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多爾袞的確有機會稱帝,但是機會不大,就是稱帝后也沒有什麼實際的權力來掌握了,多爾袞最有機會稱帝的時候是1643-1944年左右,皇太極剛死,大明剛亡,但是多爾袞手上有三旗,皇太極長子豪格有三旗(這三旗不一定非要支援豪格繼位,而是支援皇太極的皇子繼承皇位),應該是勢力不相上下,多爾袞當皇帝必然引起內訌,因此,雙方各退一步,讓順治登基。因此,多爾袞已經失去了當皇帝的最佳時機。

    但是,順治登基後,多爾袞得到了一切他想要得到了,皇帝並不代表一切,權力才代表一切。

    皇太極為何改國名,這個史學上應該沒有定論,但是我個人認為皇太極擅長易經八卦,本人也去過瀋陽北陵,感覺皇太極對風水什麼的應該挺看重的,也懂五行學說,“明”之就是火的意思,皇太極改為清就是克明的意思。當然,大部分史學學者認為,後金,並不能符合當時的政治訴求,因此必須改國號,畢竟金國只發展到了秦嶺淮河一線,沒有統一全國。

    至於清朝皇帝多短命,那是扯淡吧,就順治和同治得天花死的(一說順治出家,一說同治得梅病我感覺都不可信)剩下,哪個活的歲數都挺大,其實人要是當久了,就不思進取了,一個人要是有治國的才能和想法,前20-30就夠用了,剩下的30年都是迂腐守舊了啊,所以,康熙,乾隆在位後30年基本都不咋地。

  • 2 # 曉木曰兮歷史系

    他稱帝的話,位置傳誰。多爾袞沒親兒子,養子多爾博是多鐸的兒子,他在多爾袞死時才十六歲。而且多爾袞時,努爾哈赤、皇太極時代的人物還有一堆,他要是冒然犯這個忌諱,和他有矛盾的兩黃旗人士會不會起來鬧分裂?如果他真想稱帝,也得等那批人“沒”的差不多了,整個朝庭完全由他一人掌控,如果他能混到50歲,這個還有可能,問題是他38歲就去見努爾哈赤了,沒這個機會。在入關前,多爾袞更不可能稱帝,先看看順治是怎麼選立出來的。皇太極死後,兩黃旗大臣聚集在豪格家中,當時圖爾格(遏必隆之兄,輔佐鑲白旗大臣)、索尼、圖賴(費英東之子)、錫翰(努爾哈赤侄子)、鞏阿岱(努爾哈赤侄子)、鰲拜、譚泰(揚古利的從弟)、塔瞻(揚古利之子)八位重臣一致擁立豪格繼位。而且濟爾哈朗也同意擁立豪格。在王大臣會議的當天早上,多爾袞就親見索尼,當時索尼就在宮中的三官廟裡(三官廟後平乾隆時代改為太廟)。多爾袞問他對於繼承人的意見,索尼的回答很簡單:“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實這也是表明了兩黃旗的底線。一出三官廟,就發現崇政殿被兩黃旗的護軍“保護”起來。崇政殿是皇太極時代議政之處,在其死後,梓宮就停在這裡。多爾袞進殿準備會時,索尼、鰲拜等人就闖進殿中,率先提出要擁立豪格。多爾袞以他們沒資格為由將其闖出去。努爾哈赤死前,就確定了八王議政制度,策立新大汗,也是八王才有的的權力。努爾哈赤的原話是“選擇不拒爾等八王之人,使繼爾父為國之主。若不取爾等之言,不行善道,爾等則更換爾等八王任置之汗,選擇不拒爾等之言之賢者”。多爾袞利用努爾哈赤遺言,才把索尼他們哄出去。皇太極雖能將改議政制度慢慢變成他一人的獨斷,不過他也不只能軟刀子用漢軍二拆八,換旗,換佐領的方法來削諸王的權,而沒有完全取消這種制度。阿濟格與多鐸提出立多爾袞為帝,當時這種情況下,多爾袞不敢答應。多鐸先是提議立自己,被否定後又提議立代善。代善不想摻和,說了一句誰也不得罪的話“睿親王如果應允,當然是國家之福;不然的話,豪格是先帝長子,當承繼大統。我年老體衰,力難勝利。”豪格一看,難以順當透過,就能“難擔大任”之由,準備退場。想以退席來威脅,兩黃旗的立刻騷動,紛紛離座,按劍向前。齊聲說:“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們寧可死從先帝於地下!”代善一見要火拼,馬上退場,阿濟格也跟著代善退了。多爾袞看到這架勢,就明白了,自己如果強行上位,兩黃旗的得和他玩命,而且他們也把底線擺出來了,這就是立皇太極之子。多爾袞這就放棄自己的繼位權,擁立福臨。擁立福臨不是沒有條件的,那就是由他與濟爾哈朗做為輔政大臣。濟爾哈朗本是擁立豪格的一派,選他是給豪格一派一個臺階下。兩黃旗的一看,立的是皇太極之子,自己的地位保住了也不鬧了。當年皇太極以白旗旗主繼位,與黃旗換過旗色,舊有黃旗諸人的地位就下降了。豪格雖有藍旗,但因他是兩黃擁立,不會再搞出換旗這齣戲。所以黃旗一看地位保位,大夥也都同意這個折衷的辦法。多爾袞在到入關後,也是一直有動作,比較有名的就是整死豪格。至於其餘的動作,說起來太麻煩了。就說下當初擁立豪格的八個人好了。譚泰、鞏阿岱、錫翰三人都成了多爾袞的親信,譚泰更是向多爾袞轉告何洛會的建議,把了豪格的兒子富綬,還好多爾袞沒這麼喪心病狂。其餘五人裡,索尼、鰲拜始終是豪格派,圖賴、圖爾格入關之初亡故,塔瞻情況不詳,但從順治給他兒子愛星阿加俸情況來看,估計也沒有黨附多爾袞,但混的不好,所以《清史稿》上無傳。鰲拜在順治親前一直受打擊,立功不賞,無事有罰;索尼,革職抄家,發配盛京守陵。所以這種手段再玩個十來年,多爾袞的養子再大些,朝裡就沒什麼反對勢力。五十歲時差不多就可以登基,而且養子這時候已經在外面歷練多年,要是運氣好,自己再生一兒子,那就更為完美。

