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笑兩眼黑
-
2 # 如時大師兄
藏密是蓮花生大師傳到西藏地區,與當地的藏區文化結合,演變成今天的藏密。其實遠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時期,西藏就有了佛法的流行,比喻布達拉宮,現在的藏民孩童時代就信仰佛教了。藏密講究修中脈,修明點,修寶瓶氣。成為西密。
唐密通指唐朝時代的密宗,當時印度的佛教發展到最高階段就是密宗了,有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三藏三位祖師分別由水路和陸路來到中國,史稱“開元三士”,講密宗的金胎二部大法傳承到中國,在唐朝大盛88年。
後會昌法難時,密宗在中國絕傳,東渡日本,有空海和尚,就是後來的弘法大師再日本傳承了一千兩百年至今,成為東密。
-
3 # 天邊的一團雲
總體看,一,藏密和唐密都是印度密宗的分支,就像同父的兩兄弟。其中一大證據,是藏傳後弘大祖師阿底峽尊者和唐密兩大祖師善無畏、金剛智都在印度那爛陀寺修行過。二,若依蓮師九乘次第判教,藏密修法強調"大瑜伽部"修法為多,唐密強調“前三部:事部、行部、瑜伽部"密宗修法為多。
(密宗說的瑜伽,不是現在普通流行的瑜伽,瑜伽簡單翻譯作相應,在古代印度是一個寬泛的詞,既用在佛教,也被瑜伽派、婆羅門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所運用。)。
一、印度密宗:密宗的來源,最初的初傳是釋迦摩尼佛在圓寂前最後一個月內,在少數有緣弟子前幻化清淨剎土,並變成金剛身等而作宣講,比如《大幻化網》(其要《文殊真實名經》)等,佛只宣講了一小部分密宗,並預言此後有化身蓮花生大師出世專弘密宗。佛圓寂後,密宗一直在少數弟子中代代相傳,但由於所知人少,一直沒有公開傳法,到印度佛教中後期,在那爛陀寺和超戒寺都有秘密傳承,在超戒寺已經有小範圍公開傳的。
二、藏密。印度密宗的一支,分前弘後弘兩大時期,前弘以蓮花生大師為主,後弘以阿底峽尊者為主,傳到西藏,與西藏古文化相結合,演化為藏傳佛教。流傳至今主要分四派:寧瑪派(我們稱紅教),薩迦派(我們稱花教),噶舉派(我們稱白教),格魯派(我們稱黃教),此外,尚有覺囊派,其顯宗見解多類漢傳唯識宗。每一派修法都強調先學顯宗五部大論,再學密宗前行加行,最後修正行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即身成佛。
三、唐密及東密和臺密。印度密宗的另一支,以“開元三大士"善無畏、不空、金剛智等為主,傳到漢地稱唐密(唐朝傳入,宋朝再興),唐武宗滅佛後轉入地下少量秘密傳承,到新中國建國後才慢慢逐步公開一部分傳承,據說唐密原本也有"大瑜伽部"的修法,但受限制未傳到日本,所以後世又誤以為唐密只有下三部修法。唐密傳到日本的又變為兩派,一支經空海大師以純粹唐密傳到裡高野山(稱東密),一支經最澄大師,以唐密結合天台宗教法而成一派,(稱臺密)。日本的東密和臺密兩派都共尊金剛界和胎藏界兩部金剛大法,實修以“十八道”等修法為前行,再修其他本尊法和金胎兩部大法為正行,七世成佛。
四、宗教觀點與史學觀點略析。對於密宗,宗教觀點與史學觀點截然不同,因宗教以師徒口傳和經論為依據,史學研究以出土文獻文物考古為依據。以宗教的觀點看,因為密宗在印度傳承時一直保持極為秘密的傳承方式,所以到大乘佛教中後期才偶爾公開弘揚。西方史學研究,把印度佛教分為四個時期,並認為作為第四階段的密宗,是印度佛教融合其他宗教後的變形,並因密宗有雙身法就歸入性力派的範疇。西方史學研究者多信基督教,又無密宗傳承,只從知識和學術上做研究難免片面,因無法正確理解唐密《大日經》“菩提心為因,悲為根本,方便即究竟"的教義,不知雙身法是密宗的一種方便法,修法要求極高,需要修此法的密宗人也極少,絕大部分密宗人強調戒邪淫,並判胡亂雙修為墮落地獄之道。另外,道家南宗也有類似的雙身法,是否也以此認定道家南宗是印度的性力派呢?
