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樓主是如何修的,依據什麼修的。我介紹一下《清淨道論》的修法。在論他心智中的“他心智”(心差別智),此中的“差別”是瞭解,確定之
義。心的瞭解為“心差別”,心差別而且以智故說“心差別智”(他心智)。
“其他有情”是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有情。“其他補特伽羅”和前句同義,只由
於教化及說法的方便而說不同的字而已。“以己心……心”即以己心而知他心。
“悉”即確定。“知”即知有貪等各各種類。
然而這智是怎樣生起的呢?即以天眼而成就的,那天眼於他心智的遍作(準
備)。所以比丘,擴大其光明,以天眼而見他人依附於心臟的血液的色,尋求他
的心。因為心歡喜時,則血紅如熟了的榕樹果,若心憂悲時,則血黑如熟了的閻
浮果,若心舍時,則血清如麻油。於是他觀看了他人的心臟的血色,分析“這種
色是從喜根等起的、這種色是從憂根等起的、這種色是從舍根等起的”,尋求他
人的心,加強他的他心智。當他這樣獲得了強有力之時,則不必見心臟的血色,
亦能從心至心的展轉次第了知一切欲界心、色界心及無色界心。義疏中說:“如
果欲知無色界中的他人之心,見誰的心臟血色、見誰的根的變化呢?實在沒有誰
(的心臟及根可見)的。當知神通者的境界,只要他念慮三界中任何一處的心,
便能知道十六種心。此(見心臟之)說,是依未證神通的初學者說的”。
其次“有貪心”等的句子中,當知與貪俱的八種心是“有貪心”。其餘的
(三界及出世間的)四地的善及無記心是“離貪心”。然而二種憂心及疑與掉舉
二心等的四心,則不包攝於這(有貪心、離貪心)二法中。但有些長老也包攝此
等(四心於二法之中)的。
二種憂心名“有嗔心”。其他四地的一切善及無記心是“離嗔心”。其他的
十不善心,則不包攝於這(有嗔心、離嗔心)二法中。但有些長老也包攝此等
(十不善心於二法中)的。
“有痴、離痴”的句子中,依嚴密各別的說,與疑及掉舉俱的二心是“有痴
心”;因為痴是生於一切的不善心中,即十二種的不善心中也都有痴心的。其餘
的是“離痴心”。
隨從著惛沉、睡眠的心是“沉寂心”,隨從著掉舉的心是“散亂心”。
色界、無色界的心是“廣大心”,餘者是“不廣大心”。
一切(欲、色、無色)三地的心是“有上心”,出世間心是“無上心”。
證近行定的心及證安止定的心是“等持心”,不證此二定的心是“不等持
心”。
證得彼分(解脫)、鎮伏(解脫)、正斷(解脫)、安息(解脫)、遠離解
脫的心是“解脫心”,不證得這五種解脫的心是“不解脫心”。
獲得他心智的比丘,則了知一切種類的心,即“有貪心而知有貪心……乃至
不解脫心而知不解脫心”。
他心智論畢。
不知道樓主是如何修的,依據什麼修的。我介紹一下《清淨道論》的修法。在論他心智中的“他心智”(心差別智),此中的“差別”是瞭解,確定之
義。心的瞭解為“心差別”,心差別而且以智故說“心差別智”(他心智)。
“其他有情”是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有情。“其他補特伽羅”和前句同義,只由
於教化及說法的方便而說不同的字而已。“以己心……心”即以己心而知他心。
“悉”即確定。“知”即知有貪等各各種類。
然而這智是怎樣生起的呢?即以天眼而成就的,那天眼於他心智的遍作(準
備)。所以比丘,擴大其光明,以天眼而見他人依附於心臟的血液的色,尋求他
的心。因為心歡喜時,則血紅如熟了的榕樹果,若心憂悲時,則血黑如熟了的閻
浮果,若心舍時,則血清如麻油。於是他觀看了他人的心臟的血色,分析“這種
色是從喜根等起的、這種色是從憂根等起的、這種色是從舍根等起的”,尋求他
人的心,加強他的他心智。當他這樣獲得了強有力之時,則不必見心臟的血色,
亦能從心至心的展轉次第了知一切欲界心、色界心及無色界心。義疏中說:“如
果欲知無色界中的他人之心,見誰的心臟血色、見誰的根的變化呢?實在沒有誰
(的心臟及根可見)的。當知神通者的境界,只要他念慮三界中任何一處的心,
便能知道十六種心。此(見心臟之)說,是依未證神通的初學者說的”。
其次“有貪心”等的句子中,當知與貪俱的八種心是“有貪心”。其餘的
(三界及出世間的)四地的善及無記心是“離貪心”。然而二種憂心及疑與掉舉
二心等的四心,則不包攝於這(有貪心、離貪心)二法中。但有些長老也包攝此
等(四心於二法之中)的。
二種憂心名“有嗔心”。其他四地的一切善及無記心是“離嗔心”。其他的
十不善心,則不包攝於這(有嗔心、離嗔心)二法中。但有些長老也包攝此等
(十不善心於二法中)的。
“有痴、離痴”的句子中,依嚴密各別的說,與疑及掉舉俱的二心是“有痴
心”;因為痴是生於一切的不善心中,即十二種的不善心中也都有痴心的。其餘
的是“離痴心”。
隨從著惛沉、睡眠的心是“沉寂心”,隨從著掉舉的心是“散亂心”。
色界、無色界的心是“廣大心”,餘者是“不廣大心”。
一切(欲、色、無色)三地的心是“有上心”,出世間心是“無上心”。
證近行定的心及證安止定的心是“等持心”,不證此二定的心是“不等持
心”。
證得彼分(解脫)、鎮伏(解脫)、正斷(解脫)、安息(解脫)、遠離解
脫的心是“解脫心”,不證得這五種解脫的心是“不解脫心”。
獲得他心智的比丘,則了知一切種類的心,即“有貪心而知有貪心……乃至
不解脫心而知不解脫心”。
他心智論畢。