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夏小驕傲
-
2 # 山中月2
“桃代表長壽”,這是源於人們對桃的認知及桃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地位。請讀詩經《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賁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詩讚桃樹生長茂盛,桃花明豔絢麗,枝葉欣欣向榮。這“桃夭”與“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何干?須知作者不是隨意比擬。以桃花喻姑娘(新娘)的美豔(贊貌美)。以桃之“實”(果)喻新娘嫁於男子,會“花開結果生子”(幢憬生活美)。以桃之“葉”(枝葉繁茂)喻新娘嫁入男方會給家人及整個家庭帶去好運。即興旺發達,家庭和睦(贊內在品質美)。可見,古人對桃的讚美與崇敬,是“桃”本身既有粉紅豔麗的花,又有甜蜜蜜的累累果實。即貌美與內美的完美結合,在古人心目中已成共識。以代表美好吉祥,鴻福滿滿的桃來祝壽,則是順理成章之事。再看明人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詩云:夭夭灼灼花盈樹,棵棵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左右樓臺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這兩處詩分別對桃花鮮豔和果實累累的讚美,以及桃非尋常之樹(千年結果)。且是瑤池王母親自栽培的。這就更顯桃的尊貴所在。緊接著大聖與土地有一節對話。大聖:“此樹有多少科”?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珠,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曰月同庚”。各位看官不妨去重溫第五回,心中謎案頓解。不過,在此想補明一點:吳氏豈有不解詩經“桃夭”之理?只不過吳在此處將“桃夭”發揚光大,筆下生花,表演得淋漓盡致罷了。天上的仙人還嫌“千歲”不足,吃了這蟠桃理所當然就該“萬萬歲”了。在古詩詞中,用“桃花”比喻美人的經典詩句舉不勝舉。就正如楚辭中用“美人芳草”比喻品德高尚有才能,心地良善的君子們。再經文人對“桃”(花果)的吟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認知,“桃”就成了“長壽”的代名詞。這也就成了民風民俗。假若自“桃夭”誕生至吳承恩所處的時代,若朝庭要評“國花”,各位看客試評哪一種花呢?說千道萬,“桃”才是正宗的壽果!
-
3 # 鍛彰趣義
西王母桃種我家,三千陽春始一花。結實苦遲為人笑,攀折唧唧長諮嗟。
這首“詩仙”李白的《庭前晚花開》是一首傷懷詩。我家庭院有王母娘娘的仙桃樹,可惜三千年開花,三千年結果。時間遠超凡人壽數,人們譏笑我,我也攀緣仙樹,感慨萬分,老子愛種什麼種什麼。
這首詩也同樣明確地說明,至少在唐朝,桃子在中國,就和西王母脫不開干係。西王母本為神話中崑崙山之女神,被道教封了女仙,被賦予了長生。《太平經》三十八卷載道教《師策文》有云:“樂莫樂乎長安市,使人壽若西王母。”將西王母與長安城並舉,可見以道教為尊的“李姓”王朝,對西王母女神的崇拜到了何種地步。因為西王母是長生之神,她的仙桃,自然也就成了長壽的象徵。
但這並非桃的象徵文化之根源。國內學界對桃文化的研究始於20世紀八十年代,以羅漫的《桃、桃花與中國文化》為代表的一系列論文認為,是乾旱導致夸父氏族遷徙,桃也成為這個英雄首領的化身而在後世民眾中被廣泛紀念。後世對桃的崇拜實際上是在紀念夸父領導氏族遷徙時捨身忘我的精神,其中蘊含了桃與生命聯絡起來的萌芽。
《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關於“鄧林”二字,歷來有兩種解釋:一種認為是地名。清代吳任臣在《山海經廣注》中說“襄州南風林山亦名鄧林,是古鄧祁候國”;另一種解釋是植物名:桃林。清人畢沅《經訓堂叢書》中說“鄧林”即“桃林”也,鄧、桃音韻相近,鄧林就是桃林。依據“夸父逐日”中夸父杖化桃林的細節,後人多將此看成桃起源的神話。夸父所化的桃林是變換形式延續生命的象徵物。
桃是早春的植物,《禮記》中有仲春三月“始雨水,桃始華。”《本草綱目》記載:“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從木、兆。十億曰兆,言其多也。”作為植物繁花似錦,自然讓人感受到無限的生命力。夸父逐日實際上是在追求生命的永生和再生,桃每年陽春三月開花,迎接春天,同時,在時間方位上,早春對應東方太陽昇起的地方,桃是迎接太陽的樹木。
