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南山歌雲南人

    愚溪詩序中,柳宗元以愚自稱,然後是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物,他認為自己的處境和這秀美的景色一樣無人賞識而“無以利世”。因此他這裡的愚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這透露出了柳宗元被統治者所排擠,而自己抱負不能得以施展的那種壓抑和憤怒的心情。愚公移山中,愚公下定決心要把自己門前的三座大山給移走,而且愚公想著,自己的子子孫孫一代接一代,而山卻一直在減少。所以這裡的愚是指志向遠大,目光長遠的意思,所以愚公移山指的是堅定不移地進行鬥爭和堅持不懈的改造自然,這是大智若愚的意思。

  • 2 # 南廂記

    謝邀!愚溪詩序柳宗元“愚”表達的是作者被貶永州後的心情:淒涼、憤激和無奈。這種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鬱結,即正直而滿腹才華、極有“利世”的心志與遭受排擠打擊後而矢志不渝的操守,無處張揚,無處傾訴,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鑄煉他的“愚”志,使他藉助筆下的山水一一呈現。愚公之愚,是他執著的精神,是一種自信,堅信人力可以勝天。這種執著頑強的精神在一般人看來是一種愚蠢,但實際上這是一種做人的智慧,對事要盡力而為則問心無愧。

  • 3 # 半醒半夢伴詩

    愚認為: 《愚公移山》中的“愚"是指志向遠大,目光長遠,是大智若遇的表現。

    《愚溪詩序》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稱,並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秀美麗的景色。因此他是以自“愚"自潮,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統治階級擁擠排斥不能進展的抑鬱心情。

  • 4 # 蘭金晨

    愚溪詩序的愚指的是地名,同時也是指的是人名字,全散文中也基本出現很多愚字地名!

    愚公移山的愚指的是人名。兩個愚都有人名的意思主要是他們的寓意不同罷了!

  • 5 # 拓荒者and

    柳宗元,唐代著名散文大家,詩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以擅長撰寫遊記著稱,名貫古今。小詩清新別緻,獨具一格。柳宗元性情梗直,因追隨王叔文遭貶為永州(今廣西柳州)司馬,平素喜愛山水,擅寫遊記。寓居期間,遂將居所附近一小溪更名為愚溪。

    柳宗元<<愚溪詩序>>裡的愚字,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自己的謙稱;而列禦寇<<愚公移山>>裡的愚字,則是作者和後世人們對文中主人公的愛稱。同為愚字,寓意不同。

  • 6 # 綠色娛樂

    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稱,並以“愚”來命名丘、泉、溝等景物,認為自己的處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樣無人賞識而“無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統治者排擠、抱負不能施展的抑鬱和憤激。

    其實,愚公並不愚,他所以自稱為愚公,不過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同樣,改溪名為愚溪,也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不僅於此,“予以愚觸罪”,就更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了。“以愚觸罪”,這本身就是一種諷刺!言外之意就是說,聰明人是不會去幹那種所謂的犯罪的傻事的。觸罪之後,不僅要連累到妻子兒女,而且連自己居住的地方,都要受到連累,這是一種多大的不公平!這還不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嗎?

    愚公下定決心移山,並看到“子子孫孫無窮匱”而“山不加增”,共“愚”實是志向遠大、目光長遠(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 7 # 壯圖山人

    序中提劉的愚溪本來叫冉溪,據說是因為姓冉的曾經住在這裡,以姓得名。又有人說溪水能染色,故名染溪。當地人對此爭論不休,所以柳宗元乾脆把它改叫愚溪呢,他給出改名的理由“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為愚溪”。

    其實,愚公並不愚,他之所以自稱為愚公,不過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同樣,柳宗元改溪名為愚溪,也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尤其是“予以愚觸罪”,就更有這種涵意在。

    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懣,柳宗元更是連“愚溪之上”的小丘,丘東北六十步的泉,泉合流屈曲而南的溝,負土累石塞其隘的池,池東的堂,堂南的亭,池中的島……雖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也一概以愚字命名,稱之為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堂、愚島。他給出的理由都是“以予故,鹹以愚辱焉”。這自然也暗含了他是對黑暗政治的抗議!

    作者認為,溪沒有可利於人世的地方,只是和池相類似,因而雖然用愚的稱號來屈辱它,那也是可以的。然而把愚和作者聯絡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種憤激不平之情,從而說溪“適類於予”,使用愚的稱號來屈辱溪,自然也是一種憤激不平之情了。《愚溪詩序》通篇就是寫了一個“愚”字。從“予以愚觸罪”,到“以愚辭歌愚溪”,充分表達了一個遭受重重打擊的正直士大夫的憤世嫉俗之情,同時,也有力地控訴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統治。

    《愚公移山》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篇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的寓言故事。主要內容是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了。愚公之所以這樣做,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這則寓言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堅定信心和頑強毅力,說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難,堅持鬥爭,定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這對人們有很大的啟發。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道理。

    由此可見,《愚溪詩序》柳宗元的“愚"與《愚公移山》中的“愚"的內涵是區別的。

  • 8 # 影隨樹

    愚溪詩序。永貞革新後,柳宗元萬念俱灰,所到之處,所見之物均冠以“愚”字,以自嘲。

    愚公移山。大智如愚,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兩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 9 # 山林樵

    個人以為:愚溪詩序中柳宗元的愚,與愚公移山中愚公之愚沒有根本的區別,都不是愚蠢之愚,而是智者之愚。如果說有區別的話,柳宗元的愚,在於在皇家殘酷的角鬥中失利,沒有把握好時勢,跟錯人了,計有所失,未得勝算。而愚公之愚則出於無耐,小智慧而己。作為野地山人,除了想些力所能及的笨辦法,用以改善自己生存壯態,還能如何?謝謝邀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嫂瓦妮莎最近再度出售豪宅,入手七年,那她賣掉後能賺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