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涼都木易哥

    分人分行業分職位崗位,不適合的話則不論年齡,只是時間問題,自測動力不足或無激情,有混日子狀況,不出半年,自行離去。

  • 2 # 南笙職場

    老張已經工作8年多了,剛開始的幾年,他在工作上特別有職業熱情,可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他漸漸對曾經無比喜歡的工作失去了興趣。最近,老張總感覺沒有精神,上班讓他很痛苦,每天都會掐著表計算還有多久能下班。

    日常生活中,像老張這種的情況並不少見,這種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一種情緒,這種情緒的產生應該以“需要”作為中介,比如滿足我們需要的東西,就會產生良好的情緒,這樣是不會出現職業倦怠的現象。如果在職業生涯中,一些東西沒有符合自己的期待值,就可能會產生不良情緒,繼而出現職業倦怠。

    不少人認為,職業倦怠跟工作年限長有關,其實不是的。有調查顯示,2008年國內的一些研究資料提示,25歲以下的人群中有24.26%的人出現工作倦怠,其次是25~35歲人群為21.94%;35~45歲是13.1%。這些資料表明45歲以上的人群中沒有表現出明顯工作倦怠的現象。隨著80、90後成為當今職場主流的群體,其特有的群體性格特徵,導致35歲以下人群的工作倦怠成都高達20%以上。透過上組資料可以看出現代人產生職業倦怠的週期,越來越短,甚至有人只工作了半年,就對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提不起精神來。

  • 3 # 職場小酒館

    我在體制內,談談體制內的情況。

    一、什麼時候。參加工作後,我覺得是在自己各項工作完成自我良好,每年考核合格或者優秀,而工作年限已經到了該提拔任用或者給你加薪的時候。

    二、主要原因。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響應,正常人都會出現倦怠,或者抗拒的心態,有的人表現在嘴上,有的人在心裡,有的人在工作中。

    當你提拔後,你有了更高的目標,正常三到五年內,你又會有新的想法和需求,又回出現倦怠。直到你覺得已經毫無希望的情況,才會消除這種念頭,直到消失。

    三、哪個年齡段。至於年齡段我覺得應該是30-40歲之間最強烈,我一個朋友就是一個例子,大學畢業,進入體制,滿四年,正常提拔。接著一年試用期滿,接下來一直不怎麼順利,可能是縣城的原因,科級幹部也就是有個頂。他的負面情緒就起來,家庭瑣碎的事情、工作缺乏幹勁,大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念頭,我覺得像是這個職業出現了疲勞。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覺得前程十分的渺茫,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懈怠。今年剛二次提拔,我估計這個可以維持3年左右,三年後可能又會出現職業倦怠,因為又有了新的追求,需要得到呼應。追求利益永無止境,適可而止,自己開心最重要。

    因此,只要是工作,就當成是一種生存的手段,對方給錢,我們出力,其餘的時間,我們該活出自己的想要的樣子,這樣最好、也最理想。

  • 4 # 城武alex

    要知道,沒有一段工作能時時的源源不斷的給我們正向激勵。那怎麼辦?

    1. 給自己設立一個目標

    不管是物質激勵,還是精神激勵,對於每個人來說,所看重的和需要的不盡相同;而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髮展階段,所側重的需要也不一樣。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當下和長遠的發展需要,為自己設立一些短期和長期的目標。

    A. 短期目標

    短期目標是那些我們在當下最迫切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實現的計劃。

    也許,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首要的目的是養活自己,那在這個階段,TA可能更看重的是物質激勵,那工作中其他讓TA不舒服的地方,在TA看來也是可以忍受和妥協的。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自己在現階段,最想要什麼,從而給自己樹立一個當下最迫切需要實現的目標。

    我建議你可以給自己列一個目標list,然後排一個優先順序,看下你當下最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先去完成優先順序高的目標。

    目標是分階段的,當我們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我們的目標可能會有所調整。那我們需要去評估新階段的發展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新的目標,然後再往下走。

    B. 長期目標

    長遠目標,可能是跨度10年,20年,甚至是人一生的目標:我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以什麼職業作為自我實現的途徑。