  • 3 # 非常道6419

    虎先鋒抓唐僧報功,黃風怪吃了一驚,言道,唐僧手下有一個徒弟名喚孫行者,神通廣大,智力高強。不好對付,於是在黃袍怪心目中,孫悟空應該是一個威風凜凜,高大雄猛的形象,然而當他看到孫悟空真人時,卻見他身軀鄙猥,面容羸瘦,不滿四尺,和他想象中的差距太大,於是,不禁啞然一笑,說道,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對於孫悟空來說,還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人不可貌象,海水不可斗量。

  • 4 # 封弦

    多爾袞有兩次當皇帝的機會,但實在是生不逢時,第一次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多爾袞三兄弟都還小,且未得到四大貝勒中任何一位的支援。第二次皇太極去世時,由於大貝勒代善的中立,多爾袞在八旗中的絕對支援率也比不過豪格,強行上位只會造成滿洲的分裂,後來的選擇證明是最英明的決定!

  • 5 # 迷霧夜行

    不是多大可能性,而是完全可能,只是他自己受了孝莊太后的矇蔽,猶豫不決,以至於雖然一時權傾天下,死後清算鞭屍,如果當時即位,雖然有小波動,畢竟很快就會被平定,畢竟帝王依然是愛新覺羅家族,天下人沒有那麼傻都去為福臨搏命!

  • 6 # 追記歷史

    皇太極死的時候走的比較匆忙,以至於都沒有時間明確下一代接班人,這樣他的子孫們爭奪皇位也就必不可免了。當時在眾多勢力當中,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和多爾袞實力不相上下,多爾袞那時候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可當時由於各方勢力牽扯比較複雜一時也不分勝負。後來有人慫恿多爾袞強行稱帝,多爾袞可能感覺強扭的瓜不甜時機還不成熟,就沒有去冒那個風險。多爾袞為避免局勢繼續僵持生變,就採用迂迴戰略擁立年紀尚幼的皇太極第九子福臨上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順治帝繼承皇位之後,多爾袞就開始清除豪格等異己,就這樣多爾袞肅清了他的絆腳石。按說這時候的多爾袞是順風順水,此時稱帝的話是沒有一點阻力的,可能當時多爾袞想自己雖然不是皇帝,但是已經有了皇帝的權威,小小的順治帝也只是他的傀儡罷了,所以他就沒願意再落下個壞名聲,繼續在幕後掌權。

