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競

    自劉累、劉康公開始,劉姓政權4000年連綿不斷,先後建立朝代包括西漢、東漢、蜀漢、前趙、南朝宋、後漢、南漢、北漢、遼朝、劉國、西遼、玄漢、北遼、胡夏、後遼、大齊、東遼、漢國、東丹、燕國等王朝。另有劉聖、劉永、劉顯、劉黎、劉龍兒等割據政權。根據《王道世系明鑑》記載吐蕃帝國、古格王朝和拉達克王朝的君主漢姓劉。

    世界歷史上劉姓建立政權最多、統治時間最長、稱帝人數最多。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曾被套稱為帝王之姓,《古今圖書整合·民族典·卷三四三》載”大約得姓之尊、稱帝之貴,無過於劉”。

    劉氏是唯一曾2次統一中國和擁有世界最多諸侯王國,並在春秋戰國、三國、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擁有正統政權,最偉大姓氏!

  • 2 # 豪門夜宴加勒比

    以圖騰為氏 上古時期,每個氏族都有自己的圖騰,後來不少圖騰演變為姓氏,如夏祖女志夢見流星貫地,化為神珠薏苡(車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為圖騰,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來。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跡”而生稷,所謂“大人之跡”是指巨大的足跡,實為熊的足跡,故周人以熊為圖騰,以“姬”為姓。又如東夷部族以鳥為圖騰,史稱“鳥夷”,有不少鳥類的圖騰演化為姓氏,如鳥氏、鳳氏、爽鳩氏等。 至於少數民族地區以圖騰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雲南彝族括扒人以“蕎”為圖騰,故姓蕎氏;拉祜族以虎為圖騰,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鳥氏、瓦雀氏、野貓氏、孔雀氏等,均由圖騰演化而成姓氏。 以封邑為氏 自周代實施分封制度之後,各受封於天子的諸侯國可在自己的封地內對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賞賜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稱“封邑”,作為受封者的食採之地,故封邑亦稱“食邑”、“采邑”。後人因以為氏,如溫、元、蘇、毛、甘、樊、祭、尹、陸、欒、酈、邴等。 與封邑性質類似,而所封采邑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於鄉。其子孫以鄉為氏,如裴、陸、龐、閻之類。 以地為氏 以地為氏有三種類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為氏,無封土者以所居之地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為氏的。如神農氏生於姜水,因而取姓為姜;虞舜因居於姚墟,因而取姓為姚;商代名相傅說因築居於傅,故稱傅氏,再如東郭、西郭、北郭、東門、西門等,均以生地或居地為氏。 另外,也有以當地名山大川為氏者。如鮮卑族人居賀蘭山之陽,後人稱“賀蘭氏”;越王無疆次子居歐餘之陽,後人稱為“歐陽氏”或“歐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後裔,遷徙到川東巴水上游,子孫留居此地,稱為“巴氏”。 以族為氏 以族為氏者,可分兩大型別: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齊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兩族。二是古代少數民族,以部落、部族為氏。如漢代鮮卑族有慕容部,後人稱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內附中原後,稱為呼衍氏,也稱呼延氏;古遼東有宇文部、完顏部,後人稱宇文氏、完顏氏。 以官為氏 以官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職之職能、性質為氏。如春秋時,管理市場的官員稱為“褚師”,宋、衛、鄭、魯等國均有此設定,子孫世襲此職,稱“褚氏”。帝堯時,皋陶擔任執掌刑獄的大理職務(司法官),子孫世襲此職,稱“理氏”。商紂王時理利貞因直言進諫,獲罪懼誅,避難於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晉國任“董史”(管理晉國典籍的史官),後代以官為氏,稱“董氏”。周代官廷中專管藏冰的官員叫“凌人”,後代稱為“淩氏”。再如司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為氏。 以序為氏 以序為氏者,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順序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來表示長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魯桓公之子慶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孫便稱為孟孫氏,簡稱孟氏。仲孫氏、季孫氏等姓氏均屬此類。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後次第為姓氏。如漢初遷六國後裔及豪強大族於關中,齊國田氏分支較多,為便於區分,分別排列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後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 三是以表示時間先後、歲時順序的序號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為天干、地支的專用名詞,後演變為姓氏。