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樓
-
2 # 阮哥要練馬甲線
謝小秘書邀。
《隨園食單》的作者袁枚,身為乾隆才子亦是美食家一枚。《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以文言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中國十四世紀至十八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餚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久名茶,當到現在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美食鉅著。
私以為袁老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就是燕窩。書的開頭記錄了各種不適合燕窩的做法,袁老一邊記錄一邊感嘆暴殄天物,最後還不忘告訴我們燕窩怎麼吃最好。
.“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將銀針挑去黑絲。用嫩雞湯、好火腿湯、新蘑菇三樣湯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絲、雞絲雜之,是吃雞絲、肉絲,非吃燕窩也。且徒務其名,往往以三錢生燕窩蓋碗麵,如白髮數莖,使客一撩不見,空剩粗物滿碗,真乞兒賣富,反露貧相。不得已則蘑菇絲、筍尖絲、鯽魚肚、野雞嫩片尚可用也。”
江南生產海鮮河鮮,輔一開頭袁老就介紹了十幾種魚的做法,讓我這不愛吃魚的人也覺得食指大動。
-
3 # 牛裁縫
看書時常見有引用清代袁枚的章節為典為據,心幕已久,卻未去找尋《隨園食單》,觀其廚藝更兼文彩,是我一大憾事。見大家的評說也是開眼界了,送大讚致敬!
我對袁枚《隨園食單》中的美味,印象最深的都是一些小點心和小菜。
比如,“陶方伯十景點心”,就令人過目不忘:“每至年節,陶方伯夫人手製點心十種,皆山東飛面所為。奇形詭狀,五色紛披。食之皆甘,令人應接不暇。薩制軍雲:’吃孔方伯薄餅,而天下之薄餅可廢;吃陶方伯十景點心,而天下之點心可廢。’自陶方伯亡,而此點心亦成《廣陵散》矣。”
“松菌”做法簡單實用:“松菌加口蘑炒最佳;或單用秋油泡食,亦妙。惟不便久留耳,置各菜中,俱能助鮮,可入燕窩作底墊,以其嫩也。”
“問政筍絲”,別有風味:“問政筍,即杭州筍也。徽州人送者,多是淡筍乾,只好泡爛切絲,用雞肉湯煨用。龔司馬取秋油煮筍,烘乾上桌,徽人食之驚為異味。餘笑其如夢之方醒也”。
袁枚《隨園食單》裡有關豆腐的條目就有十則,印象最深的,一款是程立萬豆腐:乾隆廿三年,袁枚與金農在揚州程立萬家吃煎豆腐,謂之精絕無雙。“其腐兩面黃幹,無絲毫滷汁,微有蛼螯鮮味,然盤中並無蛼螯及他雜物也。次日告查宣門,查曰:‘我能之!我當特請。’已而,同杭堇浦同食於查家,則上箸大笑:乃純是雞雀腦為之,並非真豆腐,肥膩難耐矣。其費十倍於程,而味遠不及也。”
再一款是蔣侍郎豆腐,做法更絕:“豆腐兩面去皮,每塊切成十六片,晾乾,用豬油熬,清煙起才下豆腐,略灑鹽花一撮,翻身後,用好甜酒一茶杯,大蝦米一百二十個;如無大蝦米,用小蝦米三百個;先將蝦米滾泡一個時辰,秋油一小杯,再滾一回,加糖一撮,再滾一回,用細蔥半寸許長,一百二十段,緩緩起鍋。”
一塊豆腐,用120個大蝦米來吃味、陪襯,這樣的豆腐能不好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