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中國古代的軍樂首推唐代的《秦王破陣樂》,主要源於三個因素:

    第一,它是唐代的國歌。任半塘先生不是說嘛:“始陳《秦王破陣樂》,乃唐代第一樂曲,猶近世國家之有國歌。”(《任中敏《教坊記箋訂》“破陣樂”條》)第二,它的變體很多,比如《神功破陣樂》《小破陣樂》《皇帝破陣樂》《破陣子》等等。第三,它應用的場合很多,比如坐部伎、十部伎、鹵簿(古代一種儀仗隊)等等。針對二、三兩個因素,臺灣大學的音樂學教授沈冬先生作過一個表: 沈冬《唐代樂舞新論》 當然,應用在燕樂、俗樂等場合的《破陣樂》,嚴格來說不能叫軍樂,這倒不是開玩笑,主要因為古代的軍樂有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它和軍禮有關。 1.軍禮

    啥叫軍禮?就是說魏晉以後,中國的禮文化發展出了一套五禮思維,就是吉(宗廟祭祀婚娶等)禮、兇(喪葬)禮、賓(朝聘宴享)禮、軍(軍事、儀仗活動)禮、嘉(節慶活動)禮。軍禮是五禮中之一種,不是有句話嘛,“國之大事,唯祀與戎”,這個“戎”,一定程度上說的就是軍禮、軍事活動。

    軍樂很大程度上是在軍禮的背景下演奏的音樂。為啥?因為要突出它的威嚴、禮儀性、震懾效應!所以,軍樂一般在鹵簿中有專門的樂舞隊舞,敦煌莫高窟第156窟《張議潮統軍出行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儀仗隊裡樂隊和舞隊的情況:

    這還是唐後期節度使的儀仗隊,唐前期中央的儀仗隊比這威武得多,《大唐開元禮》《新唐書·儀衛志》《唐六典》等等都有介紹,很繁雜,有學者整理排列過,以鹵簿等級為例: 2.樂辭軍樂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它的樂辭。比如《秦王破陣樂》: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這首樂辭太深入人心,不亞於“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以至於後來唐高宗想另作一首《一戎大定樂》來蓋掉《秦王破陣樂》,樂辭裡有句“八弦同軌樂”,聽上去也是簡單曉暢的,只不過《秦王破陣樂》更具有影響力,以至於《一戎大定樂》的樂辭並沒能完整流傳下來。另外還有一種文人擬辭,就是唐代的一些文人為了歌頌軍功或盛世,自己制辭,比如岑參任職封常清幕僚時曾作《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章,其辭雲: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天子預開麟閣待,祗今誰數貳師功。官軍西出過Murano,營幕傍臨月窟寒。蒲海曉霜凝劍尾,蔥山夜雪撲旌竿。鳴笳擂鼓擁回軍,破國平蕃昔未聞。大夫鵲印搖邊月,天將龍旗掣海雲。日落轅門鼓角鳴,千群面縛出蕃城。洗兵魚海雲迎陣,秣馬龍堆月照營。蕃軍遙見漢家營,滿谷連山遍哭聲。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暮雨旌旗溼未乾,胡塵白草日光寒。昨夜將軍連曉戰,蕃軍只見馬空鞍。 顯而易見,無論是從題名、本事、體式還是風格來說,這種文人擬辭都不如《秦王破陣樂》更易於傳唱吧,所以《秦王破陣樂》能影響甚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樂辭易於傳唱、朗朗上口。 3.樂器 然後,軍樂是需要一定樂器的,這個比較重要,因為軍樂的樂器和燕樂、雅樂的樂器還是有區別,主要能起到“風敵勸士”的作用,就需要那種有激越高亢音效的樂器,比如各種鼓:掆鼓、大鼓、鐃鼓、節鼓、小鼓、羽葆鼓;各種吹奏:金鉦、長鳴、中鳴、金鐲、大角、鐃吹、簫、笳、大橫吹、笛、觱篥、小橫吹、大笛。關於樂器的形態,宋代陳暘的《樂書》裡儲存了很多的圖。摘幾個具有代表性的: (左)長鳴,又叫雙角;(右)是中鳴 (左)大鼓,上面還繪有騰龍;(右)羽葆鼓 (左)短簫,今稱排簫;(右)觱篥這些樂器在各種文物中都有映照,比如唐三彩、陶俑、唐代墓室壁畫、敦煌壁畫、棺槨線刻圖畫中都有各種樂人奏樂,各舉幾個典型的例子吧: 唐三彩駱駝載樂俑(高難度,西域來的雜技就是不一樣。。。)這個是隋墓的樂俑,左邊小哥的樂器(可能是長鳴中鳴之類的)好像丟了。。右邊短簫小哥很猥瑣啊( ̄y▽ ̄)~* 蘇思勖墓壁畫(倆“指揮”小哥很萌✪ε✪) 唐李壽墓石槨線刻奏樂圖(都是後宮才女啊【星星眼。。) 綜合以上,《秦王破陣樂》曾被作為軍樂演奏是沒有疑問的,只是瞭解古代軍樂必須明白幾個要素:軍禮、樂辭、以及樂器。需要補充說明的是:1.