五、綱要書。如想深入瞭解,藏密推薦索達吉堪布翻譯的《大圓滿前行》,唐密推薦持松法師的《密教通關》(日本的東密的傳承)。
-
4 # 夕陽無限好126669730
釋迦牟尼傳法後,同時也出現了宗派,有一個叫龍樹菩薩的傳了一種密修方法,從印度經阿富汗,然後進入新疆傳入漢地,正好是唐代,叫作唐密。在唐代會昌年間剷除了,唐密在中國消失了,在日夲有叫東密的,,當時是由中國傳去的,可是沒有經過灌頂,沒灌頂屬於盜法。
另一支由印度,尼泊爾傳入西藏叫藏密,一直流傳到現在。
這兩種當時都是釋迦牟尼傳出的,已經改良了。
回覆列表
漢傳密宗與唐密藏密的區別
漢傳密宗,與唐密都是來源於古天竺佛教密宗,而佛教密宗來源於婆羅門密教密法。藏密則來自古印度坦陀羅性力派左道密宗。唐朝時代正統密宗傳入中土形成唐密,後唐朝武宗滅佛,主要也是針對密宗,唐密從此隱傳於禪宗,道教,以及民間。而日本空海大師則把唐密的修法東傳日本,形成東密。但是,從隱修的唐密修士談話可知,空海大師當年並未學到唐密更深層次的修法,唐密修氣脈、內修火光三昧,光明定,乃至脩金剛身等密法,當年祖師受朝廷密令所限,並未傳授外國僧人,故東密修法並不圓滿。考察古印度密教,確實有氣脈,火光三昧等修法,可見唐密密法,東密並未完全繼承。藏密從蓮花生大士傳性力派左道密宗入藏傳教,乃至後來西藏諸位大師入印度求法,而當事印度密宗已經是左道密教為主,形成紅白黃等等藏傳密教,均為非正統的左道密教。而考察西藏密教與印度正統密教,就會發現有很大不同,明顯西藏密教有印度性力派左道旁門密教與西藏文化乃至苯教結合的痕跡。藏密實際上是印度性力派左道密宗與西藏苯教以及西藏地方文化結合的產物。
漢傳密宗,是漢地漢南北朝到唐朝期間的雜密與唐密以及宋密及其他傳入中土的正統密宗的隱修歷代祖師在多年實修過程中,逐漸與漢地文化結合而逐漸形成,特別是恆照金剛廣法上人大和尚,在自己實修證悟大成就基礎上,完善而形成體系。
漢傳密宗與唐密,藏密外在最大的區別,就是把很多梵音咒語漢化,用漢文代替。有的是原咒漢譯,有的則是意譯成咒。這是歷代祖師特別是恆照金剛在徹悟密咒原理之後所做的最大的改進。除了一些無意識含意的宇宙母音密咒不能也無法漢化,實際這也非梵音獨有,乃宇宙根本音,自然不必改動。而多數咒語為祈禱,請求,讚美等內容,都是具有意識含意的,這類咒語就可以直接漢化,與本尊溝通。漢化很多密宗咒語是漢傳密宗與唐密藏密的第一個區別。
漢傳密宗與唐密、左道藏密的皈依區別。唐密採用與漢傳佛教顯宗相同的三皈依,藏密採用四皈依,加上了皈依金剛上師,突出了左道密教修法中金剛上師的重要性,這是符合密教修法特點的。漢傳密宗密修五皈依在此基礎上,由於居士教為主,以上師代替僧之皈依,特別加上了皈依本尊,本親。這是根據密法要真正成就,不但需要人間金剛上師的傳承幫助,更重要的是弟子的本尊,特別是根本本尊的傳承與加持,以及血緣本親的幫助。每個密教弟子真正入門後都會有自己的根 本本尊,啟動自己的本親。根本本尊師是弟子生生世世的本尊,加上真正的根源父母,是修密法成就與否的最根本因緣。故漢傳密宗很重視本尊的皈依。因此漢傳密宗具有五皈依特點。
漢傳密宗與唐密、左道藏密的灌頂區別。唐密灌頂,由於唐密分為胎藏部與金剛部灌頂以結緣、修法、傳法三級。而修法灌頂內涵的層次則不分灌頂級別,一次性灌頂。左道藏密修法則細化了修法灌頂,形成灌頂級別,但其秘傳的灌頂則屬於左道採補的邪術灌頂。漢傳密宗,融合了胎藏與金剛部修法,以及密教火光三昧等修法,根據密教經典與修法次第,形成漢傳密宗五級修法灌頂,這五級灌頂不包括結緣灌頂,把結緣灌頂作為普度眾生與密教結緣的普及灌頂。漢密五級灌頂包括加行灌頂、本尊灌頂、光明灌頂、金剛灌頂、圓滿灌頂。此為修行五次第的灌頂。對與傳法上師,要進行特別的傳法灌頂,分為圓滿傳法灌頂和單項法門的傳法灌頂。圓滿傳法灌頂可傳授整個漢密系統密法,單項法門的傳法灌頂可以傳授某個專修法門。
漢傳密宗與唐密、左道藏密的修法層次區別。唐密修法目前市面上以回傳的東密為主,修法是以本尊法為主,屬於生起次第,進而轉入參悟覺悟,實際上轉入顯宗修煉,從密教法角度看修法不全,這與東密祖師當年未獲得全部的層次傳授有關。左道藏密則在本尊修法之後,有了明點拙火與大手印大圓滿的修法,形成比較完整的四級修法,可以卻是以採補而修的左道邪術修法,與古印度正統密教的修煉不同。而且但是藏密的四級修法在具體修法上略顯粗糙,對明點的修持與拙火修持的細微技術與變化成就都有太多的意造成分,三身成就的成果上,技術並不很成熟。而實體明妃的使用上,採補之術,損害明妃健康與壽命,與漢族道德文化衝突,不適合漢地人修煉。漢傳密宗由於參考了漢地內功丹法,在明點與拙火修煉上更加符合人體生命規律,在明點修煉顯現光明進而形成化身的技術上更加成熟;在火光三昧(拙火)修煉形成金剛報身的修煉技術上更加嚴密。至於覺悟法身,明心見性的覺悟法,則顯密一致,無差別。
總之漢傳密宗與唐密、左道藏密的區別,與密宗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傳統不同有關,具有自己的民族地域與時代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