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應該是彈劍作歌。出自《戰國策·齊四》 ——《馮諼客孟嘗君》比喻懷才不遇。 例: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唐·李白《行路難·其二》) 典故是戰國時齊國馮諼(xuān)在孟嘗君的門下寄居為食客, 起初他向孟嘗君表示自己無愛好無才能,因此只得到下等門客的待遇,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食無魚,”要求改善待遇。左右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食之,比門下之客。”又過了一段時間,馮諼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的人都取笑他,並把這件事告訴給孟嘗君。孟嘗君說:“為之駕,比門下之客。”馮諼於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十分高興地說:“孟嘗君客我。”此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此時,左右都開始厭惡馮諼,認為他貪得無厭。而孟嘗君聽說此事後想到馮諼有個老母親。於是“使人給其食用,無使乏”。這使馮諼深受感動,決心不再向孟嘗君索取,一心一意地等待為孟嘗君效力的機會。 最後馮諼透過替孟嘗君收租,樹立了孟嘗君在人們心中的威信;在孟嘗君遭齊王猜忌時,遊說國君,使之威名重立。透過“薛國市義”、營造“三窟”等活動,馮諼為孟嘗君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其政治事業久盛不衰。自己也功成名就,被譽為極具戰略眼光的戰略家。p.s 一位網友的解釋非常精彩,你我一同看之: 彈劍作歌,出自李白《行路難·其二》:“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用的是戰國時期馮諼客孟嘗君的典故。馮諼窮困潦倒,寄居孟嘗君門下,因為沒有什麼才能示人,按照孟嘗君的待客慣例,下客飯菜粗劣,外出自便。馮諼倚柱彈劍三唱,要求改善待遇。可笑世人多白眼,蓮花原本出淤泥。這是真名士的風骨所至,不惺惺作態,也不在乎外人如何評價,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拉拉和金毛在一起會玩的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