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悠遊閭春暉
-
2 # 龍天一馬
納入了回鶴高昌,西遼在大石林牙率領下全盛期達2百多萬領土,卡萬特一戰更是把突厥人徹底趕出了西域和中亞,西遼不比南宋差,影響力更在南宋之上,只是叛徒屈律曲上位後被蒙族輕鬆消滅了,耶律大石是勵志的皇帝,我覺得他和光武帝越王勾踐都非常了不起。
-
3 # 山中史家
直接統治西遼可能滅亡得更快,甚至不能建立統治。中亞地區從來都是城邦國。無論波斯人、希臘人、白匈奴人、蒙古人、突厥人,現代俄羅斯在中亞都是間接統治。
-
4 # 高宏弓雖
西域和東北不一樣 古代東北民族相對較少 而且文明程度很低 人口也少 好管理一些 西域就不一樣了 已經有不少體制和文明都比較成熟的國家了 東有回鶻 西有穆斯林國家 北邊還和蒙古一帶搭界 西遷的契丹人口才多少?如果直接將這些附屬國併入本土的話更不好管理 西域中亞一帶面積廣大 各個地方的差異也很大 有些地方還是逐水草而生 像一些遊牧的突厥人 有些地方文明程度已經很高了 像高昌回鶻和穆斯林國家 既然要全部併入本土的話 文明程度低的得去開發 耗費人力物力 文明程度高的就得想辦法融入(契丹人其實漢化也挺徹底的 但是人太少了 所以必須融入當地) 西域各個地方的風俗文化也不一樣 一旦真的融入了 契丹人的勢力就相當於無形被分散了 這樣對他們一個外來民族是不利的 所以乾脆不進行直接統治 給自己留一塊直屬地 集中本民族的人口 其他的國家作為附屬國進行間接式的統治
-
5 # 米南德王問道
樓主要理解問題就必須看到遼國本身的制度遺傳與耶律大石一波人在中亞的實際情況。可以說耶律大石與他的後繼者們也許真有樓主說的個想法,但殘酷的現實迫使他們根本無法做到這一切。
遼國制度本身就有封建因素西遼帝國從一開始起便是夕日遼國制度在中亞的複製,只是根據新的形式又發生了轉變。
漢化程度已深的契丹人與部分漢族人一起成為了過去遼國南北兩院制度下,更為偏向農耕風格的南樞密院。首都虎思翰耳朵及周邊直屬領地是他們的核心區域。
外圍的葛邏祿人和回鶻人則更像是過去偏向遊牧生活方式的北樞密院。
至於更加外圍的四方諸侯,則必須按照中亞特色,給予充分的自主權。除了繳納貢賦和提供軍隊之外,西遼其實很難管到他們什麼。
由於害怕遼國末年那種群雄割據地方的情況出現,喀喇契丹在直屬區域並沒有繼續分封大的地方軍事貴族。這些深契丹人身處中亞民族的汪洋大海之中,反而能夠以更為集權的漢化官僚制度進行管理。所以,樓主的問題在西遼內部的漢化契丹人這裡是做到了。
契丹人在中亞只是一小部分在金國女真人崛起,擊潰遼國勢力的這個階段內,耶律大石主要依靠蒙古草魚地區的可敦城苦苦支撐。雖然來的時候身邊僅僅300名騎兵,但在可敦城一帶的契丹騎兵和漢族步兵依然建制完整。
碰巧,1134年,東喀喇汗國阿赫馬德汗死後國內一片混亂。雖然喀喇汗國在制度建設上曾經追求波斯式的中央宮廷集權,卻也不得不向殘酷的現實妥協,承認地方軍事貴族和部落勢力的長期存在。因而當新繼位的易卜拉欣發現自己無法控制局面後,便想到了引入耶律大石作為新的勢力,平衡國內格局。由於遼國與喀喇汗王朝世代交好,耶律大石又期望擴張自己的地盤,西征便順理成章,一拍即合。
耶律大石帶著為數不多的契丹與漢人軍隊,加上蒙古地區依然服從他的蒙古騎兵一起,成功的殺入了西域以北的七河流域。整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契丹軍隊還在和東喀拉汗國的一次交戰中失利,但重整旗鼓的大石很快就在當地擁有了比舊東家更多的軍隊和資源,成功的將東喀拉汗國打成了一個臣服於自己麾下的地方王國。
此後,耶律大石因為西喀喇汗國的問題同中亞的塞爾柱發生了衝突。耶律大石擊敗塞爾柱人的軍隊中,大部分人其實是西域與七河流域的突厥系部隊。這也反應了日後西遼霸權的內部成分比例。所以,西遼實際上只能玩平衡霸權,而無法做到絕對的集權。
