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亞馬孫蝴蝶

    努爾哈赤在逐步統一女真諸部的同時,也要做好與明朝抗衡的準備,這就使他不得不認真考慮如何處理與林丹汗為首的蒙古察哈爾部的關係。察哈爾部位於女真和明王朝勢力範圍北部,從屬於察哈爾的科爾沁部與建州部接壤且風俗文化相近,有過貿易任來,也曾參加以葉赫為首的“九部聯軍”攻伐過建州,失敗後兩部開始通好。努爾哈赤首先考慮與科爾沁聯盟,以分化蒙古察哈爾的勢力,為將來與明王朝爭雄消除後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迎娶科爾沁明安女之後,努爾哈赤繼續推動滿蒙通婚,而形成了第一次與蒙古諸部聯姻的高潮。

    滿蒙之間的政治聯姻活動,早在清軍入關之前就已經開始。明萬曆四十年(1612),努爾哈赤聽說科爾沁貝勒明安的女兒博爾濟錦氏“頗有丰姿,遣使欲娶之”、“聞蒙古國科爾沁貝勒明安之女甚賢,遣使往聘,明安許焉。送女至,上具車服以迎筵宴如禮”,這應該是史載滿蒙之間最初的通婚活動。

    萬曆四十二年(1614)四月,努爾哈赤二子巴圖魯貝勒娶內喀爾喀蒙古之扎嚕特部鍾嫩女為妻;同時,五子莽古爾泰娶該部內齊之妹為妻。六月,四子皇太極娶科爾沁部莽古思之女。同年十二月,十子德格類娶扎嚕特部哈拉巴拜之女。次年春,努爾哈赤自己又納科爾沁貝勒孔果爾之女為妃。緊接著,努爾哈赤以女相嫁(其第三、第八女,弟舒爾哈齊第四女分別下嫁蒙古)。天命二年(1617),努爾哈赤嫁舒爾哈齊之女,納喀爾喀部臺吉恩格德爾為額駙。七年後,恩格德爾正式歸附,被編人滿洲八旗。天命十年(1625),努爾哈赤第八女嫁給來投的喀爾喀部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固爾布什。之後又陸續納五名蒙古額駙於麾下,皆編入八旗。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將養子圖倫之女肫哲公主嫁予外藩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奧巴。至此,不用動一槍一刀,僅透過娶媳嫁女,努爾哈赤便將蒙古科爾沁部、喀爾喀部等編入八旗,使之成為滿洲統治集團的一部分,並在其後與明王朝的軍事戰爭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皇太極時期,更是將政治聯姻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在皇太極的9位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后妃,而且所立五宮皇后全是蒙古女子。先娶後嫁,皇太極又將10名親女、2名養女嫁給了蒙古貴族。這12位下嫁皇女中,有6位是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的親生女,有2位是蒙古側妃和貴妃所生。蒙古后妃所生女再返嫁回蒙古各部,可謂親上加親,同時12位皇女所嫁的均是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說,這時的滿蒙聯姻實質上是滿族貴族愛新覺羅氏與蒙古貴族博爾濟吉特氏之間相互婚嫁的“世婚”。這樣,滿蒙上層貴族聯姻成為傳統與祖制。上述這些數字可以說明,皇太極時期為臣服和利用蒙古諸部,透過政治聯姻做出了很多努力。皇太極正是在歷史的關鍵時期,成功地控制和利用了蒙古諸部的強大軍事力量,才最終實現了合力擊敗明王朝、進而入主中原的歷史偉績。

    清王朝的統治穩固之後,滿蒙聯姻更成為所謂“北不斷親”的國策。當然,滿蒙聯姻在天下一統之後也多少發生了一些變化。滿洲皇女不斷被下嫁給外藩蒙古王公,但清朝皇帝所娶蒙古公主的數量卻逐漸減少,都是娶八旗異姓貴族之女為后妃。而且從康熙直到清末,再未立蒙古皇后。順治皇帝只有一個親生女,嫁給了滿洲大臣納爾杜。康熙九年(1670),順治皇帝的從兄簡親王之女,以順治皇帝養女之名下嫁蒙古。康熙皇帝8位公主中,先後有6位下嫁蒙古。雍正皇帝也是獨生女,故未遠嫁,但也以3位養女下嫁蒙古。乾隆皇帝5位親生女中,有2位下嫁蒙古王公,不過都是嫁給長期留住北京的額駙。

    1691年(康熙三十年) ,多倫會盟後,清朝在漠北蒙古建立起直接的封建統治。仿漠南蒙古盟旗制度,在漠北蒙古設4盟86札薩克旗。滿蒙聯姻的地域和部族範圍由漠南蒙古擴大到漠北蒙古、漠西蒙古。隨著清朝封建國家制度的日益完備,這一時期滿蒙聯姻制度也逐步完善,如特旨指婚、處罰性法規的制定及主動遣嫁等。

    清廷經過康、雍、乾三朝對西北地區用兵,以及採取一系列措施之後,對蒙古地區的統治已比較穩定,清朝統治者對蒙古各部的政策已發生變化。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正月,乾隆帝在對軍機大臣的一次諭示中說:“駕馭外藩之道,示之以謙則愈驕,怵之以威則自畏,此二言若子孫世世能守,實大清國億萬年無疆之庥也。”