    多爾袞帶兵打敗明朝,清朝入關奪得天下後,戰功赫赫掌握絕對權力的多爾袞,這時候如果想當皇帝應該也是毫不費勁的。但當時順治帝給他的待遇基本上和皇帝一樣,比如官員和皇宮貴族見到他都要行跪拜禮,在那個講究禮數的年代,他的儀仗隊可以和皇帝媲美。在朝堂上多爾袞說的話更是沒有人敢反駁,包括皇帝的玉璽都由他自己保管使用,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就不一一細數了。也可能當時多爾袞是迷失在了這些優厚待遇中,感覺這樣舒坦的日子和做皇帝有什麼區別,所以就沒有了當皇帝的打算。

    可多爾袞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死後順治帝會秋後算賬,不但把他生前一切榮譽推到,還要把他的屍體從墳墓裡挖出來鞭打。

  • 7 # 沉墨I方之城

    多爾袞是大清初期的睿親王,可以說大清能入關定鼎中原,有大部分的功能歸於多爾袞,另一部分歸於皇太極。但是多爾袞是當不了皇帝的。

    多爾袞有一次可能登上汗位(不是皇帝位),一次可能登上皇帝位。但兩次都沒有得逞,第一次是客觀原因,他的確沒有接位的實力和機會,雖然他有那個名額。在努爾哈赤死後,誰接位他,在當時的後金還是有些困擾的,最後雖然是皇太極登上寶座,其實還有部分勢力是支援多爾袞的,只是多爾袞此時太過年輕,更重要的是他母親的地位不高,所以這次多爾袞就不可能透過正統傳承接過位置。

    皇太極登基後,在一系列針對大明軍事,外交政策上是卓有成效的,並且對大清的初步建立完善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很遺憾,皇太極在大清入關前就死了。此時多爾袞也是有機會和年輕的愛新覺羅·福臨爭一爭帝位的。此時的多爾袞在大清的地位如日中天,軍政大權幾乎是一手掌握的。如果他要當皇帝,應該是問題不大,但是大清就會錯過百年難遇的機會——入關問鼎中原。

    為什麼呢,作為大清建國最關鍵的統治者皇太極死後,他有一個同樣強悍的兒子——豪格。豪格最為皇太極此時最為年輕有為的兒子照理說應該接位皇太極登皇帝位的,豪格軍事能力很強,在入關後的剿滅明朝殘餘勢力和農民起義軍的戰鬥中建立了很大的功勳,據說張獻忠就是被他幹掉的。

    大清高層一部分人事支援豪格登基的,多爾袞雖然手握軍政大權,但是此時大清的政治格局還是以八王議政為主體,也就是說雖然多爾袞勢力強大,但怎麼也要民主民主,大家討論著來。如果多爾袞強行上位,就有可能引發豪格和其支持者領兵回關外與多爾袞一爭皇帝位。那麼大清此時入主中原的大好局面就不復存在。

    此時,各方政治勢力做了一個政治交換,據說其中孝莊太后(順治的生母)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大概意思是,多爾袞和豪格都不繼位,另立新君,皇太極的兒子又多,但只有福臨有一個有政治格局的媽,而且據說他媽還和多爾袞有一腿兒。而福臨又符合多爾袞心裡的算盤——皇帝年輕才六歲,好控制;皇帝的媽與他又是情人(有史記載,孝莊曾下嫁多爾袞),皇帝不但是自己的侄子,更是自己的假兒子,這和自己做皇帝沒什麼區別。

    於是大清朝出現了唯一(清朝末年也有,和多爾袞不可同日而語)的一位真權實位的攝政王——多爾袞。

  • 8 # 多彩觀歷史

    多爾袞一生多次和皇帝之位擦肩而過

    第一次、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太年幼,還不成熟,缺少執政經驗也沒有軍功,此時最微弱

    第二次、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有軍功、有實力,但是八旗中多數旗主都支援豪格,他只能盡力阻止這些人傾向豪格,沒有辦法讓他們幫助自己,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擁立孝莊的兒子。

    第三次、幼帝登基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掌握實際的大權。如果他不是去世太早,想拿回皇位,應該是最容易的時候。

