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24億元背後的奧秘。
想必很多人都喝過香飄飄奶茶。近日,香飄飄衝刺IPO,2016年其營收23.89億元,淨利潤2.66億元。一杯奶茶如何年營收24億元?其創始人蔣建琪在創辦香飄飄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
今天,醬紫君帶你一探究竟。
日前,香飄飄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最新版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2016年香飄飄實現營業收入23.89億元,淨利潤2.66億元。
香飄飄創始人蔣建琪系草根出身,創辦香飄飄之前他走過街、串過巷、賣過糕點、賣過冰棒,2004年機緣巧合下研發出香飄飄,並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中國的“杯裝奶茶之父”,佔領全國近60%的杯裝奶茶市場。
目前蔣建琪、陸家華夫婦合計控制香飄飄83.25%股權,本次發行完成後,蔣建琪、陸家華夫婦仍對公司擁有控股權。
一、
1964年底,蔣建琪出生於浙江湖州南潯。這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富庶的江南古鎮,從明萬曆年間開始,當地就有不少商賈鉅富,經商氛圍濃郁。而蔣建琪自小聽的就是生意經,因此大專畢業後被分配到鐵路局上班的他倍感不適。
隔三差五,蔣建琪便跑回南潯老家給弟弟在當地搞的小食品廠幫忙。這個廠主營糕點,產品出爐後他和弟弟便捧著貨到鎮上挨家挨戶詢問,一個春節下來兩人掙了一萬多塊錢,這讓蔣建琪堅定地辭去了“鐵飯碗”。
很快,蔣建琪發現做糕點生意有問題,行業內所有人都在用代銷制,即讓經銷商賣貨,賣不掉的還回來,生產與渠道兩個環節不能相互制約,造成大量成本浪費,逼得有些廠商把餘貨放到冷庫第二年繼續賣。“想出代銷這個模式的一定是個混蛋。”蔣建琪自此對代銷制深惡痛疾。
1986年,蔣建琪另起爐灶做了自己的食品廠,主營棒棒冰。當時《射鵰英雄傳》熱播,蔣建琪應景為公司取名“老頑童”,也即香飄飄的前身。
如果故事截止到這裡,蔣建琪可能會一直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一年幾百萬元的利潤並沒有讓蔣建琪滿足,反而讓他越發焦慮:棒棒冰是典型的淡旺季產品,一到寒冷季節銷量便驟降,公司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產品,但開發什麼,他也不知道。不過,蔣建琪唯一確定的是,一定要開發喝的東西,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喝的東西比吃的銷量大。
時至2004年,蔣建琪在街上閒逛時看到不少人在街頭奶茶店門口排隊。大惑不解的蔣建琪也去買了一杯,一杯奶茶下肚,蔣建琪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街頭的奶茶店進行方便化、品牌化?於是他立刻回去帶隊鼓搗奶茶。今天看來,這個靈機一動似乎有些輕率,不過蔣建琪對此有過更商業化的總結:一個地方只要排長隊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創新的可能、商機的存在。
香飄飄開啟杯裝奶茶市場前,奶茶市場主要經歷過兩個經營階段:港式奶茶及臺式奶茶為代表的連鎖經營、立頓的奶茶產品工業化生產經營。
但奶茶行業有個難點:珍珠的主要成分為澱粉,放入水中容易軟掉,火候難以掌握。既然不好做,幹嗎非盯著珍珠呢。但蔣建琪覺得不加料又覺得少了點什麼,後來其用椰果條替代珍珠,算是對當時市場上珍珠奶茶的又一次小創新。
產品鼓搗出來,蔣建琪並沒有急著在全國市場投放,而是在溫州、福州、無錫、蘇州四個城市,每個城市選取一座大學、一箇中學、一個標超、一個賣場進行試銷。公司內部人員專門追蹤學校和超市每天的銷售情況,每個月畫成圖表。這個做法得益於蔣建琪做小飲料出身,他喜歡在學校試銷,“超市賣場需要一段時間接受,換作學校,也許早就賣斷貨了。”
半年測試下來,蔣建琪認為這是很有潛力的商品。
年營收24億元背後的奧秘。
想必很多人都喝過香飄飄奶茶。近日,香飄飄衝刺IPO,2016年其營收23.89億元,淨利潤2.66億元。一杯奶茶如何年營收24億元?其創始人蔣建琪在創辦香飄飄的過程中都經歷了什麼?
