來有學者考證,這句“推出午門斬首”可能是從當時軍隊中“推出轅門斬首”這句話演變來的,古時候,將軍率軍在外打戰,對一些犯了罪的將士可以直接“推出轅門斬首”,也就是推出軍營外斬首,所以久而久之,就被大家以訛傳訛的傳成了“推出午門斬首”。

    “午門”,我們上一講給大家講過,它可是皇帝家的正門啊,你想想你會讓自己家正門見血,殺人嗎。要擱現在,連賣都不好賣,死過人的前門,誰敢要啊。所以,推出午門斬首實則是一種瞎編。那午門沒斬過首,死過人嗎?還真死過,這裡可是明朝“廷杖”制度,也就是打大臣屁股的行刑點,曾經還有兩次可是真真打死過人的。

    明朝在早期時,如果有大臣犯了小錯,比如忤逆了皇帝,撒了謊,就可能會被判“廷杖”之刑,即俗稱的打屁股,在午門前執行。可這個時候的打屁股就是做個樣子,大臣裡面可以穿些棉褲墊子,其實皇帝就是想羞辱羞辱這些大臣而已,哼,誰讓你敢跟皇帝作對呢!

    可是從正德年間開始,因為宦官劉瑾的唆使,打屁股開始要剝去所有衣物打,由太監監督,錦衣衛之刑,怎麼打呢?看腳尖!

    如果監督的太監腳尖向內,那就證明——給我把這人打死。

    如果監督的太監腳尖向外,那被打之人可能還有生還。

    而明朝就發生了兩起特別大的廷杖之刑,死傷大臣數以百計。

    (明武宗朱厚照)

    一次是這哥們,明武宗朱厚照,特別喜歡玩,喜歡美女,有一次他要到江南去玩,找美女,可眾大臣不答應啊,皇帝啊,您平時就玩的不上朝了,現在還要到外面去玩,國家誰管啊,所以,群臣上諫—皇帝你不準去了。結果這正德皇帝一生氣,將上諫的舒芬、黃鞏等146個大臣“廷杖”,就在午門外,最後,11個大臣當場斃命。這是“午門”第一次見血。

    (明世宗朱厚熜)

    還有一次是這朱厚照的表弟朱厚熜(嘉靖皇帝),因為,厚照兄在位時太愛玩了,沒想想傳宗接代的事,所以死了沒人接替他,因此就只能找自己的堂弟朱厚熜繼位。結果這朱厚熜來了就想封自己的親身父親為太上皇(那個時候,他爸爸已經死了,在世時是興獻王,管轄今湖北鍾祥市一帶),必須為皇帝,要知道,朱厚熜的爸爸可不是皇帝,而是一王爺,不合理法啊,所以群臣哭諫:“孩子,你別折騰了,雖然你現在是皇帝了,可你爸爸畢竟不是啊,你是接替你哥哥的位子,不能把你爹再整成皇帝吧,況且你爹也死了,你這麼幹沒意義啊!”可是這朱厚熜就是不幹,就是得封,看著那麼多比自己年紀長的怪蜀黍們,他一聲令下,打,所以,100多大臣被打,17人當場死了,這就是轟動歷史的“大禮儀”事件,也是午門第二次見血!

    (菜市口行刑)

    那午門不是斬首的地方,那哪裡是呢?據《明實錄》、《大清會典》記載,明朝砍頭通常在如今北京的西四一帶,而清朝一般在菜市口。咱們很熟悉的”戊戌六君子“不就在菜市口被斬首的。

    (今北京西四大街)

    (今北京菜市口大街)

    雖然明清兩朝砍頭的地方不一樣,但有一樣是共同的,都選擇了集市!為什麼呢?其實是就是震懾作用,封建帝王們要在最熱鬧的集市處決犯人,意在告訴百姓們,要乖乖服從,否則,下場就是這樣!!!

  • 6 # 愛看愛思考

    這個事情。應該說,我是最早從那裡知道的的。或者說,大多數人是怎麼知道的。我們,甚至於說我們這一代人!我想都是透過一種叫作評書,藝術表演吧!在那裡,我想也是我對於,歷史最早啟蒙教育吧!但是,現在看來有多少是真得呢?但是就這麼簡單否定歷史?僅僅因為它和我們最初知道的不一樣?人是在不斷的成長的,人要長大成人的!現在那時所謂知道的東西簡直幼稚可笑。可是人人都是這麼成長起來的!在說說歷史這個題目大了!只能化繁為簡不要外國史了,就中國史有多少人在搞專業的研究?從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領域就有多少?我想都沒有一個準確的數字。事實上它有意無意的影響每一個人!這個我想說大概就是文化基因吧!可能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但是它確實真實的存在著。實實在在影響每一個華人!