  • 9 # 歷史的拐點

    多爾袞絕對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這點從他懂得曲線救國,不求名祿,只講實惠便能覺察。扶持順治,以攝政王的身份實際掌控朝政。入關後也是投石問路利用代善的子孫試探八旗貴族對於其稱帝的態度(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多爾袞是有稱帝之心)。

    多爾袞這種理智隱忍謀而後動的政治老手,只要下定決心除非遇到不可抗因素比如滿清滅族等。那麼他們的目標終將實現

    "自古美人如名將,不叫人間見白頭。"可惜多爾袞死了。

    讓我們看看當時的形勢。

    一、外部形勢

    滿清入關以來最大的三個敵人南明、大西、大順相繼敗亡。就連"三掘名王,威震天下"李定國也已經身死。滿清統一中華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推測按照多爾袞的計劃,他會藉著吞併中華的不世之功,以無以倫比的威望接受順治的禪讓登基為帝。可惜他死了。

    二、內部局勢

    1、天子與太后

    天子年少從未參與國政更不會有什麼自己的勢力。太后孝莊確實有一定政治素養,依舊敵不過老謀深算的多爾袞。或者說即使發現了多爾袞的狼子野心卻也無力制止。也許她能做的就是下嫁多爾袞,加強其的政治籌碼,期盼多爾袞能憐憫他們母子。這也是她最好的選擇。

    我們不妨做這麼一個大膽的假設:孝莊太后確實下嫁了多爾袞。這樣多爾袞接受順治的禪讓,那便是"還政於父"。可以少受一些多爾袞的忌恨。多爾袞年老無子,再加上有孝莊從中斡旋未嘗沒有讓順治接班多爾袞的可能,甚至下嫁時這些就是談好的條件。按照這個思路,孝莊太后已經做好了多爾袞上位的準備。

    2、八旗貴族

    滿清的軍事力量全部掌控在八旗手中。

    兩白旗:本身就掌控在多爾袞兄弟手中,是多爾袞的死忠

    兩黃旗:統帥豪格被多爾袞謀殺,兩黃旗卻無動於衷。所以多爾袞即使稱帝,兩黃旗就一定有反抗的力量嗎?

    兩紅旗:這兩旗掌控在“老好人”代善和其子費揚古手中。老好人就證明此人沒有政治立場,他們只尊崇強者。

    兩藍旗:其中正藍旗旗主原本為豪格。豪格死後內部還處於混亂之中。鑲藍旗旗主原本是濟爾哈朗。後來被多爾袞設計除掉。多爾袞也已經間接控制了鑲藍旗。

    從這些分析中我們便能夠看出來。八旗的勢力中,多爾袞雖然不佔絕對優勢,但是也已經取得了勢均力敵的能力。再加上侵吞華夏的無上之功,威望足以讓其登基稱帝。

    結語

    多爾袞是個理智的政治家。即使他沒有明示要當皇帝。心裡面可能早就有所謀劃。而且,我們發現經過數年的乾綱獨斷,朝內朝外,宮裡宮外。已經沒有人可以阻止他僭越稱帝。他缺少的僅僅只是一個契機。可惜,時間總是這般的無情。

  • 10 # Johnny親王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00%成為皇帝。理由如下

    一,多爾袞本來就是應該繼承皇位。

    多爾袞的名字是出現在太祖努爾哈赤的遺詔上面的。9歲就是正白旗旗主。 瀋陽故宮是八旗政治制度在建築上的體現。十王亭就是正黃旗王亭,鑲黃旗王亭,正白旗王亭 ,鑲白旗王亭。。。 +左翼王亭,右翼王亭。十王亭之首就是 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大清開國從來沒有左翼王和右翼王。 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兩個兒子,就是多爾袞和多鐸,所以這兩個位置很有可能就是留給多爾袞和多鐸的。從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代善逼死多爾袞的母親大妃 阿巴亥就能看出:努爾哈赤是多麼喜歡多爾袞和多鐸。

    二,兩白旗的意志。

    我們反過來看順治帝怎麼處罰的兩白旗。在入關後,兩白旗實際上已經取代兩黃旗的地位。

    在圈地運動中,收貨最大。 順治帝下詔 將土地還給兩黃旗。緊接著處罰 剛毅,巴哈那, 冷僧機,譚泰,拜咿圖等等,這些都是正國級的幹部。紛紛下馬。連清朝第一謀士范文程,因為和多爾袞來往過密,也被罷職回家。