-
6 # 超然視野
這個問題很簡單,西遼是遼的殘餘貴族攜帶部分殘兵在西域建立的國家,或者更準確的成為部落聯盟,其作為國家比較勉強,因為從其中央的軍隊規模少的可憐,而其國內各部落依然各自為命,沒有形成國家合理。
在一代明智或者睿智的君主的統治之下或者聯盟之下能勉強的組成一直像樣的軍隊,抵抗外敵或者拓展疆土,但一旦時間較長或者君主更替這種聯盟就會鬆散,或者在遭受外界打擊後,體系會迅速瓦解,所以到後來蒙古人很輕鬆的順便消滅了西遼。
所以根本談不上中央統治,更不用說把哪個地方納入中央管轄,甚至有較大的領地劃入都會引起部落聯盟的利息搶奪。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的解釋,首先還得從西遼王朝的建立背景和實力大小方面去進行。西遼帝國的建立者——耶律大石,字重德,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八代孫。其一踏上仕途,就面臨著大遼王朝行將傾覆的嚴峻時刻,儘管其本人竭盡全力在南線戰場上擊敗了宋軍的兩次進攻,但依然難以挽回遼國在對金戰爭中的慘敗,耶律大石還曾被金軍俘虜,後乘隙逃回。但由於他參與過推立耶律淳為帝的事件,因此天祚帝對其已完全不信任,並有將之清洗掉的預兆,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大石被迫僅率兩百騎兵北逃,自此脫離遼國政權。
耶律大石北走時,雖自立為王,但身邊的契丹軍隊卻很少,直到其到達遼國北疆重鎮可敦城,並得到白達達首領床古爾等漠北諸部貴族的支援後,才算勉強立足,經過五年左右修養生息後的公元1130年二月二十二日,自感羽翼漸豐的耶律大石,殺青牛白馬祭祀天地,正式整隊西征。行經高昌回鶻政權領地時,耶律大石遣人招降其國王畢勒哥,強調了契丹族遼國政權與高昌回鶻的世代友好,畢勒哥隨後自願質子為附庸,對西遼西征軍隊進行支援。其後十年,耶律大石以葉密立為大本營稱帝建元,先後降附了東西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國及欽察康裡部和葛邏祿部等中亞政治勢力,爆發於公元1141年9月9日的卡特萬會戰中,西遼的軍隊一舉擊敗了塞爾柱素丹桑賈爾統帥的塞爾柱突厥與西喀喇汗、西吉斯坦等穆斯林君主們的聯軍,此戰標誌著西遼王朝在中亞霸權的建立,也是其歷史上的鼎盛時期。
正如題目中所示,即使在卡特萬戰役後,耶律大石及西遼政權的高層官員們,也始終沒有動議過對高昌回鶻、喀喇汗、花剌子模等附庸政府進行吞併的建議,這其中的緣由估計主要有三點:
1.自始自終,西遼政權中的契丹人及王室掌握的來自中土的嫡系軍隊都存在著數量偏少的弱點。耶律大石在中亞近十年的東征西討中,所使用的所謂西遼大軍,其實都是糾集了各附庸政權軍隊的聯軍,包括在卡特萬戰役中的使用。2.除了高昌回鶻外,中亞大部分地區當時已逐漸穆斯林化,要有效統治該地區,並能源源不斷地獲得物質支援和稅賦繳納,以原有政權機構去操作的效果,要遠遠強於文化習俗與當地社會格格不入的信仰佛教的契丹人。3.西遼政權的主要威脅與宿敵,始終是東面的大金國,早在耶律大石剛剛西征出發不久,金軍都元帥完顏宗翰就派右督監耶律餘睹軍北攻過可敦城。而當耶律大石稱帝后,也曾以六院司大王蕭斡裡剌為兵馬都元帥,以七萬精銳騎兵東征金國。由於天氣原因,金國的北襲和西遼的東征都以進攻方失敗而告終。但對於金國勢力的警惕一直是西遼諸統治者的頭等大事,因此軍事力量的重心在東部自是不言而喻,這也從客觀上影響了西遼對西部中亞各地方政權的軍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