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收藏講堂
-
2 # 山之終南
愛是肯定的,說如命過了,應是愛皇位如命。有一句可以解釋為什麼愛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其實凡在傳統儒家文化薰陶下的人,都是喜愛玉的,在儒家之前的先秦文化中玉器不但在祭祀活動大量使用,日常生活也是等級地位品味的象徵,玉器比較稀缺,雕琢更是耗時費力,極盡奢侈之能事的乾隆皇帝自然可作為一個愛好。
-
3 # 今相玉
歷史上最大的收藏家就是乾隆皇帝,對玉他更是痴迷,後人送其“玉痴”的雅號,據說乾隆從未將玉賞賜過他人,足見其對玉的珍愛。我們必須承認乾隆在推動玉文化方面的貢獻。乾隆對玉的痴迷對當時的上層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帶來第一波玉器收藏的高潮,而真正擁有玉的也只是達官顯貴。
乾隆皇帝的確非常之愛玉,皇帝愛玉惜命,不惜愛玉勝過愛美人,這也算是清宮一件趣事了,跟隨空空一起了解一下吧。
乾隆皇帝愛玉勝美人
說起歷史上最為愛玉的皇帝,乾隆絕對史無前例。
他不僅愛玉,還識玉、懂玉,直接推動了清代玉作的發展,使其在工藝方面達到了數千年之巔峰,是個名副其實的崇玉皇帝。
《 青灰玉碗》
乾隆皇帝登基當年,便在養心殿造辦處玉作之外,又設立了內廷如意館,以加工、改制玉器為主,且親自督辦。
為視察玉器作坊,乾隆六下江南,一望而知為和闐之產,可見其對玉的瞭解。
乾隆愛玉趣事
乾隆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全體現在玉中。
《碧玉杓》
乾隆對中國玉文化的貢獻極大,在故宮三萬多件藏玉中,其中一半皆為乾隆年制。皇帝玩玉也得看國力,乾隆時期社會經濟繁榮、財力充足,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制玉業在各方面亦都上升到巔峰時刻。
《花口碗》
乾隆為博千古之名,更親自籌劃玉業開發盛舉,將玉料從新疆運至北京,再用大運河發至揚州,
雕琢成後運回北京鈐印,耗時多逾十載,此壯舉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玉雙耳杯》
乾隆年間,玉業興盛,全民愛玉成風,玉器種類極為豐富,從大型山子到小型佩件無所不有,現代傳統玉器也都是這時候出現的。
那時的制玉水平高超,可以說: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乾隆時期的宮廷玉雕多體大厚重,極富廟堂華藻之美,每件都是價值連城。
《大禹治水圖》
卓立如峰,峭壁崢嶸,瀑布急湧,古木參天,聚集著鑿山導水的勞動大軍,作品中人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
《桐蔭仕女圖》
頂部數輪圓筒瓦,庭院西側壘著太湖石,周圍桐蕉叢生,繁密茂盛。
院處兩少女,形態各異,一道細細的門縫,整件作品靈動之氣躍然而生。
乾隆掀起玩玉高潮
《詩經》中有“謙謙君子,溫婉如玉”之說,漢代許慎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人們愛玉,受“君子如玉”的傳統觀念浸潤。
玉石經長期佩戴之後,受人體面板的影響,自身的光潔度等也會有所改變,古人認為這可以給自己帶來好運,自然對玉有好感。
但是,掀起玩玉高潮的是乾隆。乾隆如此嗜玉,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代官員為討好乾隆,到處搜求好玉進獻,自然也帶動了玩玉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