桃與陽、生命延續的對應關係不獨在中國語境中有所體現。日本最古的史書,安萬侶整理撰寫的《古事記》中,伊邪那岐命大神的愛侶、也是他的妹妹伊邪那美命因難產死去,魂轉黃泉之國,伊邪那岐前往尋找,無意撞見伊邪那美死亡後衰朽的醜態。
“你叫我來出了醜啦。”(伊邪那美)即差遣黃泉醜女往追。伊耶那岐命乃取黑色葛鬘,拋在地上,即生野葡萄。在醜女摘食葡萄的時候,伊耶那岐命得以逃脫。但不久又復追來,乃取插在右鬢的木櫛,撆下櫛齒,拋在地上,即化為竹筍。在醜女拾食竹筍的時候,伊耶那岐命又得以逃走。其後伊耶那美命更遣八雷神,率領千五百名黃泉軍來追。伊耶那岐命拔所佩十握之劍,向後面且揮且走。直追至黃泉比良坂之下。伊耶那岐命取坂下所生桃實三個,挨追者近前,將桃子拋去,遂悉逃散。伊耶那岐命對桃子說道:“像你現在幫助我一樣,生在葦原中國的眾生遇見優患的時候,你也去幫助他們吧!”遂賜名曰大大神實命。
野葡萄和竹筍也都是生命力旺盛的植物,野葡萄隨處可見,竹筍雨後一夜可長數寸,都無法抵擋死亡之力的侵蝕,而桃可以,可見桃除了生命力旺盛外,還兼有光明、淨化的功效。後來的桃太郎傳說中,桃太郎從中蹦跳而出的大桃子,就是伊邪那岐所留桃樹結成的,桃太郎驅鬼辟邪、勇往直前,還賦予了桃子正義和勇猛的含義。但這也非桃子象徵意義的本源,桃繁殖的意象本來是在另一條相反的軌跡上不斷髮展著的。
-
4 # 成成奶奶2486
因為桃子有一個漂亮的美稱叫“仙桃”,固此人們經常在給老人祝壽時會用“桃”來代表長壽,“仙桃”代表著“長生不老”的寓意。
-
5 # 尚武菌
中華民族有尊老愛老的傳統,家裡老人大壽必定會全家以及親戚朋友歡聚一堂,為其祝壽。而壽宴上必不可缺的就是壽桃了,若無鮮桃,就會用麵粉蒸的壽桃來替代。在那些壽比南山的年畫中,壽星手上也必會拿著一個壽桃。可令人疑惑的是,為什麼祝壽的水果偏偏是桃子,不是蘋果、橘子等其他水果?
傳說送壽桃祝壽的習俗與戰 國的軍事家孫臏有關。相傳孫臏年少時就離家拜鬼谷子為師,學習兵法。有一年五月初五,孫臏忽然想起那天是老母親的六十大壽 而自己離家已經十二年,從未膝前盡孝,十分愧疚。師父鬼谷子知道後,就拿了個桃子讓他回家為母親祝壽。孫臏回家後,其他兄弟都準備了豐厚的祝壽禮品,而孫臏只能給滿頭白髮的母親送上那個桃子。而老母親最心儀的卻是這個桃子。而老母親最心儀的卻是這個桃子,接過來立馬就咬了一口。此時,奇蹟發生了,老母親的白髮忽然變黑,精神抖擻,容光煥發,看起來好像一下子年輕了二十歲。
眾人看了之後都驚歎不已。後來,人們回去紛紛效仿,壽桃也成為壽宴上的必備品 在古代典籍中,桃子一直是傳說中的仙果,吃了可以延年益壽,得道昇仙。《神農本草》上說:“玉桃服之,長生不死。”《神異經》中也有這樣的記載:“東方有樹,高五十丈,葉長八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壽。”這裡所講的就是一棵能使人延年益壽的桃樹,不過這棵桃樹慢慢地演變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西王母蟠桃樹。《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傳》載:“(七月七日,西王母)以(仙桃)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自此蟠桃就成了長生之果的象徵。在《西遊記》中就有王母娘娘開蟠桃盛會的一節。三月三日為王母娘娘生辰,這天,王母要大開蟠桃會,並邀請眾神仙來參加,共享蟠桃。她種的三千年一熟的桃樹,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六千年一熟的桃樹,人吃了霞舉飛昇,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的桃樹,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庚。而孫悟空當時還只是個小小的弼馬溫,沒資格參加這場盛宴,所以才有大鬧蟠桃會的情形。
桃子本身甜軟,適合老人家食用,且含有豐富的纖維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在水果中,老人家會偏愛桃子,也許正和桃子是壽宴必備品有關。而鮮桃不是一年四季都有,在沒有鮮桃的時節,人們就用米粉或麵粉捏成桃形,裡面包入軟糯易食的豆沙、棗泥、椰蓉等餡料,桃尖上塗上紅色,蒸成壽桃,敬獻給壽星。
-
6 # 人在天涯352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中國是桃子的原產地,聽說過夸父逐日化桃林的故事嗎?而蘋果是18世紀才傳入中國的。在中國古代,沒有蘋果。
回覆列表
因為相傳西王母就是吃了仙桃長生不老的吧,所以桃子以後就代表長壽了吧,天上種的就是仙桃呀,比如王母娘娘的蟠桃會,桃:濤,發音相同,而濤的右半部分不就是長壽的壽麼。(以前好像聽人這樣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