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柯林伍德的“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個觀點,首先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歷史哲學家,義大利人克羅齊的啟發。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克羅齊關於歷史的觀點。
克羅齊對於歷史學性質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
首先他透過批判實證主義史學來論證歷史學的特殊性。實證主義史學認為史學應當採用與自然科學一樣的研究方法,即透過對個案的研究分析,得出普遍的規律、結論。而克羅齊則堅持史學的獨立性。他認為歷史學的研究物件雖然也是各種個案史料,但並不從中要求普遍的規律。與其說歷史學類同與科學,不如說它更像是藝術。因為藝術也是對個別事物的認識,也是不以尋求普遍規律為己任。
接著,克羅齊進一步論證了哲學即歷史的觀念。這一結論的基礎是克羅齊的精神一元論。他認為精神才是唯一的實在,一切存在都只是精神及其表現。“我們從未於心靈以外發現自然,那麼,我們就不能把它思維為和心靈相對的另一個自然。”世界的變化和發展都依賴於精神的作用,因此人類的歷史就是精神史。而哲學的研究物件也是精神,從研究物件的角度而言,哲學和歷史是同一的。看,到這裡,已經和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有更密切的聯絡了。
克羅齊最著名的觀點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意旨是,歷史都是由現實的人依據當前的興趣或意義而進行研究的。歷史是活著的,內在於我們的心靈裡。每一個歷史判斷都有潛在的現實需要,這種當代性才是歷史的真正屬性。“當代性不是某一類歷史的特性,而是一切歷史的內在特性。” 真正的歷史不是死的編年史,不是事件的機械式的關係,而是精神不斷創造的,自由的歷史,是史學家的一種思想活動。克羅齊透過這一論證凸顯了史學家的主體性。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不能置身於歷史之外來觀察歷史,這是自然科學的方法,是實證主義對歷史研究的不良影響。
關於克羅齊的歷史哲學思想,詳細情況可參考他的著作《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克羅齊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柯林伍德歷史哲學思想的直接淵源。柯林伍德更是評價克羅齊的哲學思想的作用就是為歷史學辯護,維護了歷史學的地位。
針對歷史學的本質,柯林伍德繼承了克羅齊的思想資源,提出了“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的觀點。
柯林伍德認為,歷史學物件的特殊性在於,過去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再發生的特殊事件,所以歷史學是關於一些特殊物件的一種特殊型別的知識,它透過對史料證據的解釋來回答人們對過去的所作所為的疑問,反過來幫助人進一步的認識自己。
柯林伍德認為,歷史學的作用就是人的自我認識。他解釋說“認識你自己就意味著認識你能夠做什麼;而且既然沒有誰在嘗試之前就知道他能夠做什麼,所以人能做什麼的唯一線索就是人已經做過什麼。”歷史學的價值在於“它告訴我們人已經做過什麼,因此就告訴我們人是什麼。”
接著,柯林伍德表示,過去是一種觀念性的存在,它以某種形式活在現在當中,而未來是萌芽於現在的某種可能性。我們之所以記得住過去的事件,只是因為“它們在我們的生理-心理機體上留下了永久的或者至少是持久的效果。”
那麼,既然過去是一種觀念性的存在,那麼研究過去的歷史,顯然也同樣是觀念性的。
關於這種觀念性的過去,人們能夠做的就是還原當時的人在完成某種活動時對自己活動的意識,因此歷史就是活著的心靈的自我認識——思想史。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一命題說明了歷史學作為一種知識的形式不同於自然科學,它自身有權成為有效的,且不依賴外界加以證明。歷史學的物件與科學的物件,一個是觀念性的過去,一個是物質性的存在,歷史事實的合理性無法用科學的標準來衡量,而衡量的方法,柯林伍德告訴我們,是歷史學家於多大程度上在自己心靈中對過去實現了重演。