    比如,你希望在自己能在30歲的階段打好物質基礎,在40歲的時候,去追求那些和你興趣、價值觀相匹配的工作,如你想做獨立攝影師、社工、作家等等,那在30歲的階段,即便你所從事的職業不是這些,也可以先鍛鍊相關的技能,慢慢積累,之後就可以順利過渡轉型了。

    總之,樹立目標後,你會發現,你所做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向你這個目標邁進了一點點,從而日復一日的工作也變得有了意義,職場生活也不再那麼枯燥乏味了。

    2. 自我激勵

    A. 給自己一些獎勵

    當你完成了給自己樹立的目標後,記得給自己一個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去吃頓好吃的,和好友逛街,也可以是外出旅遊,看部美劇,只要一切讓你覺得開心、放鬆的事都可以。

    這些獎勵對你自己來說是一種正向的強化,可以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特別是當你身處逆境,自我激勵、自我鼓勵就特別重要。

    B. 多關注事物的積極面

    另外,要善於去發現那些工作中的積極因素。比如同事的幫助,領導的關心,自己每天微小進步和變化。這些湧動的小幸福,也會讓你感到,其實這份工作也不錯嘛。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工作,任何一份工作都會有讓你不滿意的地方,但重要的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目標。

    3.尋求新的挑戰

    Riceman:我們之所以感到倦怠,很大可能是因為這份工作對我們來說太平淡了,不夠有挑戰。事實上,如果你的工作內容一直沒有很大的變化,而你一直在工作中有成長,那「倦怠感」其實是一個對你有利的訊號,它在告訴你,你該去尋求新的挑戰了——這就像你的身體透過產生疼痛來給你傳遞疾病訊號一樣,這是一種良好的反饋機制。

    新的挑戰可以是:在工作中主動尋求難度更大的專案。這裡的關鍵在於「主動」二字。在我剛進入公司的第一年,我接到的的專案需求很小,很快我就開始覺得在不停地自我重複,於是我開始在和老闆的談話中反覆表達接手新專案的意願,也開始主動參與到一些我更感興趣的專案中去,給同事出主意、在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幫一把手(要注意方式方法)。這些嘗試一開始並沒有立刻起效,我依然在我原先的專案組呆了幾個月,但沒過多久,因為一些人事和戰略變動,我便開始接手新的、更有意思的專案了。

    新的挑戰也可以來自一份新的工作。很多人在遇到職場瓶頸和倦怠期的時候都會想到跳槽。我注意到,很多朋友對「跳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有些人似乎覺得,只要換一份工作,去一家更好的(通常指更有名的)公司,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很多時候,跳槽帶給你的只是一個表面的變化——環境、工資、甚至是職稱,但你的工作內容卻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我把這種跳槽帶來的感覺稱為「虛假的新鮮感」,等新鮮的勁頭過去,很快你就會回到原來的倦怠狀態。所以,跳槽不是應對職業倦怠的萬能藥,只有當跳槽帶來新的工作內容迫使你去學習和進步,那才能真正地幫助你走出倦怠。

    4.慶祝每一個小目標的達成

    Hoka:大家可能知道一個心理學術語「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它代表了一個人是否相信自己能夠完成一件事情。對職場人而言,自我效能感是一個很重要的動力——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在「成長」,也就是一步一步地學會完成原本完成不了的事情。而有時候我們感覺倦怠,是因為感覺目標太難、壓力太大,或者時間太長,難以獲得自我效能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學習校長爸爸的策略——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

    遊戲設計師可能是世界上最瞭解「目標」的重要性的人。Riceman 和我前一陣子沉迷《星露穀物語》(一個類似牧場物語的種植養成遊戲),這個遊戲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你可以給自己不斷設定小目標。在遊戲裡,我們設定的最重要的長期目標是「在冬天來臨前解鎖一個溫室」,這個目標比較有挑戰性,需要我們玩一個多月才能達到。所以根據這個長期目標,我們又給自己設定了中期目標,比如「我這個星期要賺到 10000 金幣」,再分解成小目標 「我今天要收穫一波菜」。每個小目標完成,我們都會互相鼓勵一下,然後繼續完成下一個小目標。在這些小目標的引領下,我們成功在秋天結束前解鎖了溫室。