    這是《信西古樂圖》所儲存的《秦王破陣樂》圖和它的變體《皇帝破陣樂》圖。可以看出,兩者在舞服上還是有差別。《倭名類聚抄》記載,《皇帝破陣樂》為壹越調,《秦王破陣樂》為乞食調,說明樂調上也有區別。另外北川有鄉繪《舞樂圖》上也有《秦王破陣樂》《皇帝破陣樂》《散手》破陣樂的圖版,還是彩繪哦~

    2.《秦王破陣樂》名氣很大,影響域外,主要是根據《大唐西域記》的記載,說是受到戒日王的接待,戒日王問玄奘,你從哪裡來,要去幹嘛?玄奘說,我從大唐而來,要去求佛法。戒日王就說,哦,大唐國啊我知道,那裡如何如何好balabala,而且聽說大家都在唱《秦王破陣樂》啊。另外一個是拘摩羅王問玄奘的,說你跋山涉水來這邊不容易啊,我聽說印度現在到處都在傳唱《秦王破陣樂》,而且傳了很久了,你們國家有徳啊。

    3.根據《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高宗的時候曾經有二十八年禁止奏《秦王破陣樂》,說是聽到這首歌就想到他爹,很感傷!

    4.《秦王破陣樂》的譯譜一直有學者在做,比如何昌林、王原平、黃汛舫等先生,再比如葉棟《唐樂古譜譯讀》裡也有五絃琵琶譜版的《秦王破陣樂》,演奏的話網上有不少 拓展閱讀:1.沈冬:《唐代樂舞新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2.趙小華:《初盛唐禮樂文化與文士、文學關係研究》,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3.張遠:《〈秦王破陣樂〉是否傳入印度及其他——兼與寧梵夫教授商榷》,《南亞研究》,2013年12月。4.常朝棟:《中國軍樂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4年。5.任方冰:《明清軍禮與軍中用樂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4年。

  • 2 # MIss黃姑娘

    古代的當推唐代的 《秦王破陣樂》 。

    偷個懶,摘抄一下詞條資料吧,最後我有些補充。=======================《秦王破陣樂》即《秦王破陣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麴,最初乃唐初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後,親自把這首樂曲編成了舞蹈,再經過宮廷藝術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個龐大的、富麗堂皇的大型樂舞。在原有的曲調中揉進了龜茲的音調,婉轉而動聽,高昂而且極富號召力。同時有大型的宮廷樂隊伴奏,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 現在在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連外國的賓客都禁不住跟著手舞足蹈。中華民族鼎盛時期的象徵,果然氣勢不凡。

    據唐劉餗《隋唐嘉話》《舊唐書·音樂志》《太平廣記》卷二百零三等記載,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將劉武周,解唐之危,河東(山西永濟)士庶歌舞於道﹐軍人利用軍中舊曲填唱新詞,歡慶勝利,遂有“秦王破陣”之曲流傳於世,後編入樂府。貞觀初(627),唐太宗詔魏徵等增撰歌詞7首,呂才協律度曲,訂為《秦王破陣樂》。貞觀七年﹐李世民親制《破陣舞圖》,對舞蹈進行加工: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往來刺擊,以像戰陣之形。舞凡三變,每變為四陣,計十二陣,與歌節相應。令呂才依圖教樂工120(一說128)人﹐披甲持戟﹐執纛演習﹐定名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員及“蠻夷酋長”,於玄武門外奏之。擂大鼓,聲震百里,氣壯山河。後用馬軍2000人,引隊入場,尤為壯觀(《通典》卷一百四十六,《唐會要》卷三十二等)。

    唐高宗時的《神功破陣樂》、唐玄宗時的《小破陣樂》,皆源出《秦王破陣樂》,其形式有所變化。

    敦煌莫高窟217窟有晚唐壁畫《破陣樂圖》(一說《閱兵圖》)。日本藤原通憲(僧名信西)的《信西古樂圖》中﹐有《秦王破陣樂圖》。日本保留有《秦王破陣樂》遺譜9種。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第一年——貞觀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陣樂》,這是此曲第一次在這樣莊嚴、隆重的場合中演奏。 貞觀七年,李世民繪製了《破陣樂圖》,令音樂家、太常丞呂才加工編制了音樂,令李百藥、虞世南、儲亮、魏徵等制歌詞,並命呂才依照舞圖排練,遂成後世流傳之《破陣樂》。《破陣樂》從初唐到晚唐,一直流傳了近300年。《破陣樂》隨著唐朝的聲勢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揚名國外。

    軍歌價值 《秦王破陣舞》

    《秦王破陣樂》是唐時著名的歌舞大麴,最初乃唐初的軍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於是,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顯然很喜歡這支軍歌,公元633年,李世民親自設計《秦王破陣樂舞圖》,據圖可知:舞隊的左面呈圓形,右面呈方形;前面模仿戰車,後面擺著隊伍,隊形展開像簸箕伸出兩翼、作成打仗的態勢。太宗叫呂才按圖教授給一百二十八位樂工,經常穿甲持戟練習。此曲即為這場樂舞的主題曲。

    《秦王破陣樂》在當時的名氣很大,甚至傳到外國。玄奘大師到達印度後,印度國王屍羅逸多召見他時就曾問起有關此曲的事項。武則天時期日本遣唐使節粟田正人將其帶回日本。

    此譜在國內已無遺存,但在日本儲存有五絃琵琶譜、琵琶譜、箏譜、篳篥譜、笛譜等多種,何昌林將日本所存之唐傳五絃琵琶譜《秦王破陣樂》進行解譯,並將唐凱樂歌辭與樂曲組合成歌曲,在1983年舉行的“華夏之聲·古譜尋聲音樂會”作首次演出。===============================補充:1,日本遺留的並不只是曲譜,還有樂舞和音樂遺存的,只是學界對此一直有爭論,認為不是原作,在流傳過程中摻入了本地元素等等,迄今無定論。這個不可以抹殺人家的。

    2,日本遺存的並不單是樂和譜,還有大量演繹《破陣樂》的來自唐朝的服裝和兵器道具,迄今儲存完好,上邊有具體年號款識,明確說明是用來演繹《破陣樂》的,國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時明月有哪些門派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