  • 7 # 有途職業技能評價服務

    受現今影視劇的影響,“推出午門斬首”一詞漸漸被人們所熟知,給人的印象就是,古代砍頭的地方在午門外,還在午時三刻行刑,說起來感覺還順嘴,可是事實是,自始至終,午門未有一人被砍頭,那午門斬首又是怎麼來的呢? 午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也就是說,午門斬首一詞只能是源於明清兩代,之前的不可能出現,現在不少民間戲曲、影視作品講的明明是明代以前的事,卻還在用這一詞,這一方面是編劇的不夠用心,一方面是因為故事的成型期是在明代。午門自建城之後一直是用於頒朔大典、帝王大婚、國家對外征戰凱旋等重大事件,科舉的狀元也能獲得一生中唯一一次從走過午門中間大門的特權,其他時候,只能是皇帝從此門走過。如此隆重的午門怎麼可能成為殺戮的血腥之地。一般行刑之地多是市井之地,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比如,清代的菜市口。 明代,倒是的確有推出午門一說,明代的帝王擁有一項之前帝王沒有的特權,就是可以隨意杖責國家重臣,即廷杖,廷杖獨立於國家司法,不用遵循國家任何法律,全憑皇帝的心情,這也使得明朝多了一些黑暗,而廷杖的地點就是在午門外。明代皇帝對違背自己意願的大臣可隨意廷杖,開始還只是做個樣子,被杖責的大臣在家靜養一陣即可恢復,起初的廷杖主要是為了羞辱,可是後來隨著宦官勢力漸漸崛起,廷杖也就跟著變了味道,一些得罪過這些閹人的忠誠剛毅大臣在受廷杖時,宦官會暗示行刑的錦衣衛下死手,或是皇帝的暗許,明朝一代被打死的國家重臣比比皆是。 被廷杖致死的國家大臣大多都是忠誠之士,在民間有一定的威望,或是死諫於皇帝,百姓多這些人抱以同情之心,對他們的死很是悲憤,漸漸的民間開始流傳很出“推出午門斬首”一說,這多少帶著的明朝帝王和宦官集團的諷刺之意。

  • 8 # 正史也瘋狂

    答案是沒有。

    先說說午門有趣的地方。

    午門上有5個門洞,但正面看只有3個,背面看有5個。正面看不見的2個,叫做掖門,處於側門的基座。大家去故宮的時候可以留意下。

    午門的正門洞,不是什麼人都能走。只有皇帝能走,皇后大婚進宮的時候能走一次,狀元、榜眼、探花出宮時可以走一次,其他人走都不行。

    下面說說“推出午門斬首”為什麼沒有。

    從正史典籍上看,明清兩代都沒有“午門斬首”的記錄。所以皇帝沒有機會發出“推出午門斬首”這樣鏗鏘有力的命令,但很大可能會說“推出午門廷杖”。

    什麼叫廷杖呢?

    顧名思義,就是朝廷用木杖懲罰犯錯的大臣。行刑時,大臣雙手雙腳被捆住,四面拉著,露出屁股,隨著木杖落下,聲嘶力竭、皮開肉綻都是固定節目,有的直接被打死,幸運地也是個半死。

    明代正德皇帝朱厚照,做皇帝愛溜號,經常微服出宮,大臣們勸諫無效。有時鬧得不可開交,朱厚照就對看不順眼的官員實行廷杖,先後有上百人遭受廷杖之刑,場面悲慘至極。

    另外,午門還會作為獻俘的場所。如果朝廷對外征討取勝,會在午門舉行獻俘儀式,以示朝廷威嚴。這個儀式,皇帝非常重視,會親自到場,在午門城樓上觀看並下旨。

    明朝萬曆皇帝就舉行過幾次,明軍擊敗日本豐臣秀吉對北韓的侵略,俘虜了日軍,就會帶到午門請旨發落。萬曆皇帝大喝一聲:“拿去!”

    那時候沒有高音喇叭,在場官員們一傳十、十傳百,儀式感非常強。頓時響徹午門上空,日軍雖然聽不懂,估計也會嚇個半死。

    接下來交刑部處理,大多在西市殺掉,對日軍俘虜不會優待。

    綜上,“推出午門斬首”一說,古代並不真實存在,只是民間傳說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蔬菜無土栽培成本少、週期短,哪些蔬菜適合無土栽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