    在工作裡也是一樣。比如如果我們拿到了一個任務「在三個月裡重新設計一個 app」,這個時間線好長,任務量也大,無從下手的話,我們很容易覺得壓力太大,從而感覺到倦怠。在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給自己設定一些小目標:前兩週做使用者調研、競品分析,第三第四周設計出一個長線的願景,和產品經理、工程師一起設定優先順序,在之後兩個月裡進行設計。設計時,也可以先從導航開始設計,然後完成首頁的設計,再設計其他頁面。設定完這些目標,每個星期都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可以看到成果,也更容易獲得成就感。

    5.尋求朋友、導師的幫助

    Riceman:很多時候,在我們遇到低谷的時候,我們很難透過自己的力量走出來。這時候,他人的幫助、尤其是那些曾經有過相似經歷的人,往往能給你一些疏導和啟發。

    在職場上,我有過很多困惑。但很多時候,在和同事、朋友聊天之後,我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曾經、或正在和我有一樣的困惑,那種「原來你也一樣」的感覺會讓我的心裡多幾分釋然。

    除了朋友、同事,在職場上還有一種特別的角色,可能會對你走出職業倦怠有所幫助,那就是導師。職場導師在美國尤其是矽谷的科技公司裡越來越常見。導師不是你的老闆,也可能和你不在一個部門,甚至不在同一家公司。每隔一段時間,導師(mentor)和你(mentee)會進行一次一對一談話,你們可以聊聊你最近工作中的一個具體的困難、你的職業規劃,或者是行業內的熱點話題。理想情況下,導師和你是亦師亦友的關係,你們的交流對彼此都有幫助。在我實習和正式工作的前兩年,我都遇到了非常好的導師,他們和我分享了很多經驗,尤其是在我遇到困難、陷入低谷的時候,和他們的交流對我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6.休息和放假

    Riceman:當你處於職業倦怠期的時候,你的工作效率會下滑,你很可能會產生像這樣的念頭:「我的效率太低了,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工作,才能保證我的產出」。這樣的想法很危險,因為實際上,工作時間越長,你的效率就越低,你對自己也就會越不滿意,你對工作也會越來越疲倦,這樣,一個職場倦怠的惡性迴圈就很容易產生了。

    而打破這個迴圈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休息。人都會疲倦,面對疲倦,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休息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的事情。我們有太多理由不讓自己休息了——月底就要釋出新版本了,我不能休息;馬上要績效考評了,我不能休息;組裡有另一個同事正在休假,現在正是組織需要我的時候,我不能休息……實際上,在「身心疲倦」面前,這些所有的理由都不成立。你不必為自己休息的時長或是時機內疚,因為說到底,你為公司提供的是你最終的產出,而不是你工作的時長。

    在休息這方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最重要。有的人每天需要睡 9 個小時才能保證白天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則只需要睡 5 個小時。有的人透過睡覺休息,而有的人是透過唱歌、跑步、打遊戲來休息。同樣的,也只有你自己最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放假——五一和國慶是法定假日,卻未必是你的大腦想要休假的日子。找到你自己的節奏給自己放假,才能好好休息(從而幫公司賺更多錢)。

    7.賦予工作更高的意義

    Hoka:最近在看前世界第一的網球選手阿加西的自傳《網》,覺得他的心路歷程很有啟發。阿加西有一個非常嚴厲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逼著他打網球,甚至還自制了發球機,所以他每天平均要打 2700 板球。在其他小孩上學、玩耍的時候,他只能做一件事情——打網球。這樣的童年經歷,造成了他對網球又愛又恨的心態。他很難感受到網球的快樂,就算贏了球也不開心。這種心態使得他一度跌落谷底。但很快,發生了一件事情,幫助他實現了之後的王者歸來。這件事就是他去了南非,見到了曼德拉,並且在曼德拉的鼓勵下建立了教育基金,開辦了一家網球學校。他告訴自己,每次在比賽中揮拍,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網球學校裡的孩子們。他為自己的「工作」賦予了更高的意義,這份使命感幫助他克服了心魔。他說,「網球為我提供了一個平臺,為一代又一代的兒童帶來改變,這比贏得大滿貫更有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肉也瘋狂,多地突破80元大關,此番羊肉價格上漲何時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