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德友之書齋

    歷史上罕見的暴行,破記錄的歷史慘劇,是明初第一大儒方孝孺被明成祖朱棣凌遲處死並滅十族之慘案。

    (一)、義薄雲天

    (1)、生平簡介

    方孝孺(1357~1402)明朝官吏、學者、文學家。字希直,人稱正學先生。寧海(今浙江寧海)人。

    孝孺幼警敏,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鄉人目為“小韓子”。長從宋濂學,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明史•方孝孺列傳》以下簡稱《方孝孺列傳》)

    洪武二十五年(1398年)以薦擢漢中教授。

    蜀獻王聞其賢,聘為世子師。每見,陳說道德。王尊以殊禮,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方孝孺列傳》

    方孝孺為官正直,朝野上下威望甚高。

    及惠帝即位,招為翰林侍講,明年遷侍講學士,國家大政輒諮之。修《太祖實錄》及《類要》諸書,命為Quattroporte。 後改文學博士。

    燕王朱棣破城後,被捕並慘遭殺害,時年四十六歲。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門人王徐潛錄為《侯城集》,故後得行於世。《方孝孺列傳》

    有《侯城集》、《遜志齋集》留世。

    (2)、慷慨就義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後,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發動了“靖難之戰”,經過四年內戰,推翻侄子建文帝而登上皇帝的寶座,開始了血腥的鎮壓。

    其中,建文時期的輔佐大臣,著名的文學博士方孝孺之死,最為悲壯。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軍進入南京,惠帝自焚,方孝孺被捕入獄。

    起初燕王朱棣從北平出發時,姚廣孝將方孝孺囑託給他,說:“城破之時,方孝孺一定不投降,你不要殺他。殺了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就斷絕了。”燕王點頭答應。

    燕王將即帝位,召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

    方孝孺以喪服哭殿,拒不草詔,於是燕王命左右的人把紙和筆給他,說:“昭告天下非先生起草的詔書不可。”

    開始方孝孺無動於衷,繼續強逼,方孝孺寫下‘’燕賊篡位‘’四字。燕王盛怒 :你不寫,不怕我誅你九族嗎?方孝孺大義凜然,回答到:誅我十族又何妨! 燕王盛怒,歇斯底里後下令將方孝孺拉到鬧市凌遲處死。

    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弟孝友與孝孺同就戮,亦賦詩一章而死。妻鄭及二子中憲、中愈先自經死,二女投秦淮河死。《方孝孺列傳》

    至此方孝孺慷慨赴死,家破人亡,從此絕嗣。“孝孺絕無後”《方孝孺列傳》。

    其妻子鄭氏及兩個兒子都自縊而死,兩個不滿十五歲的女兒在被抓捕途中也投河自盡。(《方孝孺列傳》中未見誅十族之記載)

    方孝孺義薄雲天、視死如歸,是一個敢於反抗強暴之忠義之士。

    其拒絕草詔,猶不失為忠臣義士;寧死不屈已足謝故主。

    其忠肝義膽,大義凜然 的精神令無數人仁人志士欽佩景仰,同時亦令那些趨炎附勢奸佞小人無地自容!

    然一心赴死的方孝孺,必激起喪心病狂燕王之盛怒,以至於禍及十族,而令與己同歸於盡,亦是不智呼?!

    (二)、煞星 屠夫

    (1)、 血腥鎮壓

    燕王仗雖然打贏了,但是很多老臣仍然罵他是亂臣賊子,煞星屠夫開始了血腥鎮壓,凡是反對他登基的人,無一倖免於難。

    自從燕王進入京城,任情屠戮,天天發生滅族慘案。殺了幾個月,前朝的忠臣義士差不多都給殺光了。本來熱鬧的菜市口,現在即使是Sunny明媚的大白天,走在大街上都感覺陰風慘慘,恐怖異常。

    (2)、禍滅十族

    這些年來朱棣最恨的人,第一個就是被譽為明初第一大儒的方孝孺。

    在朝廷大軍討伐朱棣時,方孝孺寫了一篇尖銳犀利的討賊檄文。朱棣看了以後氣得噴血。但是他知道方孝孺是讀書人的楷模,所以他想方設法招降方孝孺,其結果碰了一個硬釘子。他用滅九族的恐怖刑罰來威脅方孝孺也未能奏效。

    此時的煞星屠夫暴如桀紂,已成為變態殺人狂!

    歷史上歷來只有誅三族、誅九族之說,哪又多出來的一族 ,湊上十族。全靠窮兇極惡之朱棣驚人的創造力,為了湊數,竟在屠殺的目錄中加入了方孝孺被牽連的朋友和門生也列作一族,連同宗族合為“十族”,總計873人全部被處死。斬首共七日,京城血流成渠,慘不忍睹。

    被髮配充軍折磨致死者更無從計數了。

    結束語:殺人狂魔燕王朱棣 “更禍滅十族,不僅株及九族,連門生之門生,姻親之姻親,均不放過,史稱"瓜蔓抄"。”(趙文博《中國通史》)

    朱棣誅滅方孝孺十族,在中國歷史上這是唯一一次規模涉及十族的滅族慘案。

    悲呼!荒墳野冢又平添了873個冤魂屈鬼,讓您說方孝孺及其被誅十族冤不冤、屈不屈?悲不悲、慘不慘?歷史上還有比之更冤屈、悲慘之人嗎?!

  • 2 # 青言論史

    對於方孝孺,我的評價是八個字:建文忠臣、不宜效法。

    方孝孺是地地道道的忠臣,這點沒的說。他為了感念朱元璋、朱允炆兩代帝王的知遇之恩,甘願肝腦塗地,以死相報。這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氣節,是值得後世士大夫們敬仰的,但我為什麼說他不值得學習呢?