今天,醬紫君帶你一探究竟。
為了能在炒股上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沒時間解釋了,股民速度上車 kdj714 某信 絕不收任何費用!日前,香飄飄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最新版招股說明書。招股書顯示,2016年香飄飄實現營業收入23.89億元,淨利潤2.66億元。
香飄飄創始人蔣建琪系草根出身,創辦香飄飄之前他走過街、串過巷、賣過糕點、賣過冰棒,2004年機緣巧合下研發出香飄飄,並一路過關斬將成為中國的“杯裝奶茶之父”,佔領全國近60%的杯裝奶茶市場。
目前蔣建琪、陸家華夫婦合計控制香飄飄83.25%股權,本次發行完成後,蔣建琪、陸家華夫婦仍對公司擁有控股權。
一、
1964年底,蔣建琪出生於浙江湖州南潯。這裡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富庶的江南古鎮,從明萬曆年間開始,當地就有不少商賈鉅富,經商氛圍濃郁。而蔣建琪自小聽的就是生意經,因此大專畢業後被分配到鐵路局上班的他倍感不適。
隔三差五,蔣建琪便跑回南潯老家給弟弟在當地搞的小食品廠幫忙。這個廠主營糕點,產品出爐後他和弟弟便捧著貨到鎮上挨家挨戶詢問,一個春節下來兩人掙了一萬多塊錢,這讓蔣建琪堅定地辭去了“鐵飯碗”。
很快,蔣建琪發現做糕點生意有問題,行業內所有人都在用代銷制,即讓經銷商賣貨,賣不掉的還回來,生產與渠道兩個環節不能相互制約,造成大量成本浪費,逼得有些廠商把餘貨放到冷庫第二年繼續賣。“想出代銷這個模式的一定是個混蛋。”蔣建琪自此對代銷制深惡痛疾。
1986年,蔣建琪另起爐灶做了自己的食品廠,主營棒棒冰。當時《射鵰英雄傳》熱播,蔣建琪應景為公司取名“老頑童”,也即香飄飄的前身。
如果故事截止到這裡,蔣建琪可能會一直過著“小富即安”的生活。但一年幾百萬元的利潤並沒有讓蔣建琪滿足,反而讓他越發焦慮:棒棒冰是典型的淡旺季產品,一到寒冷季節銷量便驟降,公司迫切需要開發新的產品,但開發什麼,他也不知道。不過,蔣建琪唯一確定的是,一定要開發喝的東西,因為在他的認知裡,喝的東西比吃的銷量大。
時至2004年,蔣建琪在街上閒逛時看到不少人在街頭奶茶店門口排隊。大惑不解的蔣建琪也去買了一杯,一杯奶茶下肚,蔣建琪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把街頭的奶茶店進行方便化、品牌化?於是他立刻回去帶隊鼓搗奶茶。今天看來,這個靈機一動似乎有些輕率,不過蔣建琪對此有過更商業化的總結:一個地方只要排長隊就一定存在供需失衡,就一定有創新的可能、商機的存在。
香飄飄開啟杯裝奶茶市場前,奶茶市場主要經歷過兩個經營階段:港式奶茶及臺式奶茶為代表的連鎖經營、立頓的奶茶產品工業化生產經營。
但奶茶行業有個難點:珍珠的主要成分為澱粉,放入水中容易軟掉,火候難以掌握。既然不好做,幹嗎非盯著珍珠呢。但蔣建琪覺得不加料又覺得少了點什麼,後來其用椰果條替代珍珠,算是對當時市場上珍珠奶茶的又一次小創新。
產品鼓搗出來,蔣建琪並沒有急著在全國市場投放,而是在溫州、福州、無錫、蘇州四個城市,每個城市選取一座大學、一箇中學、一個標超、一個賣場進行試銷。公司內部人員專門追蹤學校和超市每天的銷售情況,每個月畫成圖表。這個做法得益於蔣建琪做小飲料出身,他喜歡在學校試銷,“超市賣場需要一段時間接受,換作學校,也許早就賣斷貨了。”
半年測試下來,蔣建琪認為這是很有潛力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