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47460208505

    刮痧,是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它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面板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目的。 現代科學證明,刮痧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迴圈,對於高血壓、中暑、肌肉痠疼等所致的風寒痺症都有立竿見影之效。經常刮痧,可起到調整經氣,解除疲勞,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覆刮動,摩擦患者某處面板,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試經絡穴位,透過良性刺激,充分發揮營衛之氣的作用,使經絡穴位處充血,改善區域性微迴圈,起到祛除邪氣,疏通經絡,舒筋理氣,驅風散寒,清熱除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刮痧原理: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區域性皮膚髮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工具、體位:刮痧板由水牛角製成,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適應症:感冒、發燒、中暑、頭痛、腸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勞損、肌肉驚攣、風溼性關節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證: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婦女的乳頭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禁刮。 4.下肢靜脈曲張,刮拭方向應從下向上刮,用輕手法。 刮痧手法有十幾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療時刮板厚的一面對手掌,保健時刮板薄的一面對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進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3-5分鐘,最長不超20分鐘。對於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強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為原則。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後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二天,面板可能輕度疼痛、發癢,這些反應屬正常現象。 刮痧療法對面板有一定的損傷,所以一次刮完後要等過一段時間,一般為五至七天左右,再進行第二次刮刮痧療法具有活血化瘀、調整陰陽、舒筋通絡,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療效顯著,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 刮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處理:刮痧療法和針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樣的,都是對人體的穴位進行刺激,只不過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針灸一樣,有可能像暈針一樣出現暈刮。 (1)暈刮出現的症狀為頭暈,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四肢發冷,噁心欲吐或神昏撲倒等。 (2)預防措施:空腹、過度疲勞患者忌刮;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輕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讓患者平臥;讓患者飲用1杯溫糖開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會穴(重刮)、人中穴(稜角輕刮)、內關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湧泉穴(重刮)。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夏季刮痧時,應迴避風扇直接吹刮試部位。 2.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隔3-6天,以面板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最好為淡糖鹽水),並休息15-20分鐘。 “出痧”的面板紅紅的,看上去有點兒可怕。其實,不管怎麼紅,都不必擔心,因為這對面板是沒有損害的。紅斑顏色的深淺通常是病症輕重的反映。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顏色也深,如果病情較輕,“痧”出得少些,顏色也較淺。一般情況下,面板上的“瘀血”會在3-5天內逐漸消退,遲一些也不會超過1周就會恢復正常,不僅不會損害面板,而且由於這種方法活血化瘀,加強了區域性的血液迴圈,會使面板變得比原來還要健康、美麗。 刮痧板宜選用天然水牛角為材料,對人體肌表無毒性刺激和化學不良反應。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散行氣,活血和潤養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為了防止劃破面板,還要在面板表面塗一層潤滑劑,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當然,有條件的話,最好採用專門的“刮痧活血劑”。它是一種採用天然植物油加十餘種天然中藥,經傳統與現代高科技結合的方法提煉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開洩毛孔、疏通經絡、排毒驅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人殺裡當了各種職業怎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