    首先是太虧本,說實在話,你方孝孺一個人盡忠死節沒有什麼不妥,那是你的自由。可你帶挈著一家老小一起上法場,就有點不好了。更何況,最後連你的老師和學生都得和你一起下閻羅殿,這未免太不合適了吧?

    其次是忠的物件有問題。忠君沒有錯,但是說實在的,朱棣和朱允炆之間的事是比較純粹的家事,一個外人拿自己全族人的命去賭不合適。誠然,朱棣就是個篡逆的亂臣賊子沒得洗,但你方孝孺要忠於的是大明皇室,如果把身家性命全壓在一個人身上,就有些愚忠之嫌了。

    最後,忠誠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鬥爭方式,並不一定非要拿命去換。方孝孺完全可以有別的鬥爭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忠誠,以命去換,是最簡單也最輕率的做法。一死容易,活著才難啊!

  • 3 # 亦有所思

    我就不轉貼該人生平和歷史評價了!我謹代表我個人,表達對這位古人的主觀評價!

    他是毀掉建文帝的兇手!

    他真的不是適合當大官,最適合他的職位就是一個教書先生,或者去當一個小文職,哪怕是御史都好!

    他聖賢之書讀得太多,把自己都“聖賢”了,天真地以為,只要出發點是對的,那麼透過努力,自然會取得美好的結果!

    他權謀之術懂得太少,單單削藩一事,古人已經提供了那麼多寶貴而富有借鑑性的經驗,他一概不取,真是自信爆棚!

    我認為,歷史對他的評價真心有些外交辭令。

    忠臣對江山的傷害,有時比奸臣來得更惡寒。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是忠的,是對的,所以相比而言,其它人自然是奸的,是錯的,站在這個無恥的角度,加上孔孟之道附體。以為天命所歸,以為報答聖恩,結果亂打一氣,害了皇帝,害了妻子,害了兒女,害了朋友!

    此人,禍國殃民!

    內無明臣,外無驍將。偏偏還認為大旗一至,千軍辟易。

    他完全誤會了朱元璋對削藩的策略,我有時很納悶,老朱為什麼說“今非用孝儒時”是什麼意思。按常規的帝王心術來講,這個老方同志是要留給未來皇帝用的,在自己手裡最好壓一壓,把恩典留給未來的兒子。

    我有時不禁惡意地想,真的是如此麼,以老朱那通天的謀略,會連方孝儒什麼品德都看不出來麼?莫非老朱同志真正默許的是朱棣?

    而建文帝和方孝儒只是磨鍊朱棣的一把刀?

    老子我是用刀殺出的江山,棣兒,你特麼要是有種,也帶著染血的刀坐上這把龍椅吧。只要你能坐上,就證明你是我的兒子,是十三州大明之主!

    一個只知死讀書的腐儒,偏偏把他放在權臣的位置上,這不是找死麼?俗語說,書生造反,十年不成。如今看來,書生平反,一樣十年不成!

    可惜了那一家人,為一己之私,為清史留名,不通謀略,不清大勢,不計得失,只憑一腔所謂的虛偽的“正義”,亂搞一氣!

    百無一用是書生!

  • 4 # 玉楸堂主

    方孝孺的文學及藝術功底深厚,在學術上的建樹還是可圈可點的。至於輔佐建文帝治國,確實像人們評價的那樣"迂腐","固執",沒有多少可取之處。

    方孝孺的文章"醇深雄邁,每出一篇,海內爭相傳頌"。他死後,朝廷禁錮思想,防止方孝孺思想的傳播。規定"藏孝孺文者至死"。致使他的作品存世較少,為收藏界珍品。

    方孝孺作為建文帝師,參與了建文帝許多重大事件的決策。也正是因為方孝孺的迂腐,固執,過於自信的理想化性格,導致燕王朱棣叛亂成功取得大明皇位,建文帝在大火中不知所蹤。

    朱棣入南京後,群臣稱降,唯有方孝孺不降。朱棣讓他寫榜文詔告天下:燕王是為保護明朝天下而攻入南京。方孝孺卻只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惹怒朱棣後被誅十族,殺八百七十餘口。

    方孝孺作為封建皇族內部爭鬥的犧牲品,他的愚忠不足為取,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為後世所敬仰。

  • 5 # 王榮聯1

    方孝孺,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帝師和文臣。年幼的建文帝常向滿腹經綸的方孝孺虛心求教治國方略,方孝孺也把建文帝當作幼帝傾心輔佐,君臣切磋,如同知己。但當方孝孺知道建文帝一夜間人間蒸發後,對朱棣篡位上臺的罪惡行徑憤恨不已。剛登臺的朱棣,知道方孝孺的文章和名聲,想請他為自己登基起草詔書佈告天下,一請,二請,遭到拒絕,第三請朱棣親自登門,方孝孺同樣嚴辭拒絕,一點面子都不給。當朱棣抬出誅連九族相逼時,方孝孺仍不為所動,並高調宣稱就算你朱棣追加一族,誅連十族又怎樣?就這樣,歷史的瞬間就此定格在了十族人被誅殺的血腥畫面。在此,筆者為方孝孺不事二君、罷寫詔書的義舉所折服,為他不屈不撓的骨氣點贊,但方孝孺不該讓無緣無故的第十族人去充當朱家叔侄爭鬥的犧牲品,不該讓他們的冤魂為自己的千古英名墊背。那些人,可都是一條條鮮活的無辜生命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