而關於歷史學家重演過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閱讀柯林伍德的《歷史的觀念》這本書。
關於柯林伍德的“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個觀點,首先在很大程度是受到了歷史哲學家,義大利人克羅齊的啟發。所以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克羅齊關於歷史的觀點。
克羅齊對於歷史學性質的認識經歷了兩個階段。
首先他透過批判實證主義史學來論證歷史學的特殊性。實證主義史學認為史學應當採用與自然科學一樣的研究方法,即透過對個案的研究分析,得出普遍的規律、結論。而克羅齊則堅持史學的獨立性。他認為歷史學的研究物件雖然也是各種個案史料,但並不從中要求普遍的規律。與其說歷史學類同與科學,不如說它更像是藝術。因為藝術也是對個別事物的認識,也是不以尋求普遍規律為己任。
接著,克羅齊進一步論證了哲學即歷史的觀念。這一結論的基礎是克羅齊的精神一元論。他認為精神才是唯一的實在,一切存在都只是精神及其表現。“我們從未於心靈以外發現自然,那麼,我們就不能把它思維為和心靈相對的另一個自然。”世界的變化和發展都依賴於精神的作用,因此人類的歷史就是精神史。而哲學的研究物件也是精神,從研究物件的角度而言,哲學和歷史是同一的。看,到這裡,已經和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有更密切的聯絡了。
克羅齊最著名的觀點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其意旨是,歷史都是由現實的人依據當前的興趣或意義而進行研究的。歷史是活著的,內在於我們的心靈裡。每一個歷史判斷都有潛在的現實需要,這種當代性才是歷史的真正屬性。“當代性不是某一類歷史的特性,而是一切歷史的內在特性。” 真正的歷史不是死的編年史,不是事件的機械式的關係,而是精神不斷創造的,自由的歷史,是史學家的一種思想活動。克羅齊透過這一論證凸顯了史學家的主體性。從事歷史研究的人不能置身於歷史之外來觀察歷史,這是自然科學的方法,是實證主義對歷史研究的不良影響。
關於克羅齊的歷史哲學思想,詳細情況可參考他的著作《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
克羅齊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柯林伍德歷史哲學思想的直接淵源。柯林伍德更是評價克羅齊的哲學思想的作用就是為歷史學辯護,維護了歷史學的地位。
針對歷史學的本質,柯林伍德繼承了克羅齊的思想資源,提出了“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的觀點。
柯林伍德認為,歷史學物件的特殊性在於,過去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都不再發生的特殊事件,所以歷史學是關於一些特殊物件的一種特殊型別的知識,它透過對史料證據的解釋來回答人們對過去的所作所為的疑問,反過來幫助人進一步的認識自己。
柯林伍德認為,歷史學的作用就是人的自我認識。他解釋說“認識你自己就意味著認識你能夠做什麼;而且既然沒有誰在嘗試之前就知道他能夠做什麼,所以人能做什麼的唯一線索就是人已經做過什麼。”歷史學的價值在於“它告訴我們人已經做過什麼,因此就告訴我們人是什麼。”
接著,柯林伍德表示,過去是一種觀念性的存在,它以某種形式活在現在當中,而未來是萌芽於現在的某種可能性。我們之所以記得住過去的事件,只是因為“它們在我們的生理-心理機體上留下了永久的或者至少是持久的效果。”
那麼,既然過去是一種觀念性的存在,那麼研究過去的歷史,顯然也同樣是觀念性的。
關於這種觀念性的過去,人們能夠做的就是還原當時的人在完成某種活動時對自己活動的意識,因此歷史就是活著的心靈的自我認識——思想史。
“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這一命題說明了歷史學作為一種知識的形式不同於自然科學,它自身有權成為有效的,且不依賴外界加以證明。歷史學的物件與科學的物件,一個是觀念性的過去,一個是物質性的存在,歷史事實的合理性無法用科學的標準來衡量,而衡量的方法,柯林伍德告訴我們,是歷史學家於多大程度上在自己心靈中對過去實現了重演。
而關於歷史學家重演過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感興趣的話,可以深入閱讀柯林伍德的《歷史的觀念》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