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視口碑榜
-
2 # 芳香萬年
《芳華》中如果沒有《沂蒙頌》等50後60後熟悉歌曲,那就不能稱其為《芳華》,電影中描述的年代,正是紅歌流行,正能量充盈的時候,人們的思想是純樸的。而《芳華》之故事,人與人之間關係複雜,情節有些與時代精神不符,如果再無紅歌點綴,恐怕真無看點,如果沒有漂亮的女臉孔,修長白嫩的大腿,也不會博人眼球,也就沒有票房,創作團隊大撈特撈的意願也會落空,人們看著亮麗的文工團女兵,聽著紅歌,不知能不能想到那為國奉獻的,最可愛的人。這種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談一談想法,互勉!
電影《芳華》成為年度催淚電影及票房黑馬之後,除了導演馮小剛,原著及編劇嚴歌苓,以及鮮肉小花們的給力演出之外,道具及音樂缺一不可。特別在影片結束,韓紅清澈的聲音飄來,淚奔的觀眾們迅速收拾起眼淚。
據說《芳華》看哭了很多人,年代感,懷舊氣息,紅色思想,以及被抨擊的人性等等,都讓人感觸深刻。
唯美的電影畫面,颳起一股濃烈的懷舊風,颳起風的原因《沂蒙頌》絕對算一個。
雖然說《沂蒙頌》是一部四場芭蕾舞劇,但是該劇以1947年沂蒙老區的擁軍故事為題材,比較真實。
《沂蒙頌》中的女主英嫂,不怕兇險救下身負重傷的傷員。結果,英嫂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然而,英嫂還要面臨救傷員還是要救孩子的兩難地步,英嫂最終決定救傷員捨棄孩子。這時,槍聲響起, 賴匪被處決。沂河村紅旗飄飄,解放軍首長和戰士們深深感謝英嫂,告別鄉親,重返前方。
眾多青年人帶著父母來觀看影片,一大波50後、60後、70後、80後、甚至90後集體分享馮小剛的懷舊感,並且留下人民幣和淚水。
假如電影《芳華》裡沒有《沂蒙頌》等50後60後熟悉的歌曲點綴,那麼也就起不到烘托氣氛的作用。矛盾衝突、劇情的進展和延伸、影片的藝術結構、人物的立體感等都不會很好的表現出來,甚至會讓影片的畫面感打折。
電影好看的前提,一定是有些細節能打動人心,讓人身臨其境,覺得這故事就發生在身邊。除過影片中的矛盾衝突,表達人性的情節之外,最令人動容的依然是那些花兒一樣的姑娘們在舞臺上表演的舞蹈。當年很火的《草原女民兵》在《芳華》中出現,讓50後60後的觀眾一下子想起1976年的那段青春記憶。
正因為《芳華》中有《沂蒙頌》、《草原女民兵》等這些歌曲點綴,把觀眾帶入了一個詩意的世界,才讓電影被叫好,有了紅色年代磅礴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