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政法朱巍

    奴才是滿族對皇帝的自我稱謂,臣是漢族或其他民族對皇帝的自我稱謂。奴才的等級更低,儘管曾有漢族大臣在奏摺中,也曾自我稱奴才,但雍正和乾隆都曾為此下優詔,婉轉告知他們不必自我低賤。

  • 2 # 江山0929

    “奴才”一詞源於北方少數民族,是下屬在長者、尊者或上官面前的謙稱 ,帶有忠誠、恭順的意思,雖然帶有奴隸制的痕跡,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貶義,其實和“卑職”、“下官”、“在下”的性質差不多。

    來看看清期時期官員在皇帝面前自稱的演變過程:

    1、清前期比較隨意,漢人一般自稱臣,自稱我也沒問題,滿人有自稱奴才的,也有自稱臣的,一般上三旗對皇帝自稱奴才,下五旗對皇帝自稱臣,只對旗主自稱奴才。

    2、順治、康熙時期逐漸形成慣例,滿人自稱奴才,漢人自稱臣,如果漢臣稱奴才就有邀寵的味道。

    3、雍正為人嚴肅刻板,不喜歡和大臣太親密,透過在奏摺上塗改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意思,最後形成了漢人自稱臣,滿人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的風氣。不過雍正默許少數親近旗人自稱奴才,以示恩寵。

    4、乾隆時期,正式下喻形成定例:漢文官無論公私事都稱臣,滿文官公事稱臣,私事稱奴才,武官無論滿漢,無論公私,都稱奴才,不得隨便自稱,搞錯就是違制了。

    可以看出,自稱奴才在滿清時期甚至是一種榮耀,表示關係親密,是嫡系、自家人,如果關係不到位沒這資格,其實就和能在老蔣前自稱“學生”一樣,和現代人以成為上位者的“小弟”為榮一樣,都擺脫不了權勢利益的左右。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全國反滿情緒濃烈,“奴才”一詞裡奴隸、走狗的意思不斷被強化,帶有了強烈的貶義,演變成今天我們理解的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爾德里奇會離開馬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