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透世穿塵能洞天
-
2 # 隔壁老王不讀書
結髮,漢族婚姻習俗。一種象徵夫妻結合的儀式。當夫妻成婚時,各取頭上一根頭髮,合而作一結。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代漢族男子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它有三種含義,第一指束髮,古代人成年之後開始束髮,因而結髮指出成年;第二是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髮;第三是指妻子。
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髮,故稱。《孔雀東南飛》:"結髮同枕蓆",是說他倆結為夫妻,十分恩愛地生活著。
《禮記·曲禮上》:"女子許嫁,纓。"纓是五采絲繩,女子許嫁以後用它來束髮。鄭玄注:"著纓,明有系也。"就是說,纓是許嫁的標誌,表示這一女子已經有了物件。這條束髮絲繩,直到成婚的當夕,才由新郎解下,這就是《儀禮·士昏禮》所說的:"主人(婿)入室,親脫婦之纓。"故纓始終是夫妻關係的信物。結髮本指女子許嫁時的系纓束髮,後移指成婚當夕的夫脫婦纓。這就是古詩中所說的:"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蘇武詩)、"結髮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別》)。對結髮的另一解釋,即傳統解釋是:男子年二十、女子年十五分別舉行冠禮和笄禮,都要把頭髮綰成髻,以區別於童年的髮式,表示已經成人,可以結婚了。《文選》蘇武詩注云:"結髮,始成人也,謂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時,取笄冠為義也。"
-
3 # 言勸
“結髮"的由來有很多說法,不單是結婚時的“合鬢儀式"、還有"定情託身"、"成人儀式"等說法。現收集民間的五種說法供參考。蘇武詩:“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說的是中國古時候結婚時,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後,舉行結婚儀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最後飲交杯酒。還要舉行合鬢儀式,即夫妻並坐,兩人各剪下一縷頭髮束在一起,表示"永結同心"。這是"結髮"之一說。
唐代女詩人晁採有一首《子夜歌》:"儂既剪雲鬟,郎亦分絲髮。覓向無人處,綰作同心結"。在古時候新婚洞房裡妻子頭上盤著的髮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儀禮.土昏禮》中記載著:"主人入室,親脫婦之纓"。意思是隻有丈夫才能來解開盤著的髮髻,然後相擁相抱、恩愛纏綿、如膠似漆。這是“結髮"之二說。在浙南有關於"束髮託身"的民俗。就是原配夫妻擇日完婚前,男方要送庚帖,庚貼上寫明姓名、出生日子時辰和完婚時間。女方回庚貼時,附上一束頭髮,用紅頭繩扎著,作為“定情"託身、以身相許之物,以示結髮同心,百年好合。這是"結髮"之三說。
古人"結髮,始成人也,謂男年二十、女十五時,取笄冠為義也”。解釋為:男子年滿二十、女子年滿十五時,要分別舉行冠禮和笄禮,都要把頭髮綰成髻,以區別於童年的髮式,表示已經“成人",可以結婚了。這是“結髮"之四說。“結髮"的第五種說法有點特別。相傳古時候有一個皇帝登基的先一夜,為擔心自己的鬍子大短睡不著覺,那時男人是以鬍鬚長短衡量人的學識。身邊有個姑娘聰明過人,她剪下自己的頭髮,仔細的接在皇帝的鬍鬚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鬍子成了長鬍子。第二天,皇帝登基時手捋鬍鬚,接受臣子朝拜。臣子們驚歎皇帝一夜之間鬍鬚過臍,真乃"真龍天子"!
-
4 # 史為建老師
第一代表成年:
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第二代表結婚:
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髮。
-
5 # 邊緣人看世界
古時候,男女小的時候都是披頭散髮,到成年了才把頭髮束起來。男子二十歲加冠,女子十五歲著笄(束髮用的簪子),及笄即女子許嫁之年。剛一成年就結婚,這樣的夫妻稱“結髮夫妻”。
結髮通常是指古人結婚時的一種習俗。當青年男女成婚時,分別從新郎新娘取頭上一根頭髮,合而作一結,男女雙方結為夫妻,這就是我們常常所以說的結髮夫妻。
後來也被引指原配夫妻。按中國古代禮儀,“結髮夫妻”是合於禮法規定,舉行過儀式的正式夫妻,而有別於不合法的露水夫妻。一般也用來象徵夫妻結合的儀式。
-
6 # 劉金子
一,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二,它有三種含義,第一指束髮,古代人成年之後開始束髮,因而結髮指出成年;第二是指成婚,古代人新婚夜要男女左右共髻束髮;第三是指妻子。
三,中國古代,年少之時結為夫妻,稱為結髮。後因以“結髮”為結婚,指原配夫婦。 有時也代指年少之時,例:《李將軍列傳中》,“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 結髮也指新婚夫婦須在飲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綹頭髮,綰在一起表示同心。蘇武就有“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的詩句。 由來結髮夫妻的由來之一 在浙南有關於“結髮夫妻”有“束髮託身”與“投絲慰情”的民俗。所謂“束髮託身”就是原配夫妻擇日完婚時,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貼。庚貼上寫明姓名、出生日子時辰和完婚時間。女方回庚帖時,附上
回覆列表
中國古時候結婚時,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後,舉行結婚儀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後夫妻對拜,最後飲合巹酒,又稱交杯酒。後來又發展成合鬢的儀式,即夫妻並坐,將兩人一縷頭束在一起,“結髮夫妻” 一詞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