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機圖

    我們以殲10為例講一講:殲-10B/C型和殲-10A外觀上的顯著變化除了進氣道上方的6根加強筋不見了以外,還有一個就是雷達罩前端的空速管也消失不見了。

    上圖是殲-10A雙座型,下圖是殲-10B,可以發現二者的機頭有明顯區別,殲-10A雙座型機頭有一根長長的空速管,而殲-10B的機頭沒有,最新的殲-10C型也沒有。那麼,殲-10B/C型的空速管去哪裡了?

    下圖就是答案。

    看不清楚?我們把圖片放大一點兒。看見這些L型的小金屬管了嗎?它們就是“消失的空速管”。空速管是用來測量飛機飛行速度的裝置,空速管的種類有很多,安裝位置也非常多樣,戰鬥機最常見的空速管佈置在雷達罩前,這種空速管被稱作氣動補償空速管,優點是測量精度比其他位置的空速管高一些。不過即使是佈置在雷達罩前端的空速管,也需要機身其他位置的空速管來提供更多資料來進一步精確其測量值。既然這樣,為啥不把機頭的空速管取消呢?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F-15就率先取消了機頭的空速管,改用多個L型空速管來測量空速。

    多個L型空速管可以起到和機頭空速管同樣的作用,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它們不會對雷達罩內的雷達產生干擾,空速管的材質是金屬,或多或少會對雷達波產生一定干擾,不管是多普勒雷達還是相控陣雷達都一樣,取消機頭的金屬空速管不僅可以減少雜波的產生,也可以降低雷達罩的設計難度,一舉兩得的事情為什麼不做?

    其實不僅是F-15、F/A-18、F-22、F-35,“颱風”、“陣風”、蘇-35這些戰鬥機也早已取消了機頭空速管。中國出口給巴鐵的“梟龍”也取消了機頭空速管,未來隨著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系統的發展成熟,機頭空速管將只出現在測試用的原型機上,量產型的戰鬥機將不再採用機頭空速管。

  • 2 # 手機使用者57975581661

    其實還是在的!只不過已經改為了手持式,對!就像自拍杆那樣,當飛行員需要知道空速時,就開啟艙蓋將自拍杆(空速管)伸出去,不需要就收回來,非常方便!即不影響氣動佈局又可以自拍,多好!

  • 3 # 國平軍史

    空速管,是噴氣式戰鬥機中用來測量大氣資料的測量工具,一般都裝在機頭正前方,似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軍迷開玩笑說是用來進行空中拼刺刀的,倒也非常形象。

    比如殲-10A戰鬥機,其機頭上就裝有一根空速管。現在,殲-10C戰鬥機,已經成為我空軍非隱形戰鬥機中,僅次於殲-16的主力戰鬥機,不僅航程增大了,而且最大載彈量提升到了7噸,空軍對殲-10C戰鬥機的效能非常滿意。

    殲-10C較之殲-10A,兩者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殲-10C改成了DIS進氣道,機背上多了一根天線裝置,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了對地作戰能力;而殲-10A只能外掛火箭巢,發射無制導的火箭彈。

    此外,殲-10C取消了原殲-10A機頭非常明顯的空速管,截面從殲-10A的圓形變成了扁圓形,同時增設了紅外搜尋與跟蹤雷達系統。

    殲-10系列戰鬥機,發展到殲-10C時,就取消了機頭非常明顯的那根空速管,因為空速管也影響戰鬥機的隱形效能,且裝在尖尖的機頭上,會影響戰鬥機雷達效能的發揮。

    其實,戰鬥機的空速管並未正式取消,只是裝備在了戰鬥機其他的部位上了,且外形較之原殲-10A機上細細長長的模樣,改成了小巧玲瓏的針尖狀進氣管,插在了機頭側下方,稱為“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器”。

    雖然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外形要比原殲-10A機頭上的那根非常明顯的空速管要小許多,但仍然具備感受氣流的總壓和靜壓的能力,能將測得的壓力資料傳送給大氣資料計算機、飛行儀表的裝置。

    殲-10A取消了機頭雷達罩上的空速管,在一定程度上了降低了機載雷達天線前方不透波結構對雷達工作的影響。

    另外,殲-10A機頭上那根大長杆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戰鬥機的飛行穩定性,特別是在大迎角飛行狀態時,引起頭部渦流及側向不穩定的因素,就基本上消失了。

    隨著航空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細細長長的那根原本裝在機頭上的空速管,在新型戰鬥機上基本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玲瓏的“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器”,基本上沒有什麼雷達反射面積,隱蔽效能要遠超原本細細長長的空速管。

  • 4 # 軍機圖

    我們以殲10為例講一講:殲-10B/C型和殲-10A外觀上的顯著變化除了進氣道上方的6根加強筋不見了以外,還有一個就是雷達罩前端的空速管也消失不見了。

    上圖是殲-10A雙座型,下圖是殲-10B,可以發現二者的機頭有明顯區別,殲-10A雙座型機頭有一根長長的空速管,而殲-10B的機頭沒有,最新的殲-10C型也沒有。那麼,殲-10B/C型的空速管去哪裡了?