    多爾袞一旦失勢,上記後果也是兩白旗大臣和多爾袞的親信能夠想象到的。也就是事情發展到一定階段,兩白旗要保住現在榮華富貴,就必須讓多爾袞牢牢的把握住權利。

    最後多爾袞就是不想當皇帝,兩白旗大臣也會準備好龍袍的。 再來一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只不過多爾袞猝死。沒有來得及實現吧。

  • 11 # 巴顏鵠09

    在我看來,多爾袞一生妹有任何機會登基,那麼咱們就具體分析一下。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母親是努爾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因為努爾哈赤當時妹稱帝,所以大妃的地位其實是形同後來的皇后的,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和阿巴亥的第二個孩紙,多爾袞小時候特別聰穎敏捷,而他同母的哥弟阿濟格、多鐸兩個人性格上又有缺陷,阿濟格年長多爾袞七歲,性格魯莽不計後果,多鐸年小多爾袞一歲,雖然也聰明,但是多鐸更多的是勇猛多一些,為人處世有欠圓潤,所以努爾哈赤對這三位嫡子得態度也是最喜歡多爾袞,從小和多鐸就共領一旗。那麼姆們都知道努爾哈赤因為戰場上受傷而死的,死時並妹有安排後事,所以皇太極在年長的三個阿哥的支援下,登基稱帝了。而多爾袞年齡尚幼,雖然當時有一旗的兵馬,但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兒誰會扶保你跟四大貝勒奪位置,特別是皇太極逼死阿巴亥之後,多爾袞就成了沒爹沒媽的孩紙,政治地位一落千丈。有傳說努爾哈赤本是想傳位給多爾袞的,但是因為意外身亡,就算有傳位詔書,以當時多爾袞的資歷也坐不穩江山,這是第一次貌似多爾袞有機會登基,實際上看,他離皇位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第二次是皇太極暴病駕崩以後,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皇太極同樣是妹留下傳位詔書,這就讓當時的局勢比較混亂,具體有多激烈我在以前的文章裡面有講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有能力繼位的有多爾袞和豪格。當時支援多爾袞的軍隊有正白旗、鑲白旗和正紅旗,支援皇長子豪格的有鑲黃旗、正黃旗和正藍旗,而鑲紅旗的旗主代善是支援皇子繼位的,而濟爾哈朗的鑲藍旗持觀望態度,當時的競爭異常激烈,幾乎兩派已經拔刀相見的地步,最後多爾袞在考慮多方面的形式之後,退而求其次轉而支援九阿哥福臨為皇帝,由自己和濟爾哈朗攝政,這也就是後來定鼎中原的世祖順治爺。這在我看來由於當時的天下形式,如果多爾袞強行登基的話,有可能產生嚴重的惡鬥,這樣清朝也就妹有穩定中原的可能,甚至都有可能被李自成消滅也說不定,也可以說這也不算是機會。

    第三次是接順治帝進北京的時候,這時多爾袞已經軍政大權一把抓了,有人會說那這回多爾袞應該能登基了吧!其實也一樣妹有機會,當時中國的南方依然有晚明的三個王爺割據,而西南還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直流,畢竟兩黃旗雖然追隨著多爾袞打仗,但是皇太極時期的包衣奴才依然在兩黃旗中站著重要位置,比如索尼和鰲拜,如果你這時候貿然登基,其結果和在身亡皇太極剛死的時候是一樣的,畢竟當時天下並妹統一。

    第四次就是天下太平以後,多爾袞不斷地加封自己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從這點來看似乎多爾袞有稱帝的野心,當然了人到了這個地步有野心也屬正常,但是歷史妹有如果呀,軍方代表多鐸的英年早逝對多爾袞有著致命的打擊,從此以後多爾袞在軍隊的支援度逐漸的變弱,特別自己39歲也一命嗚呼,所以多爾袞縱觀其一生也妹有機會登基稱帝,更何況從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開始反攻倒算來看,他對軍隊的控制並不牢靠,強如曹操這樣的霸主,一生都妹敢稱帝,何況多爾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細胞有絲分裂間期的三階段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