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間給寶寶複查核磁最好呢?
不同胎齡的新生兒在腦CT和磁共振檢查中均存在著與發育有關的正常低密度和低訊號現象。足月兒只有在腦室周圍呈瀰漫性或不對稱性低密度和低訊號區,或早產兒在生後實際胎齡達40周時,腦室周圍仍呈瀰漫性低密度或低訊號,才屬病理現象。這些低密度和低訊號區一般在嬰兒出生後2個月(實際胎48周左右)才基本消失,因此最佳複查時間段就是糾正月40-48周。
顯然不能。早產兒因為不成熟腦的含水量高,腦髓質化不完全,缺乏髓鞘形成,常常表現為低密度。這些低密度區一般是正常的發育過程,而非腦水腫表現。足月兒額葉低密度一般到出生後2個月才消失。因此,影像學並不是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的必需條件。必需條件包括患兒有窒息史、24小時內有神經系統異常表現等。
嬰兒額葉和顳葉前方的蛛網膜下腔從嬰兒出生到6個月呈逐漸增寬的變化趨勢,然後逐漸縮小。額葉前方間隙最大寬度為6毫米,葉前方為9毫米,只有超過正常值時才考慮異常。我們常常在門診看到未超過正常值也被診斷腦外間隙增寬的情況。
如果結果超過正常值,仍然需要鑑別是外部性腦積水還是腦縮。外部性腦積水屬交通性腦積水範疇,也有專家稱為“嬰兒良性蛛網膜下腔增大”,是一種嬰兒期良性自愈性疾病,大多沒有後遺症;腦縮一般會有智力運動發育落後等後遺症。
早產兒髓鞘化程序需要按糾正月齡進行判斷,這是影像科醫生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因此判斷是否準確,確實需要慎重看待。另外,早產兒雙側腦室后角旁腦室周圍白質的髓鞘化時間可以延到4-6歲才顯示正常訊號,在診斷上也需要慎重。
因此,當臨床醫生看到有髓鞘化延遲的描述而又沒有確切描述什麼部位髓鞘化延遲時,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尤其當臨床神經行為檢查符合糾正月齡時,髓鞘化延遲的診斷更需要慎重。
什麼時間給寶寶複查核磁最好呢?
不同胎齡的新生兒在腦CT和磁共振檢查中均存在著與發育有關的正常低密度和低訊號現象。足月兒只有在腦室周圍呈瀰漫性或不對稱性低密度和低訊號區,或早產兒在生後實際胎齡達40周時,腦室周圍仍呈瀰漫性低密度或低訊號,才屬病理現象。這些低密度和低訊號區一般在嬰兒出生後2個月(實際胎48周左右)才基本消失,因此最佳複查時間段就是糾正月40-48周。
CT或磁共振報告有腦某葉低密度或低訊號描述,臨床醫生就可以診斷缺氧缺血性腦病嗎顯然不能。早產兒因為不成熟腦的含水量高,腦髓質化不完全,缺乏髓鞘形成,常常表現為低密度。這些低密度區一般是正常的發育過程,而非腦水腫表現。足月兒額葉低密度一般到出生後2個月才消失。因此,影像學並不是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的必需條件。必需條件包括患兒有窒息史、24小時內有神經系統異常表現等。
影像學報告有腦外間隙增寬,就提示有後遺症嗎嬰兒額葉和顳葉前方的蛛網膜下腔從嬰兒出生到6個月呈逐漸增寬的變化趨勢,然後逐漸縮小。額葉前方間隙最大寬度為6毫米,葉前方為9毫米,只有超過正常值時才考慮異常。我們常常在門診看到未超過正常值也被診斷腦外間隙增寬的情況。
如果結果超過正常值,仍然需要鑑別是外部性腦積水還是腦縮。外部性腦積水屬交通性腦積水範疇,也有專家稱為“嬰兒良性蛛網膜下腔增大”,是一種嬰兒期良性自愈性疾病,大多沒有後遺症;腦縮一般會有智力運動發育落後等後遺症。
早產兒磁共振檢查常有報告提示鞘化延怎麼看這個問題早產兒髓鞘化程序需要按糾正月齡進行判斷,這是影像科醫生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因此判斷是否準確,確實需要慎重看待。另外,早產兒雙側腦室后角旁腦室周圍白質的髓鞘化時間可以延到4-6歲才顯示正常訊號,在診斷上也需要慎重。
因此,當臨床醫生看到有髓鞘化延遲的描述而又沒有確切描述什麼部位髓鞘化延遲時,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尤其當臨床神經行為檢查符合糾正月齡時,髓鞘化延遲的診斷更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