    下圖就是答案。

    看不清楚?我們把圖片放大一點兒。看見這些L型的小金屬管了嗎?它們就是“消失的空速管”。空速管是用來測量飛機飛行速度的裝置,空速管的種類有很多,安裝位置也非常多樣,戰鬥機最常見的空速管佈置在雷達罩前,這種空速管被稱作氣動補償空速管,優點是測量精度比其他位置的空速管高一些。不過即使是佈置在雷達罩前端的空速管,也需要機身其他位置的空速管來提供更多資料來進一步精確其測量值。既然這樣,為啥不把機頭的空速管取消呢?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F-15就率先取消了機頭的空速管,改用多個L型空速管來測量空速。

    多個L型空速管可以起到和機頭空速管同樣的作用,而且最關鍵的一點是它們不會對雷達罩內的雷達產生干擾,空速管的材質是金屬,或多或少會對雷達波產生一定干擾,不管是多普勒雷達還是相控陣雷達都一樣,取消機頭的金屬空速管不僅可以減少雜波的產生,也可以降低雷達罩的設計難度,一舉兩得的事情為什麼不做?

    其實不僅是F-15、F/A-18、F-22、F-35,“颱風”、“陣風”、蘇-35這些戰鬥機也早已取消了機頭空速管。中國出口給巴鐵的“梟龍”也取消了機頭空速管,未來隨著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系統的發展成熟,機頭空速管將只出現在測試用的原型機上,量產型的戰鬥機將不再採用機頭空速管。

  • 5 # 手機使用者57975581661

    其實還是在的!只不過已經改為了手持式,對!就像自拍杆那樣,當飛行員需要知道空速時,就開啟艙蓋將自拍杆(空速管)伸出去,不需要就收回來,非常方便!即不影響氣動佈局又可以自拍,多好!

  • 6 # 國平軍史

    空速管,是噴氣式戰鬥機中用來測量大氣資料的測量工具,一般都裝在機頭正前方,似一根細細長長的管子,軍迷開玩笑說是用來進行空中拼刺刀的,倒也非常形象。

    比如殲-10A戰鬥機,其機頭上就裝有一根空速管。現在,殲-10C戰鬥機,已經成為我空軍非隱形戰鬥機中,僅次於殲-16的主力戰鬥機,不僅航程增大了,而且最大載彈量提升到了7噸,空軍對殲-10C戰鬥機的效能非常滿意。

    殲-10C較之殲-10A,兩者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殲-10C改成了DIS進氣道,機背上多了一根天線裝置,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了對地作戰能力;而殲-10A只能外掛火箭巢,發射無制導的火箭彈。

    此外,殲-10C取消了原殲-10A機頭非常明顯的空速管,截面從殲-10A的圓形變成了扁圓形,同時增設了紅外搜尋與跟蹤雷達系統。

    殲-10系列戰鬥機,發展到殲-10C時,就取消了機頭非常明顯的那根空速管,因為空速管也影響戰鬥機的隱形效能,且裝在尖尖的機頭上,會影響戰鬥機雷達效能的發揮。

    其實,戰鬥機的空速管並未正式取消,只是裝備在了戰鬥機其他的部位上了,且外形較之原殲-10A機上細細長長的模樣,改成了小巧玲瓏的針尖狀進氣管,插在了機頭側下方,稱為“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器”。

    雖然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外形要比原殲-10A機頭上的那根非常明顯的空速管要小許多,但仍然具備感受氣流的總壓和靜壓的能力,能將測得的壓力資料傳送給大氣資料計算機、飛行儀表的裝置。

    殲-10A取消了機頭雷達罩上的空速管,在一定程度上了降低了機載雷達天線前方不透波結構對雷達工作的影響。

    另外,殲-10A機頭上那根大長杆的消失,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戰鬥機的飛行穩定性,特別是在大迎角飛行狀態時,引起頭部渦流及側向不穩定的因素,就基本上消失了。

    隨著航空科技的發展,傳統的細細長長的那根原本裝在機頭上的空速管,在新型戰鬥機上基本上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巧玲瓏的“嵌入式大氣資料感測器”,基本上沒有什麼雷達反射面積,隱蔽效能要遠超原本細細長長的空速管。

  • 7 # 狼煙火燎

    以前在很多戰鬥機的前面都有一根管子,這就是空速管,而西方技術顯然比我們先進並走在我們的前面,在我們的戰鬥機都還裝著空速管戰鬥的時候,西方國家已經用更為先進的感測器取代了空速管,直到最近幾年我們的在殲10C、殲16、殲20上再也沒有看到空速管的存在,也就說明我們的大氣資料感測器也已經成熟,併成功的取代了空速管!

    這根空速管的作用就是用來測量戰鬥機的全壓和靜壓,並且將測量的資料傳回到飛機中央計算機。而現在空速管大多已經被更先進的感測器替代,不過很多國家在飛機還處於試驗階段或者驗證階段的時候,都會使用空速管,只有在獲得足夠的資料之後,才會將空速管換成更先進的感測器進行替代!

    而我們的大氣資料感測器在之前還是比較落後的,因此很多戰機不得不盯著一根空速管戰鬥,直到最近幾年這個感測器才得以突破,而我們最新的戰鬥機就再也沒有看到空速管這個東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蘇鎮:怎樣讀《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