傳說混沌初開之際,天皇氏有十二人,為使十二兄弟“輪流相合,週而復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定歲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時”。這種傳說雖難以考定,但從文獻記載及考古發現中可以確知,商代開國之君成湯號“天乙”,成湯之孫號“太甲”。此外尚有“祖乙”、“外丙”、“仲丁”“太戊”、“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號,可見後世以十天干為姓氏的姓源由來已久。 同時,在《史記》、《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書中,也都載錄了子、醜、寅、卯等以十二地支為姓源的姓氏。 以爵為氏 以爵為氏者,多為王侯公室等貴族後裔。如皇、王、公、侯、公孫、公士、庶長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號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後裔)之王;有“媯姓”之王(舜帝之後);有“虜姓之王”(由少數民族漢化);也有亡國後的王孫公子改為王姓者,由於姓源較多,故王氏人口眾多,成為中國大姓。 在以爵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區分“族系”,衍生出:“以爵係為氏”的一種複姓類別。如“王氏”派生出“王孫氏”、“王叔氏”;“公氏”則有“公子氏”、“公孫氏”的區別。 以名、號為氏 此類姓氏的來源,大都來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為伏羲氏之後,有氏為有巢氏之後,軒轅氏為黃帝之後,禹氏為大禹之後,湯氏為商湯之後,員氏為楚名臣伍員之後,金氏為少昊金天之後,甲氏為商王太甲之後等。 與“以名、號為氏”相同的另一類別是“以字為氏”。如白氏為秦國大將白乙丙之後(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國大司馬公孫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為氏,稱為孔氏。 以諡為氏 諡法起於周代,所謂“生有爵,死有諡,貴者之事也”,多為帝王、名臣死後追封加贈的褒獎之詞,後世子孫引以為榮,遂以諡為氏。如莊氏為莊王之後,康氏為康叔之後,武氏為宋武公之後,桓氏為齊桓公之後,文氏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藝為氏 古代百工技藝多子承父業,世代相傳,相沿既久,遂以為氏。如以陶冶為業者為陶氏,以屠宰為業者稱屠,以卜巫為業者稱巫氏。此外,如工氏、農氏、藥氏皆為此類 以德行為氏 以德行為氏可分為兩類:一是以“吉德”即優良品德為氏,如趙大夫趙衰對人熱誠溫厚,有如冬天的太陽般可愛,故稱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惡為氏。此類姓氏多為歷代統治者懲罰敵對勢力或有罪臣民而強加於人的。如漢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漢,兵敗被殺。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臉上刺字),其族人被貶為“黥氏”。楊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煬帝貶為“梟氏”。 以事為氏 以事為氏者多含有紀念意義性質。如夏代少康帝的母親為避寒浞的追殺,懷著身孕從後牆一洞穴中逃出,回孃家生下少康。少康中興恢復帝位後,為紀念此事,便命小兒子改姓“竇”氏,“竇”即洞穴之意。再如漢武帝時,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議事,特詔乘小車出入宮中,以示尊老之意,時人稱之為“車丞相”,其子孫遂以“車”為氏。 以任所為氏 以擔任某地職守而為氏者,在春秋戰國時較為盛行,是以封邑為氏的一種變相衍生。如楚國蘭氏、權氏、沈氏、鄢氏,魯國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別擔任蘭縣、權縣、沈縣、鄢縣及匡縣縣尹而得姓。 以物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長五丈,其形五節如竹,當時的人稱之為“蒲家”,後人便為“蒲氏”。再如長柳氏、長梧氏、長桑氏等均因家園有此祥瑞之物而以為氏。 賜姓、冒姓、改姓 此處的賜姓,是狹義的專指賜姓,不同於三代以前的“因生賜姓”,而是秦漢以後封建大統一的***國家形成後,為褒賞籠絡臣屬的一種政治手段。賜姓多為歷代帝王賞賜有功之臣為皇室姓氏,統稱“國姓”,賜姓之制始於漢代。漢高祖劉邦為表彰婁敬、項伯的功績,賜婁、項二氏為劉姓。唐代賜予有功之臣和歸附的番邦異族為“李姓”者多達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賜外甥李文忠、養子沐英、何文輝等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賜鄭成功為“朱姓”,人稱“國姓爺”,以示榮寵。皇帝賜姓於臣屬,並不都是褒獎、恩寵,對於政敵、叛臣,也賜兇險姓氏以示懲賞。如武則天稱帝后,強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將起兵反對她的李姓諸王賜姓虺(音毀)氏。

  • 3 # 至樂無如讀書

    劉姓來源有二,祁姓劉與姬姓劉。祁姓劉源自帝堯陶唐氏,帝堯在成為部落首領之前,被封現河北唐縣,其一子被封於劉邑(在現河北唐縣),唐縣是祁姓劉氏的源。姬姓劉是東周王室一子被封在河南偃師劉邑,因為姬周是陝西岐山人,所以姬姓劉的根在陝西岐山,河南偃師是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鷹嘴桃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