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土旦土艮
-
2 # 經典國學
我本人對歷史研究不多,這裡就簡單談一下個人看法。所謂史觀,大體分為以下四類:1、全球史觀。
將整個人類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
2.文明史觀。
研究側重點在於,人類歷史怎樣透過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制度改革,從而推進文明的發展。比如用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來劃分人類歷史上兩個重要階段。
3.現代化史觀。提出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轉變,就是現代化。4.唯物史觀。也就是所謂的歷史唯物主義。其它,還有什麼社會史觀,階級史官,等等。
至於讀史書之前有沒有必要先樹立自己的史官觀,我的回答是:沒必要。你仔細看看,不管哪一種史觀,都有它的片面性,侷限性。
我們讀史為了什麼?目的無非就是學習和借鑑,過去那些人,做的那些事,導致怎樣的局面和後果,這其中有哪些本質規律和法則,對於今時今日,有哪些指導作用,這才是我們應該先考慮的。
向一切人學習,成功者,學習他的長處。別人的經驗儘量為我所用。
失敗者,吸取他的教訓,避免重蹈其覆轍。某一個歷史事件,如果當事人換做是我,我會怎麼做?把這些考慮清楚,讀史書才有意義。
至於史觀,如果是學生,純粹為應付作業可以考慮一下,否則,真沒必要。
這就像高手比武,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套路,不管你是哪一門,哪一派,你一出手,必然遵循固定的套路,這本身就已經處於下風,真正的高手,是不會按套路出拳的。
拘泥於史觀,就如同拘泥於門派套路,先把自己的思路給侷限了。因為環境不一樣,對手不一樣。讀史一樣,做人也一樣。
變化是永恆的,不管什麼時候,人不能一成不變,要學會隨機應變,靈活多變,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規律和法則,不管什麼學術學科,什麼行業,你掌握了本質規律和根本法則,你就可以順風順水,無往不利。
最後送給各位一句話,縱觀人類歷史,無非八個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讓自己成為一個適者,而不是強者。這才是聰明人讀史應該領悟到的。 -
3 # 青年史學家
如果從解讀歷史的視角去對歷史學的基本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的話,那麼史料和史觀可以理解為最為基本的兩個要素。史料很容易理解,是歷史學研究的最基本的資料,包括從文字、圖片到音像等各種形式。但是因為每個人看歷史的視角不一樣,因而史觀也就各不一樣。
縱觀古今中外,但凡歷史學發達的國家史觀必然也是發達的。中國就是一個非常重視歷史傳統的國家。在中國古代,史觀主要包括唯心史觀、迴圈史觀、英雄史觀等。所謂唯心史觀,即把歷史上的某種事物或者現象理解為一種神秘的、非物質的力量所造成的。比如西漢武帝時期的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學說就是一種唯心史觀的體現。董仲舒認為天人之間實際上存在著某種程度的連線,而這種連線實際上是由一種神秘的力量來把控的。宋代朱熹等人提出的三綱五常等內容也是這種唯心史觀的體現。中國古代王朝的統治者也是十分相信迴圈史觀的,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五德終始說的提出,該學說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與其相配的德,比如漢朝是火德,宋朝是水德等等,相對應的還有一套複雜的禮制。中國古代也是十分迷信英雄史觀的,這一點從中國古代歷朝所修訂的史書可以看出來,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帝王將相等人物,而這些人物都是中國古人所迷信的英雄。當然中國古代也是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史觀的,只是主張的人並不多。
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史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唯物史觀開始傳入,其他的諸如進化論史觀等也傳入中國。
史觀會影響一個人對於歷史的看法,也會成為一個時代歷史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回覆列表
我想所謂史觀,其基本問題是你傾向於怎麼去解釋歷史。我們聽慣的唯物史觀就傾向於從生產力的發展來解釋歷史的程序,唯心史觀則傾向於從天命、神意等超越於人的力量來解釋,或者,從人的思想意識的變化發展來解釋。當然,唯心唯物這種二元劃分通常都是偏執的,即使馬克思主義,在強調物質生成的同時也不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