    清朝統治者對蒙古王公政治上的控制更加嚴密,相對說來,蒙古王公的作用日益降低,清朝統治者和蒙古王公的感情也日漸疏遠。在滿蒙聯姻問題上的表現,是滿洲貴族選擇蒙古額駙數量的銳減和地域、部族範圍的縮小。與此相適應,就是“備指額駙”制度的產生。它正式規定滿洲貴族選擇蒙古額駙,不僅排除了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各部王公,而且也排除了漠南蒙古其它部的王公,只侷限於漠南蒙古東部七部十三旗的範圍;這實際成為滿蒙聯姻逐漸走向鬆懈的標誌。

  • 2 # 進光吧

    在最初,蒙古,尤其是喀爾喀蒙古(外蒙古),和女真結盟共同打敗了當時頗有實力的林丹汗,為滿清後來的崛起與入關奠定了基礎.自始至終,蒙古都和滿清關係良好.而漢族對滿清蔑視,在滿清入關過程中激烈反抗.因而在清朝,蒙古人的地位要比漢人高.

    不過蒙古文化對滿洲的影響是不小的,滿洲畢竟是個後起之秀,希望可以幫到您!

  • 3 # 閒看秋風999

    一,歷史的沿革。

    自古蒙滿就有通婚的習俗,透過聯姻的方式加深理解和結盟。而清朝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后妃排行榜能夠進前三的孝莊皇后就出自於蒙古族。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冊封崇德五宮后妃,也稱五大福晉(全部蒙古族):皇太極時,蒙古族女子幾乎壟斷後宮,僅科爾沁貝勒布和一家就有三位。布木布泰從蒙古大草原來到盛京,給皇太極生下一男三女(兒子福臨即後來的順治帝),受封為永福宮莊妃(孝莊)。而自古滿漢不通婚,可能一直到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才找了漢族女子做老婆,不過他早已不是皇上了。

    二,政治需要。

    滿、漢人在法律上不平等。清廷對各少數民族地區也有各種特訂的法律,如蒙古族有“蒙古律”,維吾爾族有“回律”,藏族有“番律”等等,以加強對各少數民族人民的統治。有懷柔,也有鎮壓。如清政府平定準格爾叛亂,等等。

    清政府對內蒙古地區實行特殊管理。一方面以聯姻來籠絡蒙古各部首領,以宗室女外嫁各部首領及其子侄。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實行分而治之的“扎薩克制”,亦即盟旗制度。按照這種制度,原蒙古各部稱為盟,是內蒙古地區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旗設旗長,即“札薩克”,為世襲之職位。旗下設佐、什,受旗長管制。若干相鄰的旗為一盟,盟有盟長,由中央直接任命,多選旗長中勢力大、威望高、與中央關係親密者任之。盟為監察區,不屬行政單位。當時主要有哲里木、昭烏達、錫林郭勒等盟。各盟旗直接對中央負責,受中央理藩院的管理。另外,在內蒙古地區設熱河都統、察哈爾都統和綏遠副將軍,率軍駐防要地,以加強軍事控制。但各都統、將軍不干涉行政事務。清王朝統一了蒙古各部後,對蒙古的統治策略是,既要使其不再成為朔方邊患的勢力,又要籠絡其奴隸主們統治蒙古族人民,使蒙古成為清政府統治全國的一支重要軍事力量和清帝國北部疆域不設防的屏障。包括在蒙古大力扶植推廣喇嘛教,有效的收服了人心,維護了蒙古地區安定局面。

  • 4 # 心中的蓮花55

    謝謝邀請。其實都是滿族人的一廂情願,沒入關之前為了拉攏蒙古人,入關後為了穩固政權,採取滿蒙聯姻。與其說滿人排斥漢人,不如說又敬又怕,他自己知道漢人才能遠超滿人,又怕漢人造反,所以不會重用漢人。這是為了維護統治,漢人地位沒有蒙古人高,接觸不到高層。到了末期,漢人因為少有掌權者,所以在那些滿清紈絝想找麻煩,看來就低人一等,實際皇帝還是很警惕重視的。

  • 5 # 回憶還是要忘記

    滿清入關並不代表少數民族利益,在滿清二百多年的統治下,少數民族同樣生活在空前黑暗中,滿清對於準格爾部族的斬盡殺絕都是歷史罕見的種族滅絕行為,對回族的種族歧視,對西南苗民屠殺都是空前的。就連視為“親兄弟”的蒙古族,也用羈縻政策進行削弱。據《馮玉祥回憶錄》記載:“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女子沒有充當喇嘛的福氣,但又難找得相當的配偶,於是都做了內地人洩慾的物件。事實上形成一個亂交的社會。同時男女衛生都不講究,染上淋病、梅毒以後,惟有聽其自然。……若任其繼續存在,馬上就會有滅絕種族的危險!”

    滿清為了維護滿洲人的利益將全國分而治之。滿清採用“多元式統治”,“分割槽隔離”。全國分為滿、漢、蒙、藏、維五區,區區隔離,特別是防備漢人到其他四區,防止漢人和其他四區有人員往來,在滿清衰敗前,漢官都是不能涉及其他四區事務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慶鵬為何離開遼籃?為何會和郭士強產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