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落霞孤鶩i

    牛的第一個象徵意義:吃苦耐勞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勞的象徵。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動耕犁以整地的應用,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

      牛一直都是勞動人民勤勤懇懇的象徵。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工作時任勞任怨,收穫時也從不要求主人給予更多的賞賜。餘秋雨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文明不遠征”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都是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的標誌性勞動力之一就是耕牛!

      牛的第二個象徵意義:力量與倔強

      牛的力氣大,勤勞苦幹的人被稱為“老黃牛”,“牛高馬大”常用來形容高大強壯的漢子,清朝曹寅有“丹黃橫掃八十一,萬夫誰敵此牛力”的詩句形容牛的力大無比;倔強執拗的脾氣則被稱為“牛脾氣”。

      牛的第三個象徵意義:財富

      牛在西方文化中則往往是財富的象徵。依照《聖經·出埃及記》的記載,以色列人從埃及出奔不久,沿襲在埃及耳濡目染的習俗,利用黃金打造金牛犢,當作耶和華上帝的形象來膜拜,金牛犢因此成為金錢和財富的象徵。牛的活動亦象徵生產與增值,故股票價格持續上升稱為“牛市”。

      生肖牛的文化象徵意義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勞的象徵。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動耕犁以整地的應用,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打敗燕國,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在宋朝私自宰殺牛是犯法的,《宋史》曾記載天長縣令包拯審判一盜割牛舌者又來告人傢俬宰耕牛的案子。

      牛又以愚忠聞名。人們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稱為“蠢牛”或“飼牛”。古時譏笑目不識丁者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謂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稱譭譽由人為“呼牛呼馬”。正如從《莊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謂之馬。”形容賢愚利鈍不分為“牛驥共宰”。形容貌醜或宵小朋友摯為“牛鬼蛇神”(後老師意得以辱名)。報恩於人寧“做牛做馬”,即做牛馬為人耕作馱行之意。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牛縣門外,爭土蓋春蠶。”先“鞭”而後“爭”,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的組成部分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周禮·月令》記載:“出土牛以送寒氣。”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唐、宋兩代最興盛,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康熙《濟南府志·歲時》記載:“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於東郊。作五辛盤,俗名春盤,飲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戶扮為漁樵耕諸戲劇,結綵為春樓,而市衢小兒,著綵衣,戴鬼面,往來跳舞,亦古人鄉儺之遺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擊土牛者三,謂之鞭春,以示勸農之意焉。為小春牛,遍送縉紳家,及門鳴鼓樂以獻,謂之送春。”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碎,人人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浙江境內迎春牛的特點是,迎春牛時,依次向春牛叩頭,拜完,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弄碎,然後將搶得的春牛泥帶回家撒在牛欄內。由此看出,鞭春牛還是一種繁殖巫術,即經過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欄內可以促進牛的繁殖

      此外,“歸馬放牛”比喻戰事結束,士兵解甲歸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極多數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極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馬”比喻有形而無實質。“騎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吳牛喘月”形容過分的懼怕。“老牛推車”譏人力盡無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季的《宇宙牌香菸》的臺詞,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